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驶过濠江路,天沐河面波光跃金,一艘艘赛艇划开粼粼水波,琴澳青年们的号子声与浪花击桨声交织成律。河岸旁,形似古琴的天沐琴台静卧水岸,成为融合建筑美学与人文精神的标志性符号。这座建筑内,“琴澳和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主题展”正以丰富的图文、实物与模型,娓娓讲述横琴开发以来的奋进故事。
2021年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正式揭牌,标志着这片国家战略加持的热土,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四年来,合作区始终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为使命,以“琴澳一体化”为路径,在制度创新、产业协同、民生融合等领域持续突破,逐步构建起与澳门深度融合、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新兴
一批琴澳特色的产业项目加快上马
摊开世界地图,库迪咖啡的全球布局已经遍布28个国家和地区,门店数量超过16500家,位居全球第三。这家在国内咖啡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品牌,不久前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将管理总部落户到合作区。在合作区,库迪咖啡将布局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服务及信息系统研发和品牌管理、门店运营服务等业务。未来,合作区希望支持库迪咖啡探索在原材料进口、品牌国际化、市场拓展等方面,与中国澳门、葡语国家等开展深化合作。
作为在横琴成长起来的澳资企业,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样引人注目。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穿刺手术机器人和微波消融手术机器人均成功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分别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国内首创、国际首创,就在上个月,自研的一次性使用微波消融针与微波消融治疗仪又分别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精准微创诊疗赛道上,真健康不断取得新突破。8月底,公司还入选了合作区首批“培优”企业名单,将享受更为精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
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合作区进一步聚焦“四新”产业中与澳门关联度高的细分领域,推出“招大引优、育苗培优”双轮驱动计划,瞄准链主企业和细分赛道精准发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四新”产业增加值占合作区GDP比重已达66.8%,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在文旅会展商贸领域,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澳门国际喜剧节、数字艺术博览会等在琴澳成功举办,持续深化“一会展两地”模式。合作区加快建设澳门机场横琴前置货站等载体平台,加快华发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和琴澳跨境电商产业园(创新方)招引工作,推动近80家电商企业、30家澳资跨境电商企业及服务机构落地发展,持续完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
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领域,联邦生物科技聚焦重大慢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多个核心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展现了生物医药研发的“横琴实力”;香港岭南药厂有限公司跨境委托合作区粤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横琴首个内地上市港澳药品委托生产项目落地,体现了合作区药品生产产能对大湾区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
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领域,一微科技新发布AM970全场景智能机器人技术平台产品,持续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跃昉科技聚焦RISC-V架构芯片及全栈解决方案研发,为智慧能源、工业物联网等关键领域注入自主可控的核心算力。
由树木到森林,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已在合作区扎根生长、崭露头角。
桃源新梦
打造澳门居民融湾“第一站”
今年开学,澳门培华中学高一学生叶栩栩坐上了琴澳跨境学生专车。这趟9月1日新开通的专车,让她不用下车再经口岸出入境旅检大厅或随车人员验放厅通关。学子们可以通过提前预录、登车检查、批量验放的快速查验流程,实现免下车集体乘车出入境。叶栩栩坐在舒适的座位上,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风景,很是感慨,如今,回学校的时间大约半小时,比之前快了25—30分钟,非常方便。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琴澳通关“免下车”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医疗领域,琴澳医院落地点对点跨境转运试点探索,救护车跨境实现提前备案、简化查验、全程不下车、紧急优先通行,确保经两地指定医院评估的患者能够快速、顺畅地转运,从而提升医疗救治效率。
这些不用下车即可通关的“小切口”突破,反映出合作区为不断增进琴澳民生福祉所作出的积极探索。放眼全岛,合作区这座澳门居民的“新桃花源”正不断整合粤澳优势,释放出新家园的虹吸力。
港澳大道前的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居民入住一年多来,烟火气、人情味渐浓,澳式风味的餐饮店渐次开业,让居民们就像生活在澳门一样。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书声琅琅,今年共有580名澳门学生在此就读,而正在建设的中学工程预计年内建成。
“这里既有澳门的生活习惯,又有横琴的空间和机遇。”一位澳门居民感慨,“我们多了一个家。”
此外,在澳门大学合作区校区建设期间,澳门大学在横琴宇信大厦建设了过渡期办学点,研究生总数超过400人。每天乘坐由“澳门新街坊”和澳门大学提供的免费穿梭巴士往返横琴口岸和宿舍,便利往来如同城。
如今,在合作区生活越来越便捷,这得益于不断完善的服务配套。澳门投资者通过商事登记“跨境通办、一地两注”机制实现“足不出澳”就地便捷办理合作区商事登记;澳门药,横琴用,“澳门新街坊”卫生站上架首批296种澳门药品,已为澳门居民提供服务4132人次;横琴供电服务上线“三语四体”服务平台,提供澳门钱包MPay等支付渠道,让澳门客户用电业务“一次、一地搞定”,感受“无差别体验”。
教育配套也日益完善,2025年秋季合作区16所学校在读学生超9000人,其中澳门学生超800人,同比增长超六成。
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区这座“新桃花源”让越来越多澳门人到此“躬耕”,找寻发展新机遇。南粤澳玛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璐珍将澳门物业行业标准引进合作区,以澳门的质量标准体系为合作区的服务项目把关。珠海纳金科技有限公司由澳门青年雷震在横琴创立,目前已经实现纳米银线的规模化生产,年均出货量超过百万片。澳门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浩光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太赫兹永磁机械节能物联网设备产品,助力横琴零碳岛建设……
民生融合从“便利”走向“归属”,合作区这座“新桃花源”更具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这里,开启新的生活和发展篇章。
规则共通
“两制”优势转化为制度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是特点,更是机遇。以往,港澳专业人士进入内地执业需重新考取资质。然而,随着合作区建设提速,港澳人士来内地跨境执业的全新探索多点开花。
澳门律师许冰如今每周往返琴澳,处理跨境商事纠纷调解。“过去港澳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市场需重新考取资质,如今基于合作区便利机制,截至今年7月已有1669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合作区跨境执业。”她表示,“这不仅是个人的机遇,更是制度的突破。”在这背后,是合作区加快出台澳门医疗人员跨境执业、药学技术人员跨境执业、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等3部法规,修订港澳建筑领域、港澳旅游人士执业2部法规的探索,也为澳门专业人士跨境执业搭建了发展桥梁。
如今,合作区已经形成了具有琴澳特色的规则衔接工作指引,提出12类规则衔接路径,走出一条“国家部委支持+粤澳层面指导+合作区落实”的规则衔接路子。
法律服务方面,合作区率先探索“内地调解员+港澳调解员”或“法官+港澳调解员”联合调解模式,聘任境内外53名专业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其中21名港澳调解员,着力加强纠纷化解合力;创新引入12名港澳籍劳动仲裁员参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工作,目前办理案件百余宗,为跨境民生与商事活动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走进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科研人员可直接访问澳门大学图书馆的跨境数据库;在“澳门新街坊”,居民可接入使用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大模型合规指导中心挂牌成立,为企业提供跨境数据流动“一站式”服务……这些看似微小的“联通”,实则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跨越。
湾区共进
“澳门+横琴”激活大湾区市场潜力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的诊疗科室里,一台货值162万元的进口彩色超声诊断设备正高效运转,为琴澳居民提供精准诊疗服务。“我们通过分线管理下的免税政策快速引进设备,提升了诊疗水平,还大大减少资金压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国际先进医疗。”该院执行院长戚德峰介绍。
横琴大昌行物流中心-70℃的超低温冷库内,工人们将冷冻猪肋排、冻牛肉等一批批民生物资,迅速转移至保温货车经横琴口岸运送至澳门。横琴大昌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启光介绍:“2024年分线管理后,经横琴口岸进境的保税货物实行简化申报,叠加琴澳货物‘一次机检’通关举措,物流时效、成本进一步降低。”
四年时间,“保税+”创新模式在合作区持续深化,以琴澳一体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针对澳门食品流通需求,海关创新进境暂存中转澳门食品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巩固了两地民生保障纽带;“保税+融资租赁”“保税+物流”模式,降低了企业运营资金压力;“保税+加工”服务的推出,助力企业享受加工增值货物内销税收优惠,打通了产品“出海”与“入内”双通道……截至今年9月1日,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2245家,107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主体资格。今年以来,合作区内海关备案企业进出口值超300亿元。
创新不止于货物流通。今年7月,横琴税务部门结合澳资企业实际经营特点,推出纳税信用激励试点,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分类制定四类十条激励措施,覆盖发票领用、纳税服务、政策支持、融资便利等多个维度。这一举措不仅是税务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更是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的重要实践。
澳资企业普强时代(珠海横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何国涛深有感触:“纳税信用激励措施精准对接了我们跨境经营的痛点,便捷的行政绿色通道、高效的出口退税审核等举措切实提升了运营效率。我们将继续坚持诚信纳税,以良好信用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从货物到规则,从探索到深化,合作区建设正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稳步推进,全空间无人体系、澳琴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中葡经贸中心等多个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合作区正在成为大湾区制度创新与市场互通的重要“试验田”。随着更多创新举措落地,“澳门+横琴”的特殊化学反应将进一步释放,为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正如一位受访澳商所言:“横琴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新桃花源’,更是制度创新中的‘共同市场’、文化交融中的‘精神湾区’。”站在四周年的新起点,合作区将进一步释出制度红利,扩大民生融合覆盖面,激发经营主体参与深度,真正实现“澳门所需”“湾区所向”与“横琴所能”的有机统一。唯有如此,琴澳和鸣的乐章才能奏响更恢弘的湾区新声。
采写:南方+记者 黄天儒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策划/统筹:梁涵
【作者】 黄天儒;关铭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