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公园绿道,凌晨三点,一位25岁的女孩黄某,告别了世界。成都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城市的夜那么安静,她只留下一张手写便签。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场画面,就是“痛彻心扉的静寂”。她骑着共享单车,一路从地铁行政学院站溜到绿道深处,像是用最后一丝力气,跟这座城市直接说了再见。
警灯冷冷闪烁,公园路边,单车孤零零倒在树丛里。黄某的遗体被发现时,没什么仪式,没有哭喊,也没有围观人群,只有夜晚和风。遗书就摆在旁边。她写道:“别害怕,我是自杀。我真骑不动了,本来想找人少、树不错、风景又好的地方,真走不动了。”
我突然想到生活有时挺像她骑的那两轮单车,看起来自由,其实满是无声的疲惫。每个人都觉得二十五岁应该活得发光发亮,可她用最后的字句写出了彻底的累,字迹抖得像被风吹了很久的树叶。她的告别不是抱怨,也不是愤怒,更没有对谁不满,只是说真的走不下去了。
警方很快锁定是自缢,监控资料、现场勘查,排除他杀。黄某的家人和朋友,面对警方确认的结论,恐怕就像刚喝完太烫的茶水,满嘴都是苦。她没留下太多交代,却怕给别人添麻烦,连短短几句话都不忘提醒大家别怕。这种善良,像晨雾一样轻,哪怕已经透着绝望依然让人心头收紧。网络上,有人唏嘘,有人质问:“是不是社会太冷,还是我们太忙碌?”其实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二十五岁,许多人还在为生活吵架、为理想争执,但黄某选择就在没人注意到的清晨,安静落幕。有网友把她的骑行轨迹贴出来,一公里一公里,是她和这个世界最后的“和解”。一辆单车,一个夜色,一段心路历程,所有浮躁和压力全踩在了脚踏板上。她不是都市传说,也不是情感故事里的可怜人——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撑不下去了”。
这个世界终究复杂。有的人像薄荷糖一样甜,有的人像三九天的北风苛刻。有的人能爬山归来,有的人只能摔进坡底再也不翻身。黄某的悲剧不是个例,生活像糟糕的群演,不知道下一个谁会倒下。但她留下的一句话,“本来想找人少、树不错、风景又好的地方”,其实也在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可以喘息的出口,却不一定跑得过心里的陷阱。
新闻最终以“自缢已排除刑事嫌疑”收尾,故事画面停留在那条绿道和一张醒目的便条。她的离开,把生命的脆弱、都市年轻人的辛劳、善良与压抑,统统打包给了阅读这个新闻的你我。所有人都希望明天会比今天好,葬礼没有热搜,现场没有围观。愿她一路安好,也愿正在夜里骑行的年轻人们,都能找到一盏不灭的路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