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也。”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让滁州名动千年。
琅琊山水、醉美滁州,滁州全域之美,该如何让世界看见?
8月20日,市政协举行“发展全域旅游 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资政会,将目光聚焦向“全域旅游”,并围绕这一思路分析优势短板、提出意见建议、研究对策举措。
全域旅游,怎样才能全面打开滁州之美,让滁州文化旅游业出新更“滁”彩?
醉翁亭。图源:琅琊山景区
滁州之美,美在哪?
“打卡”醉美滁州,首在秀美山水。八百里皖江、千里淮河,奔腾向东,隔“滁”相望,分界在江淮分水岭。绵延数百公里的江淮分水岭,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琅琊山蔚然深秀、皇甫山溪流淙淙、韭山洞千姿百态、明皇陵庄严肃穆、女山湖烟波浩渺……
邂逅千年亭城,贵在厚重人文。有着“形兼吴楚、气越淮扬”之誉的滁州,是鲁肃、徐达、戚继光、吴敬梓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故里。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先后“结缘”滁州,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享誉中外;明代王阳明讲学滁州,“儒风之盛,夙贯淮东”;烽火岁月,红色皖东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小岗村的“一声惊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小岗村宿。图源:小岗村
发现滁州之美,滁州做了什么?
激活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关键是充分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琅琊山先后实施了琅琊阁、太仆寺、飞跃丛林、森林漂流等项目,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市民321.6万人次,同比增长12.66%,旅游直接收入6447.21万元。
其次做强特色景点。昔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在当年农家、小岗村宿的基础上,建设“岗上花开”休闲田园、“小岗徽味”美食市集、小岗村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基地等项目,延长小岗乡村文旅产业链。去年,小岗村接待游客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被考古界称为“中国古代都城的蓝本”的明中都,正以“遗址保护+文旅融合”的全新姿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7年,明中都皇故城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2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再次是破除旅游景点“散而不聚”的难题。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47个,但这些景区分布在8个县(市、区),推动“一岭分江淮、一道看滁州”,我市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为纽带,将分散的景点串珠成链。主线总长420公里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跨联全市8个县(市、区)、3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串起100多个景区景点及乡村文化场馆。
有资源禀赋、有人文底蕴、有区位优势、有产业基础,对于滁州来说,发展全域旅游,正当其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午门。图源:安徽文旅
点亮滁州之美,滁州需如何发力?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在于“全”,首先是要坚持全域联动。琅琊山水风景、滁州古城的市井烟火、璀璨凤阳的大明华章与小岗乡村新景、龙岗古镇的红色魅力、池杉湖的“水上森林”……一步一景皆是“流量密码”,只有坚持全局观念、系统思维,下好全域“一盘棋”,整合全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文旅资源,创新旅游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汇聚发展合力,方能以“流量”换“留量”赢“增量”。
其次要突出全链条发力。纵观旅游新趋势,不难发现,旅游已从“看山看水”转向尝“人间烟火”、来“观文品史”,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需要从“吃、住、行、娱、乐、购”全链条发力,这也就意味着,一方面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强化规划引领,站位全局、放宽视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善交通出行、便民服务、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等配套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让游客乐意来、留得住、愿消费、体验好;另一方面,要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旅产业开发、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更好地把滁州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同时,要紧扣“全过程服务”,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把游客的满意度放在首位,最大程度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品质,让更多游客到滁州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再次要强化全新思维。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景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从样本情况来看,景区用户群呈现倒“V”形,其中80后和90后是旅游景区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00后和70后紧随其后。滁州发力全域旅游,需要把准市场消费人群,精准施策,推出消费业态、开展营销推介,精准引客入滁,扩大市场、提振消费。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全椒段龙山岭脊线。图源:滁州文旅
山河为卷、文化为墨。我们期待,“醉美滁州”在全面发力全域旅游中,更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从“旅游+”到“+旅游”的转变,助力文化旅游业成为滁州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蔚然时评 张开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