目前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新支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凭借独特优势,正逐步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从网红博主凭借流量影响力宣传小众景点,到自由设计师打造别具特色的文旅产品,为文旅促消费注入了新活力,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为进一步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放大文旅消费“乘数效应”,就要充分释放这一群体潜能,需直面一系列问题。
一是宣传服务水平跟不上发展速度。不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虽有创意想法,却因缺乏足够资源与平台支持,宣传渠道有限。部分人士制作的较优质文旅内容,难以突破圈层,使传播范围局限在一小部分受众之中,难以展现较大影响力,导致大量特色文旅项目“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些网络人士是“网络大V”出身,过于追求热点榜单,其主要发帖内容与旅游吸引游客理念相悖,难以登上热门榜单,吸引更多人群关注。
二是专业服务能力跟不上现场变化。一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虽然投身文旅领域,却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在提供文旅服务时,如现场讲解、行程规划等环节,常出现讲解不专业、行程安排不合理等状况,影响游客体验。以近几年新兴起的自由导游、陪玩导演为例,有的因对景区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讲解空洞乏味,无法让游客领略景区的深厚内涵,降低了游客对文旅产品的满意度。
三是资源整合力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文旅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多个环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整合各类文旅资源时,常因自身资源与能力限制,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像一些文旅产品设计师,虽能设计出优秀产品,但在与供应商合作、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将产品有效推向市场,制约了文旅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发挥“文旅+”“+文旅”融合作用,让游客“有的玩”“愿消费”,才能真正的发挥实际作用,为更好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其中的担当作为,结合自身优势为文旅促消费注入新动能,应从多方面入手,为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推广渠道。党委、政府与相关部门可搭建专门宣传平台,集中展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作的文旅内容,利用官方媒体资源进行推广。同时,组织各类文旅宣传活动,邀请但不限于网络人士、自由职业人士参与,给予流量扶持与曝光机会。如举办各类“文旅创作征集”,对优秀作品进行全网推送,助力其出圈,提升作品传播力与影响力,让更多优质文旅资源被大众熟知。
二是提升专业服务素养。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文旅+”专业培训,涵盖旅游法规、景区知识、服务技巧等内容。发挥社会组织及中介组织人员作用,鼓励行业协会、专业院校与他们合作,通过各类课程设计、实习实践等方式,提升其专业水平。定期举办服务技能培训,邀请资深专家授课,组织实地考察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服务。
三是助力资源整合协同。搭建文旅资源对接平台,汇聚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各类资源,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牵线搭桥,促进他们与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合作。借助政府出台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与新阶层人士联合开发文旅项目,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合作开发创新文旅产品的企业与新阶层团队,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进而推动文旅资源有效整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刺激文旅消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