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星期一,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例行闭馆的日子。然而在这一天,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来自沈阳市盲人协会的视障朋友们。他们在博物馆“9·18”撞钟鸣警仪式即将到来之际,通过“‘触摸历史·同心共忆’”无障碍参观体验活动,以耳朵和指尖感知历史,共同铭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88位视障人士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走进博物馆,通过多感官沉浸体验的方式回顾抗战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
作为抗日战争的起始地,沈阳承载着厚重的民族记忆。全市现有持证视力残疾人两万余名,他们同样怀有强烈的愿望去了解、感知这段历史。本次活动在中国盲人协会的支持下,在辽宁省残联、沈阳市残联及辽宁省盲协的指导下,博物馆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特别安排在闭馆日进行专场接待,并派出专业讲解团队与志愿者提供热情、周到服务,确保视障观众获得安全、深度的参观体验。
活动当天上午8:30,参与者在沈阳市残联集合统一乘车前来。在残历碑前,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石任华代表博物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热情的为大家介绍了博物馆概况与参观注意事项。博物馆还特意准备了3D打印的残历碑、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等模型,以及多处可触摸雕塑和复刻展品,使视障朋友能够通过指尖“看见”历史。一位盲人观众在触摸残历碑模型后激动地表示:“很早便听说过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今天终于知道它真实的样子了。”
在志愿者细致的口述影像与语音讲解辅助下,视障朋友们依次参观了六大展区,系统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策划九一八事变、实施殖民统治的历史真相,以及东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14年浴血抗战的伟大历程。特别是在设置国歌音符墙的区域,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大家齐声高唱,嘹亮歌声回荡展厅,涌动着一股深沉而动人的爱国热情。
。
当天下午,活动延伸至沈阳世博园。盲人朋友在志愿者协助下一边体验无障碍定向行走,一边感受秋日自然之美,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发展成就。今昔对比,更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时代意义。
除现场体验外,本次活动更着眼于长效成果转化。沈阳市盲协组织编写了《盲人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引手册》,并在实地调研中收集无障碍改进建议,为博物馆后续无障碍服务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小组讨论收集的反馈显示,绝大多数参与者对场馆无障碍建设、活动内容设计与志愿者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以视觉为主导的参观模式,创新运用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渠道,让历史真正变得“可触摸”,是一次残健融合、多方协力的有益实践。它不仅深化了视障群体的历史认知与爱国情怀,也为推动公共文化场所无障碍服务建设树立了典范,彰显了全社会尊重历史、关爱弱势群体、致力共同发展的进步理念。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拓展无障碍服务内容,持续完善导览设施,积极回应视障人士的参观需求,与各界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包容、平等、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