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用相信小红书了!”
2025年9月,杭州的高女士本打算带家人去哈尔滨度假,却在做旅游攻略时被小红书上的“低价机票”骗走了4000多元。
像高女士这样的旅游者不在少数。他们怀着对美好旅程的期待打开小红书,却往往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
2025年9月11日,国家网信办终于出手,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
这个消息让众多被坑过的网友直呼“大快人心”。
毕竟小红书暴露出来的坑太多了。
国家网信办的通报指出,小红书因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任由炒作明星私人生活、无关琐事的词条占据热搜榜单,破坏网络环境,因而被处罚。
事实上,小红书早已不是最初的“真实分享”平台。
据网信部门通报,小红书热搜榜单长期被“明星私人生活琐事”、“穿搭争议”等娱乐化、低价值内容垄断。
这些缺乏新闻价值与知识含量的信息,仅以满足大众猎奇心理为目的,挤占了社会热点、科技成果、民生改善等有价值信息的传播空间。
小红书最初以分享真实体验为主,确实给用户带来了不少便利。
但随着流量变现成为主流,很多内容开始变味了,不再是为了真诚推荐,而是为了吸引眼球和促成交易。
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旅游行业也不例外。以前人们习惯去实体店咨询旅游产品,小红书的出现让年轻人有了新选择。
自己动手规划行程,对比各种攻略,既有趣又省钱,比传统旅行社的固定线路灵活多了。
于是旅游内容在小红书上迅速走红。
在小红书上,大量旅游托儿神出鬼没,各类不合理低价机票、团费项目此起彼伏,非法网络招徕游客的事情时有发生。
杭州的高女士就是受害者之一。她在小红书做旅游攻略时,一篇“低价”购帖子的笔记弹出。由于发帖账号的昵称为“票务咨询中心”,高女士以为对方是旅行社,便放松了警惕。
相信了“从杭州飞哈尔滨往返机票低价售出”之类的话术,在经过一番比价之后,高女士最终上了钩,被骗走4千多元。
不仅是明显的诈骗,就连正常的小红书旅游消费也暗藏风险。
2025年9月,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通过链接购买湘江夜游船票时,就遇到了糟心事。
商家未确认购买日期,就出了当天的票,而受害者实际是要购买几天后的票。由于无法登船游览,这位游客申请退款却遭拒绝。
客服和旅游公司互相踢皮球,无法解决问题。最后只能到投诉平台发声,希望挽回自己的792元损失。
小红书的“滤镜景点”问题早已不是新闻。
2021年10月,就有不少网友发帖反映:部分小红书博主使用滤镜过度美化景点,去过后大失所望。
“买家秀”和“卖家秀”区别很大。一处位于三亚清水湾的蓝色小屋,被笔记列为“超好拍秘境”,但有游客实际前往后,发现只是一栋破旧的小木屋。
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网友驱车前往位于内蒙的网红帐篷营地,却发现只是一片荒芜的黄土,有网友前往“杭州小三亚”杭州金沙湖公园打卡,却发现沙滩是假的、棕榈树是萎靡的。
随着比价竞争愈演愈烈,游客的需求和旅行社的供给之间出现了明显矛盾。
小红书上随处可见“千元玩转某地”的攻略,但对正规旅行社来说,这个价格根本难以保证服务质量。
面对流量压力和客户比价,不少旅行社被迫加入“赌团”行列,先低价接单,再通过购物点等方式弥补成本。
起初可能还能勉强维持,但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服务质量越来越难保障。
游客体验不佳后就在平台上吐槽,导致旅行社口碑下滑,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面对处罚,小红书已启动整改措施: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优化热搜算法,加强人工审核团队建设,建立明星动态内容备案制度,从源头遏制不良信息传播。
但要真正走出困境,小红书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一方面,需定期向用户公示整改成果,用“优质内容占比提升”、“不良信息投诉处理效率提高”等实际数据重建用户信任。
另一方面,要主动优化内容生态,通过主题活动、创作者激励等方式,鼓励生活技巧、知识分享、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优质内容产出,重塑平台核心竞争力。
小红书整改后,搜索“西安旅游”时,不再是清一色的网红打卡地,开始出现了“西安避坑指南”、“如何识别旅游陷阱”等实用内容。
曾经被明星八卦和低质内容霸占的热搜榜,也逐渐出现了“国庆旅游安全提示”、“景区评分榜”等实用话题。
但究竟是一场真心实意的变革,还是又一轮的作秀和应付?答案只能由时间来证明。#头条深一度#
参考资料
1.搜狐新闻:《小红书破坏网络生态,也破坏旅游生态》,2025-09-11
2.网易新闻:《西贝“预制菜风波”:舌尖上的信任危机》,2025-09-14
3.黑猫投诉:《小红书购湘江夜游船票,日期乌龙无法登船,退款难题无人管》,2025-09-13
4.搜狐新闻:《小红书被约谈处罚:维护健康网络生态,平台不应“躺平”》,2025-09-12
5.网易新闻:《后错过悔!西安4天3晚自由行小红书爆款攻略,亲测超值!》,2025-09-14
(老A)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