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韩毅 记者 罗斌
9月1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重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效。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石强进行主发布。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这几年来,我们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总牵引,创新构建‘1核、3带、9线’形态体系,即提升打造世界山水都市旅游核;提质建设千年成渝古道、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3条景观带;提速串联‘两江四岸·山水都市’‘壮美长江·诗画三峡’等9条游线,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现从‘规划图’到‘实景图’的跨越发展。”发布会上,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石强介绍。
具体亮点和成效包括:
聚焦市场联动,文旅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实施川渝文旅市场一体化改革,通过规划、政策等协同,促进文旅“同城待遇”。比如,川渝联合颁布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携手保护弘扬川剧艺术;共推百万职工游巴蜀、成渝文旅年卡等,推行景区互惠、门票互免等政策,培育“成渝飞”航旅融合品牌,推出渝进蓉出、蓉进渝出联动线路。
聚焦项目共推,文旅精品不断涌现。加快推进实施长征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大巴山旅游度假区等跨区域项目,共推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盐业遗产、蜀道申遗,积极创建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不断得以彰显。
聚焦服务共享,文化交流提质扩面。这几年,川渝两地文艺院团每年互动演出110余场,川剧《江姐》、舞剧《杜甫》多次在两地巡演并深受群众喜爱。依托社保卡实现川渝63家景区刷卡入园、174家图书馆通借通还。以“成渝地·巴蜀情”为统领,联合开展巴蜀合唱节等各类活动200余场,参与的两地市民累计达到5800万人次。
聚焦品牌共塑,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川渝两地联合推出“宽洪大量”“点石成金”等品牌组合,推广世界遗产、石窟艺术等十大主题游产品,开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题列车800余趟,去年超过1亿人次实现川渝同游、川渝互游,成渝双城游成为海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