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海东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有一处不分季节、不分时段,总是人潮熙攘的旅游胜地,那一定是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以下简称“平安驿景区”)。这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成了海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9月15日,记者走进平安驿景区,只见景区正门“平安钟”广场人头攒动。除了广场两边格外显眼的九口大钟,广场中央造型独特的遥控车更是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伴随着阵阵欢笑声和新鲜水果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跃然眼前,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的独特魅力,也难怪它能成为人们心中的热门打卡地,更呼应了“周末放松·去趟海东”的惬意与美好。
穿过广场,古朴的建筑风格,瞬间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小时候逛庙会的场景。而那些记忆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小吃,更是让游客循着香气穿梭在街巷间,无论是酥脆香甜的糖油糕,还是酸辣过瘾的酿皮,都让味蕾尽情绽放,脚步也不自觉地被烟火气牢牢拴住。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转过街角,便能看到各具特色的主题街区次第展开。美食街、民国街、文创街,几条街区藏有10余家老作坊、300多种小吃……无论何时,游客来到这里,吃一碗手工酸辣粉,听一曲秦腔,喝一碗青海熬茶,一个惬意的午后便在悠闲中悄然度过。
其实,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堪称浓缩版的“河湟文化博物馆”。倘若游客一不留心,很容易被街区里琳琅满目的美食所“诱惑”,从而忽略了藏在这里的丰富“文化宝藏”。
漫步在旧青砖铺就的街区里,传统建筑与特色美食相得益彰,深度还原了游客记忆中的“河湟”风情。走进回族文化馆,院中摆放的奇石、花草,生动展现了回族群众日新月异的精神面貌;撒拉族民居那雕梁画栋和精湛的河湟木雕,令人惊叹不已;土族民居的庄廓院,呈现出尊卑有序的空间布局;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内,耕地的犁、铧,装面的斗、升等农具,满载着河湟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来到祈福区,挂满红飘带的祈福树震撼人心,浓厚的氛围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此许下美好心愿,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河湟福地 最美海东”的独特韵味。
2017年,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项目开工建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成为景区的重要发展指引。通过深入挖掘河湟文化、驿站文化、祈福文化,这个兼具传统文化风貌和地域特色属性的人文景区一经亮相,便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景区还专门组建了专业团队复原河湟传统技艺展演,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驻场教学,设置文化体验工坊……通过这些方式,每年腊八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景区都会集中呈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河湟民俗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平安驿景区通过增加民宿、露营基地、藏式酒店、儿童科普园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景区的承载力和包容性。在这里,“老传统”玩出了新花样,无论是一年四季,还是白天黑夜,“全时旅游”的趋势愈发明显,让“周末放松·去趟海东”IP效应更加深入人心。
平安驿景区的出现,更是赋予了“平安”二字千金难换的价值。
2022年,平安区成为青海首个拥有区域公共品牌的区县,品牌形象不断优化升级。在平安驿景区,“平平”“安安”吉祥物和文创产品随处可见,“仿千年古驿,享岁岁平安”的宣传主题语更是完美融合了平安的驿站文化和祈福文化,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平安”早已超越了一个城区名字的简单意义,成了平安区一张熠熠生辉的亮丽名片,更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航标。平安驿景区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游客提供了无数个“驻留”的理由,也让“河湟福地·最美海东”的美誉传向更广阔的天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感受它的独特风情与无限活力,见证文旅融合发展的蓬勃生机。(全媒体记者 贾丽娜 摄影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