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昆明,怎么能不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呢?昆明翠湖畔的陆军讲武堂,风景宜人,深红砖墙的房子,凝重、古朴而安详。118前创办的这所云南地方军事学校,是云南高原开通尚武风气、向近现代军事科学挺进的关键舞台,也是中国西南边疆升起的一座日后将帅云集的军学大本营。
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旧址
讲武堂将星铜雕刻
展陈主题
校训词
晚清时代,国势日蹙,危机四伏。满清朝廷欲挽救倾颓之势,开始仿习西方军事,边练新军。北边京畿附近,即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袁世凯在小站按德国军操编练新军;在中部,武昌开办湖北武备学堂,湖广总督张之洞编练湖北新军;在西南,云贵总督锡良在昆明创办陆军讲武堂。
一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就被几行行醒目的大字所吸引:“百年军校,将帅摇篮”、“坚忍刻苦”(校训)、“忠勇诚朴”、“智信勤严”、“革命熔炉,重武修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叶剑英即毕业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院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具有震天撼地的惊人作用。
朱德元帅中年像
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元帅毕业证
云南,是中国西南边陲最开放的区域,自从1887年蒙自海关开通、滇越铁路修筑,云南的对外开放就启动了。当一批批云南籍青年学子留学日本、欧美,将新鲜的文化空气带到了云南。《云南》、《滇声》、《天讨》等革命刊物的创办,更激发了云南青年群体的弄潮逐新的革命斗争精神。一旦这一精神遭遇新的气候,将形成新的风暴。
留日云南籍学生创办《云南》杂志
《民报》增刊《天讨》
孙中山创办的《民报》
云南留日学生创办的《滇声》报纸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云贵总督锡良、云南布政使沈秉堃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按照日本军事训练体系开办,因而一大批留学日本而攻习军事的云南籍青年,被延揽到讲武堂担任总办、班主任、兵科科长、军需长、书记官、军医长、执事官、军事教官。例如云南留日同乡会会长、《云南》杂志社干事李根源,即出任陆军讲武堂的总办。李根源是朱德元帅的老师,也是中国同盟会的会员,也是云南辛亥革命的元勋。
讲武堂校长唐继尧著作
李根源题记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军事理论课程按照日本军校进行,讲武堂开设了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四个兵科,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班,学制分为一年和两年两种,先开设普通必修课如国文、伦理、器械画、算术、地理、历史、英法文、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随后开始分兵科学习专门的军事理论与军事实战术。
军事教官照片
骑兵训练
步兵训练
骑兵实操
云南陆军讲武堂办学组织程序和规章制度很严密,总办胡景伊制定了《云南陆军讲武堂试办章程》,后即出台了《改订云南陆军讲武堂章程》、《云南陆军讲武堂内务规则》等规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已经很规范化了。正是因为如此,云南陆军讲武堂将星云集,国家栋梁辈出。
讲武堂总办李根源
校长唐继尧
护国运动三巨头之一李烈钧
龙云将军
云南近代史,可以说是陆军讲武堂的将帅们创造的历史。云南辛亥革命,即是陆军讲武堂的师长辈如李根源、唐继尧、李烈钧等发动的;云南护国运动三巨头,即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即是陆军讲武学堂的关键军事教官。当广州黄埔军校创办时,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毕业生成为黄埔军事教官的骨干,叶剑英元帅当年即是从陆军讲武学校毕业授予少尉军衔而返回黄埔军校任教的。
孙中山与辛亥功勋合影
云南护国首义像
朱德、叶剑英合影
日军在云南受降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现代中国军事院校的一个巨大文化存在,也是昆明一个令人向往、让人心动的景点。在21世纪已经强起来的中国回望陆军讲武堂,国人的血性是不是更好地被激发出来呢?今日国际情势,尚武不可取,但中国武德,要天天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