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协办,武威市委网信办、各市州文旅部门共同支持的“如意甘肃·山河共秀”2025年文旅创作者大会在武威开幕。来自16个省区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和新媒体代表,全国文化旅游优秀内容创作者,“如意甘肃·山河共秀”短视频、摄影大赛优秀创作者在武威共同开启一场聚焦甘肃文旅资源创新传播的创作之旅。
以创为笔绘陇原
打造文化IP,甘肃要做文旅资源整合利用的创新者;策划创意活动,甘肃要做文旅宣传营销的引领者;挖掘“暖心”事件,甘肃要做品质旅游的服务者;讲好中国故事,甘肃要做文明薪火的传递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旅游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化旅游活动是推动不同文化互鉴交流、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有效方式,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依托。热忱期盼广大文旅创作者,让沉睡在陇原大地上的古遗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讲好甘肃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递温暖明亮的正能量。
大会向“如意甘肃·山河共秀”短视频、摄影大赛中优秀创作者颁发了“流量之星”“光影之星”奖项。为“如意甘肃”品牌传播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情付出的文旅创作者和合作伙伴颁发了“如意甘肃·传播之星”荣誉证书和奖杯。随后,举行了“丝路文旅新媒体共创计划”启动仪式,参加启动仪式的16个省区市代表共同上台,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纷纷表示要一起以丝路为媒,以文旅为桥,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创意融合,持续发展,携手讲好中国故事,共创传播丝路文明。
大会还特别邀请川渝文旅新媒体运营负责人吴振其和千万粉丝博主“长安范儿”姜硕分别为大家分享了新媒体和自媒体内容创作的经验和建议。当晚,甘肃本地博主@观甘肃获得“如意甘肃传播之星”的荣誉,他表示, 以热爱为舟,载甘肃故事远航。让甘肃之美,映世界之窗。”同样获得该奖项的博主@星玖儿表示,它见证了我在文旅推广事业的历程,我将会把它化作动力,继续砥砺前行,持续挖掘甘肃的深厚历史文化,为甘肃文旅做出更大的贡献。
和合之美映山川
大会当晚,舞台灯光璀璨,音乐悠扬,一场精彩的民族服饰秀专场文艺表演拉开帷幕。这场表演以“鼓舞陇原、丝路溯源、生生不息、和合之美、山河共秀”为脉络,通过甘肃民族服饰、音乐、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全方位展现了甘肃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文化。
甘肃这片土地,地貌丰富多样,除海洋外,山川、河流、沙漠、草原等应有尽有,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地理基础。历史上,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迁徙流动,相互交流融合,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服饰文化尤为突出。
甘南在大会上展示了三款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服饰。甘南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迭部县的多儿女子服饰,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风格被誉为“美丽的奇葩”。羊皮袄则是夏河、玛曲、碌曲一带牧区的典型服饰,藏语称“匝巴”,它不仅是抵御严寒的实用装备,更是体现了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适应能力。舟曲拱坝服饰以其色彩艳丽、层次立体而著称,完美适配复杂的自然环境。
甘肃省传承有序的服饰类非遗项目众多,包括肃北蒙古族服饰、裕固族服饰、华锐藏族服饰等,以及与服饰相关的裕固族织褐子技艺、岷县传统织麻布技艺等。这些服饰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婚俗与节日礼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在舞台现场,模特们身着这些精美的民族服饰,自信地走在T台上,展示着甘肃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灯光、音乐与服饰的完美结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甘肃的山水之间,感受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氛围。这场服饰秀不仅是对甘肃民族服饰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让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深入了解甘肃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区荟萃展特色
本次大会特设文旅产品展区,集中展示甘肃各地的文旅特色商品。其中,金昌火星基地文创、武威特色手工艺品等全新研发的产品一经亮相,便凭借独特创意吸引大批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咨询购买;“一部手机游甘肃”展位则聚焦数字文旅,通过云游甘肃实景体验、精准信息智能推送、个性化行程定制等互动项目,直观地向游客推介甘肃文旅数字化服务成果。
“本来是来河西走廊游玩,没想到刚好遇上这场活动,太惊喜了!”来自天津的游客刘志清难掩兴奋,他表示在展区不仅品尝了多种甘肃风味美食,更亲身感受到了甘肃文创产品的独特魅力。
展区内,美食香气四溢。平凉静宁烧鸡的浓郁香味引得路过宾客纷纷驻足品尝。作为静宁烧鸡的典型代表,创立于1981年10月的静宁县王东升烧鸡大王,坚持以陈年卤汤搭配十八种名贵药材作料,将家传秘方与现代工艺相融合,造就了烧鸡色泽鲜亮、柔嫩香醇、味美可口的独特风味,在千里陇原与丝绸之路上久负盛名。“近年来我们跟着市场需求调整经营模式,还推出了虎皮鸡爪、平凉红牛等新品。”展台上,品牌相关负责人张旻昊介绍道,这些新品同样赢得了现场游客的喜爱。
另一边,造型别致的古浪栀子面也成了展区“人气王”。这种面条因形似栀子花、需用手指捏制而成,又称“指子面”——捏好的面提起来像小花篮,举起来似小伞,侧看又像小燕子,既是地道的古浪特色美食,也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我们生产的‘大靖邸老四’牌指子面,在大靖地区已经传承六百多年了。”古浪县祥海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邸承海表示,如今的栀子面凭借独特手工技艺和美味口感,正逐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在让更多人尝到古浪风味的同时,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文创产品展区同样令人耳目一新。武威市博物馆带来的武博动物园、武威方言系列、八鸟朝阳系列文创产品,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颖的设计,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文创是连接游客与凉州文化的重要纽带。”武威市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杨玉娟介绍,多年来博物馆持续深耕文创创新,不仅深挖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将其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内容,还联动景区、学校、企业推出“博物馆+”特色线路,并增设网红打卡点、盖章区,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作为甘肃特色旅游商品的代表,皇台酒的展位前也挤满了参观者。皇台酒得名于武威千年圣地皇娘娘台,以祁连冰川水、河西走廊优质粮食为原料,酿造出窖香浓郁、绵甜醇厚、回味悠长的佳酿,承载着武威人的自豪与真情。“近年来我们专注工艺创新,把‘天马’文化传承与品牌创新结合起来,新推出的‘奔马’系列酒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监修卫华表示,作为本土企业和甘肃文旅事业的参与者,皇台酒业始终以创新传播甘肃文化、讲好甘肃故事为己任。
来源:微游甘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