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暮色降临,位于新疆和田县巴格其镇的约特干故城,灯光次第亮起,声光电技术勾勒出古于阗建筑的轮廓。随着《万方乐奏有于阗》全域行浸式演艺开场音乐响起,游客们跟随演员的脚步,在故城街巷中开启“穿越之旅”——声光电技术营造的沙海光影、身着古于阗服饰的人物互动、充满丝路风情的剧情演绎,让千年古于阗文明在夜色中“活”了。
如今,这场行浸式夜游已成为和田文旅的“金字招牌”,作为和田“旅游兴和”战略下的标杆景区,约特干故城自2023年4月营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91万人次,成为游客必打卡的“丝路文化地标”。
走进约特干故城,行浸式体验贯穿游览全程:在工坊街,游客能触摸桑皮纸的纹理,感受艾德莱斯绸的丝滑;在民俗街,身着古于阗服饰的演员演绎着“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经典桥段,舞蹈演员安外尔·麦麦提艾力带领团队献上的“喷火”表演,引发观众阵阵惊呼。“现在,每场演出游客爆满,看着游客眼里的笑意,就知道我们的表演有价值。”安外尔说。
行浸式体验不仅停留在视觉与听觉,更延伸到味觉、触觉与文化感知中。“布然其之家”餐厅里,店主玉苏普·艾力正忙着给游客端上烤包子与抓饭。“他们吃着饭,会问和田的风土人情,我会跟他们聊故城的故事。”玉苏普笑着说,两年多来,他的餐厅生意一年比一年好,钱包鼓了,还结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朋友。
而在换装馆内,店主牟振杰设计制作的30多件体现古于阗文化的传统服饰成了“爆款”,游客穿上服饰漫步故城,随手一拍都是“穿越大片”。“游客在换装时,会问服饰背后的历史,这就是文化传播的最好方式。”牟振杰说,故城的火爆让店铺从服务本地群众,变成吸引全国游客,实现了文化与生意的双赢。
更深层次的体验,藏在非遗与研学的融合里。在故城的“非遗集市”里,新疆钟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依尔夏提·依不拉音带来的核桃木制品受到游客喜爱。“以前核桃木是当柴火烧的,现在成了宝贝,一吨能卖1200元。”依尔夏提介绍,他们通过行浸式体验,既让非遗“看得见、摸得着”,也让更多人了解和田的传统手艺。
记者了解到,约特干故城已累计接待15万余人次学生研学团队,孩子们在参观玉石街、聆听古于阗故事中,种下对丝路文化的好奇种子。
如今的约特干故城,已不仅是一个景区,更是一个让游客深度融入和田文化的体验平台。
从夜晚的行浸式演艺,到白天的非遗展示;从特色美食的味蕾享受,到传统服饰的穿戴体验,每一处细节都在拉近游客与古于阗文明的距离。正如和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米日古丽·买吐送所说:“我们要让游客来到这里,在体验中感受和田的历史与活力,让约特干故城成为记住和田的一张文化名片。”(张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