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游客特意来醴陵“捡瓷”。 (醴陵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肖扬
工业旅游不仅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优化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助力新兴现代化工业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更是当前国际旅游领域的热门产业。2024年,凭借丰富的文旅产品与特色节会品牌,醴陵17次亮相央视,成功跻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第48位,城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段时间以来,醴陵为发展高质量文旅产业做出了诸多努力。比方说,打造“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城市品牌、出台促进“陶瓷+烟花+文旅”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陶瓷、烟花、小炒“醴陵三宝”走出醴陵、设立文旅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等。这也为醴陵的工业旅游形成鲜明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南工业旅游资源禀赋优厚,涵盖装备制造遗址、食品加工园区、特色轻工集群等多元形态,叠加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具备发展工业旅游的先天优势与市场潜能。从区域发展布局来看,长株潭作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虽长期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但在工业旅游领域,各城市仍呈分散化开发态势。举例而言,长沙侧重工程机械工业研学,株洲聚焦轨道交通产业参观,湘潭主打红色工业遗址游览,三地未建立统一的工业旅游资源数据库与线路联动机制,客源互送、品牌互推的合作模式尚未落地。因此,导致“同城效应”在工业旅游场景中释放不充分,联动发展效能薄弱,最终未能形成区域层面的工业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这一现状为醴陵发展工业旅游提供的差异化思考大致有二:一是将文旅产业的核心锚定在产业,一是着力打造工业旅游一体化。具体而言,醴陵可依托陶瓷、烟花两大千亿级特色产业优势,以“捡瓷器玩烟花”为具象化切入点打造新型旅游场景。此举不仅旨在激活特色工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在以旅游流量实现旅游场景反哺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醴陵应积极探索与长株潭工业旅游资源形成互补。比如,设计醴陵陶瓷烟花体验+长沙工程机械研学+株洲轨道交通跨市线路,逐步构建区域协同的工业旅游体系,进而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湖南工业旅游一体化标杆,让湖南工业旅游看醴陵的定位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融合与区域引领的实际价值。这也意味着,需充分激活醴陵“四纵六横”“四高四铁”“一港一航一机场”大骨架立体交通网络的优势,将交通干线与跨市工业旅游线路精准衔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199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诺斯曾经说过,政策 “ 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政策构造了人们在政治 、 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 ”。代入到工业旅游层面,即是说好的工业旅游产业政策,能充分激发旅游主导者与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推动工业旅游资源实现高效配置。
对醴陵而言,当前各方为文旅产业所做的努力已颇为充分,如今正是复盘既有成果,创新现有工业旅游政策的关键节点。醴陵陶瓷、烟花两大主导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几乎均要以政策在文创开发扶持、工业旅游融合等方向的不断创新为前提,依靠这些创新政策的长期积淀与持续激励提供核心支撑。拿捡瓷器玩烟花来说,浅表地看,这一工业旅游入口是吸引客流的特色抓手。但往深里看,其内在价值远超文旅范畴。或是说其本质就应是成为助力醴陵陶瓷、烟花两大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推手之一。
挖掘工业旅游发展进程中的种种不足并以好的创新政策去落实各项措施几乎是势在必行之举。实现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的醴陵的更新愿景仍大有文章可做,比如,醴陵需要更多的人才引进措施,尤其是策划人才。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跨学科跨界研究的激励措施。人大代表联络站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也需加入多学科专家的密切合作。这就不得不提及醴陵图兰朵酒店,这是中国首家最具创意、最大规模的世界级陶瓷文化主题酒店,因之而成为网红打卡点以及陶瓷供应商与消费者业务洽谈、陶瓷艺术欣赏与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其正是依托于醴陵陶瓷工业旅游对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更新,加之对瓷器的产业技术进行革新,建立了陶瓷相关的技术开发研究所。
总言之,推进醴陵工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也坚持不间断的创新原则,跳出具体的文旅产业的囿限,更要立足陶瓷、烟花两大主导产业的核心需求,以工业旅游为纽带,实现文旅价值与产业价值的深度融合,最终为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助力醴陵打造成为湖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工业旅游示范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