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昇
编辑|雪梨王
晨雾如素纱缠绕着东太行岩壁,20亿年地质纹路浸着微凉,抗大陈列馆的石阶已接住第一缕晨光——这片横亘河北的山地,既藏着地球演化密码,又载满烽火淬炼记忆,在九月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红色信仰传承到地质奇观解锁,从生态康养抚慰到户外极限历险,八大场景并非冰冷议程,而是浸润在山水间的新生。
〓 太行全景
这是河北借太行风骨与柔情向世界递出的烟火邀约,既是自然奇迹,也是文化容器,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
在时光里传递红色星火
太行山脉里,藏着最“燃”的红色记忆。
从邢台浆水镇抗大旧址、涉县赤岸村一二九师司令部,到平山西柏坡,这片曾浸着炮火与热血的土地,如今以红色旅游为纽带,让革命历史从展柜中“走”出来,化作可触摸的场景、可参与的体验,更滋养着当下的人间烟火。
9月的邢台信都区前南峪村,抗大陈列馆展柜中,泛黄的课本静静躺着。讲解员介绍:“这是当年学员藏在村民炕洞的教材。日军扫荡时,老百姓宁可挨饿,也要护住这些精神食粮。”
〓 抗大陈列馆
隔壁的抗大1940街区,信都大锅菜与饺子的香气漫出巷口。游客扫码点单的声响,与展柜中的历史痕迹交织出奇妙的共振。
街区全长980米,一期开放的“太行红市”“太行味道”“太行记忆”三大板块,完整复刻了1940年抗大办学时的浆水老街。“襄都羊肉丸子、临城腌肉面……18个县的特色菜都聚在这儿。”工作人员指着锅中翻滚的丸子汤说,“最多一天能卖出去上千碗。”
比起美食,砖瓦间的故事更能打动人。1940年冬,抗大总校辗转迁至浆水镇:教育长罗瑞卿把马让给伤病员,自己拄拐杖日行数十里;学员路过核桃林,没一人摘过百姓一颗果实。
“周末,来旅拍的年轻人很多。穿汉服,背景是太行山石墙,特别有感觉。”文创旅拍店老板透露。不远处的浆水供销社专营店,板栗、酸枣堆得像小山——这些曾滋养抗大学员的太行特产,如今成了游客带走的“红色伴手礼”。再过几天,第九届省旅发大会的抗大讲堂实景剧将在此上演,游客能亲身体验“抗大学员”的日常。
涉县赤岸村清晨,阳光穿过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院落,落在刘伯承、邓小平1941年亲手栽种的丁香树上。讲解员正给游客讲“八路军母亲”李才清的故事:“1942年反扫荡时,老人把5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藏进地窖,还替部队保管被服药品,40多年后才道出这个秘密。”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涉县历史中随处可见。1937年,一二九师9000将士挺进太行,在涉县战斗生活近6年,指挥3.1万余场战役;当时全县仅14万人,却有1.5万人参军、16万人次参战,1.3万人牺牲。“村村住军队、户户是房东”,涉县作协主席郭文锁翻着史料说,“老百姓腾出三分之一的房子给部队,连夜做军鞋、送粮食,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 一二九师旧址
如今的赤岸村,早已不见当年战地模样。赤岸连心巷里,“喜马拉雅”有声故事馆循环播放着一二九师战歌;邮递所前,游客提笔写下寄往历史的信;农旅园区中,人们采摘新鲜果蔬,而远处的红色记忆小镇则上演着“铁血129战士”沉浸体验:有人身着八路军军装、肩挎木质步枪,重走行军路。
更乐镇又上村的变化,是这种精神的延续。传统产业遇阻后,村子建起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推动转型。“如今6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补贴,米面油免费发放,暖气煤气全免。”村干部说,“靠的就是不等不靠的劲儿——和当年一二九师一样,认准了就干。”
西柏坡纪念馆的午后,一群中学生围着AI虚拟讲解员,听它讲“两个务必”的故事。不远处的文创店中,印有“进京赶考”的AR冰箱贴热销——扫码对准冰箱贴,手机里会跳出五大书记在西柏坡工作的动态场景。
“现在年轻人来这儿,不只是看展,更想边玩边学历史。”纪念馆工作人员说。
这种“可观可感”的体验,藏在西柏坡的每个角落。大型实景演出《梦回西柏坡》中,演员重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研学基地里,大学生志愿讲解员用快板演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云上西柏坡”数字展馆中,三维激光扫描复原的旧址,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走进”毛泽东同志旧居。
红色旅游不仅激活了历史,更撑起了当地民生。西柏坡村、东柏坡村九成以上村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农家乐老板记得,最多时一天接待上百个研学团;周边村落卖土特产的阿姨,手机里存着老顾客微信,“他们喜欢我家土鸡蛋,常找我们买。”
夕阳西下,太行山的轮廓渐渐隐入暮色。抗大陈列馆亮起灯火,赤岸村炊烟升起,西柏坡晚风轻拂——红色旅游从来不只是怀旧,它让曾经支撑先辈的信仰,成为今天生活的底气;让历史中的精神,化为乡村振兴的真实力量。
20亿年地质雕琢的嶂石岩密码
开了四天车后,湖北游客胡祖曦的车终于停在嶂石岩景区山门前,高德地图显示行程1200公里。抬头望见横亘天际的赤红崖壁,他瞬间“电量回满”。
眼前这道绵延20余公里的丹崖长墙,是地球用20亿年写就的“地质史诗”,更是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嶂石岩地貌”最鲜活的注脚。
从石家庄赞皇县嶂石岩景区到邢台信都区太行奇峡群,这片被时光雕琢的土地,藏着自然的奇绝。它的独特,在于“百里赤壁,万丈红崚”的横向丹崖长墙、阶梯状陡崖间的幽谷奇峰,更在于每一块赤红石英砂岩中,都锁着古海洋的秘密。
〓嶂石岩景区
它有着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如大地张开的巨大共鸣箱。游客站在崖下喊一声,声音会沿300余米长的弧形崖壁折返,绕丹崖转三圈才消散,混响效果直接拉满。
沿栈道而上,九女峰玻璃观景台悬于崖外。站在透明玻璃上,百米深谷清晰可见,前方展现出完整的嶂石岩地貌全景。这里在20亿年前曾是一片古海洋,红色石英砂在海底逐渐沉积;随着地壳持续抬升,流水经年累月地侵蚀切割,最终塑造出如今的丹崖、碧岭与奇峰。
保定游客王国良是骑行过来的。“不虚此行。”他把单车靠在观景台旁,不住地感叹。
山脚下的岩美术馆,更是自然与艺术的“梦幻联动”。建筑藏进大山,玻璃映着丹霞绿树,光影透过天窗洒下——阴影都带着太行轮廓,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无锡游客周凤鸣在这里待了一下午,“巍巍太行,不亲临其境,难悟这般壮观气势。”盛夏的嶂石岩,核心区98%的森林覆盖率如撑起巨伞,21℃的平均气温让这里成了天然避暑地。
若说嶂石岩是嶂石岩地貌的全景画卷,邢台大峡谷便是这幅画卷中最精巧的“细节切片”。24条赤红峡谷在此集群,8条长度超1000米的峡谷藏着14亿年的地质密码——这里的岩石更硬、峡谷更长、瀑布更奇绝。
〓 邢台大峡谷
黄巢峡的一线天最窄处仅0.8米,像是一道“身材检测门”,游客需侧身通过,体型较胖者甚至要吸气收腹。正午时分,阳光从石缝间射入,形成“天使之光”,身形较瘦的游客可立于光中,拍出“峡谷天使”效果。峡谷中的石瓮飞瀑也别具一格:泉水先涌入崖顶石瓮,继而从数十米高的峭壁倾泻而下,飞溅的水雾在阳光下化作彩虹。
从嶂石岩回音壁到邢台大峡谷一线天,嶂石岩地貌正从“中国奇观”迈向“世界名片”。如今,嶂石岩景区推进世界地质公园创建,邢台大峡谷打造“太行巨瀑”“自然森呼吸”等新业态,武安东太行百里画廊推出“喊山对话”“云端漫步”——让你不只是来看山,而是“进山玩”的。
〓 东太行百里画廊
北洺河畔的变化,是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缩影。这条入选国家“幸福河湖”的河流,串联起东太行、七步沟等景区。夕阳下,摄影爱好者在口上水库拍摄珍稀鸟类,孩子们在田鑫小镇河段浅水区嬉戏;文旅驿站里,游客品武安连翘茶、选小米与手工艺品——生态修复让河流焕发生机,也让嶂石岩地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2025年1-7月,武安接待游客764.44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22.15亿元。这是游客们用脚投票的结果,更是嶂石岩地貌的魅力彰显。
被太行疗愈的草木暖汤
清晨的太行,雾气未散,武安天慈峰林“中药百草园”中,68岁的李桂兰正学着辨认薄荷。
“以前只知道薄荷能泡水,今天才晓得它还能入药膳,炖鸡时放几片,解腻又疏肝。”她把叶片放进竹篮,篮中已有知母、射干、金银花——均为这百亩园子里的食疗药材。
这片百草园,是太行给现代人开的第一服“草木疗愈方”,种着60多种“可食可疗”的神仙草木。沿山势铺展的药田,被山场与丘陵环抱,既是河北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也是游客打卡中医药文化的沉浸式课堂。
正午时分,园边药膳坊飘出香气,厨师正用园中的黄芪炖太行黑山羊。
“这汤得慢火煨两个时辰,黄芪补气,山羊温补,最适合山里微凉的天气。”李桂兰与同行老姐妹围坐桌边,喝汤听研究员讲“药食同源”的道理。
从武安向东北行,过邢台内丘,扁鹊山的轮廓渐趋清晰。这里藏着古法助眠的力量。
石家庄游客彭浩,是第一次住扁鹊客栈——仿汉建筑群立在鹊山脚下,推开门,大落地窗将满山绿意框成画,床头柜上的助眠枕印着“合欢花”,墙角的针灸助眠按摩仪格外显眼。彭浩长期失眠,这次是专门来体验的。傍晚,他使用在中医馆购买的足浴散泡脚后入睡,伴着虫鸣与药香,一夜安眠。
扁鹊湖的晨光中,另一种活力正在生长。省青少年赛艇锦标赛8月底刚刚落幕,湖水直接变身为赛场。
“原来康养不只是躺着,还能看比赛、爬山路,这样才有意思。”彭浩笑着说,当天下午他跟着当地人走了段扁鹊山步道,96%的森林覆盖率让空气里满是负氧离子,走累了便坐在古柏下歇脚,听村民讲扁鹊望闻问切的故事,“像是给心理也做了次按摩。”
再往北走到保定涞源,白石山的温泉正冒热气——这是太行熬的“暖汤快乐水”。38个温泉池沿山排开,当归、艾叶、生姜……药浴三十二汤,随便一泡都是养生局。
〓 白石山“太行探险”度假体验区
这里海拔858米,夏天平均气温仅21℃。“泡着温泉看山,比在城里吹空调舒服多了。”北京游客周女士说,自己最爱的是傍晚的“加汤礼”——穿汉唐服饰的工作人员,将熬好的药汤缓缓倒入池中,药香混着温泉热气,连头发丝都浸着暖意。
泡完温泉,她会去松风馆国风市集转一转。汉唐建筑的廊下,手艺人在做中药香囊,中医在搭脉问诊。“昨天在国医馆开了调理脾胃的方子,今天又买了山楂丸,既能玩又能养生,这趟没白来。”
如果说白石山暖汤“四季皆宜”,石家庄鹿泉西部长青“小三亚”,则是太行给北方人的“反季疗愈方”。这里常年温度15-28℃、湿度60%以上。
18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旅人蕉阔叶低垂,三角梅爬满藤架。湿润空气中弥漫着热带植物的气息。“我家孩子第一次见椰子树,抱着树干不肯走。”年轻妈妈张颖觉得这里很适合遛娃——温室“侏罗纪世界”主题区里,恐龙模型会动会叫,孩子追着恐龙跑,她则在果岭草坪上晒太阳,“冬天来也能穿裙子。”
〓西部长青“小三亚”
从温室出来,步行十几分钟便是德明古镇。街巷里,有非遗糖画,也有地方美食。张颖带孩子尝了缸炉烧饼,又去了柳仙谷——那里的青山绿水间,负氧离子浓得像能拧出水来,“白天在‘小三亚’穿短袖,下午去古镇品古韵,晚上还能去冰雪小镇滑雪,一天体验四季。”
太行的疗愈方,不止于“玩”,更在于“居”。在张家口怀来天保京北健康城,72岁的张大爷正和老伙计们在田园生态农场摘西红柿。他从北京过来,早上绕湖走一圈,晚上在老年活动中心写写字,比城里自在多了。旁边就是医院,有个头疼脑热也不用跑远。
健康城负责人孔德昌说,他们想打造的不是“养老院”,而是“康养社区”,“老人们在此既能享受专业护理,也能出门赏湖光、逛古城,将旅、康、医、养融在一起,才是真的老有颐养。”
从武安的草木香到内丘的好睡眠,从白石山的暖汤到怀来的颐养,太行的疗愈,从不是刻意的“治疗”,而是让人们在山水草木间找回与自然的联结。
风、岩壁与草原上的太行历险
太行山的另一面,则召唤着人们向外突破极限,在俯冲与攀登中,聆听心跳。
风掠过石家庄市元氏县无极山山脊时,李树奇的手指划过滑翔伞伞翼——橘红色尼龙布上,还沾着上一次飞行的草屑。
“跑,再快半步!”他对身后游客喊道。游客攥紧安全带,脚蹬起飞坪碎石,伞翼在身后“嘭”地展开,失重感先于风景扑来,下一秒,世界骤然开阔:蟠龙湖水面如翡翠,远处元氏县村落缩成浅灰色圆点,风从腋下穿过,带着近乎自由的凉意。
这是李树奇的“战场”,也是他的自我救赎。十年前,他从事业单位辞职,做过房地产中介、跑过企业咨询,每份工作都像裹身的壳——稳,却沉闷。2008年,他回元氏老家创业,后来创办了无极山文旅产业园,不断拓展滑雪、登山、骑行、越野等经营范围。
无极山是太行山余脉浅山区,山地、丘陵、湖泊、河流、平原等地貌丰富,一年三季气流适宜飞行。李树奇借此打造了滑翔伞运动基地,集专业培训与商业体验于一体,这里是京津冀地区高端航空运动体验基地之一。
〓 想要突破极限的年轻人
若说滑翔伞是与风的对话,邢台大峡谷的飞拉达,便是与岩壁的较劲。
午后阳光斜照赤色岩壁,将钢索镀成暖金色。李女士手心攥出冷汗,安全锁扣在钢缆上轻响“咔嗒”。男友在前方两步远回头喊,“看着我,脚踩稳脚踏,慢慢来。”
这条700米长的C线,是情侣们最爱走的“考验场”。 钢索猴桥剧烈晃动时,李女士一把抓住男友的手——忽然就懂了,为什么大家都爱来这儿:与恐惧无关,与谁在你身边有关。
管理员见过太多这样的瞬间:情侣登顶后拥抱,父子在此和解,闺蜜哭着说,“原来我也能这么勇敢”。
清晨五点半,白石山云海未漫过山脊,李明已将山地车推到赛道起点。这是他第三次奔赴白石山国际房车营地,只为这条藏在云端的自然赛道。
“注意右侧碎石坡,去年我在这儿摔过一跤。”教练在对讲机里提醒。李明拧动车把驶入赛道,行至中段遇一道浅沟,他稍提车把,车身腾空时低头,能看见30米下的帐篷营地“像撒在绿毯上的彩色积木”。
暮色漫过张北草原时,王磊的ATV(全地形车)碾过浅草坡,引擎低鸣声在旷野散开。这是他第一次在草原玩越野,视线里的绿意无边,远处风电叶片缓转如巨人挥臂。导航显示前方是蒙文化露营地,白色蒙古包在夕阳下泛着暖光。行至小土坡,他稍加油门,对着对讲机大喊:“比在城市开卡丁车爽多了!”
李树奇则正在无极山山顶收伞,橘红色伞翼叠起如收拢的翅膀。
他坐在石头上,看着最后一批游客下山,远处村落亮起灯。多年前他回乡时,有人说他“疯了”,放着稳当工作不干在山上“折腾”。如今看着基地里忙碌的村民和游客脸上的笑,他忽然懂了:所谓“历险”,从不是跳多高、走多远,而是敢把自己交给热爱,在平凡里找不凡。
古村石屋里的太行烟火味
车轮碾过太行天路井陉段柏油路,这条路如银带,把27个古村落串成了一条沉浸式体验带。2017年建成至今,它早已不是单纯的交通线,而是太行山脉递给游人的请柬。
行至南良都驿站,市集喧哗先于景象漫来。红底白字横幅下,摊位一字排开。
“尝尝咱这连翘茶?”62岁的王建国递过一只粗瓷杯,杯壁印着浅淡太行山色。他是井陉翘芷合作社社员,摊位上的连翘茶、连翘凉茶,原料均来自洞阳坡万亩基地。“以前这山是荒的,现在种上连翘,既实现了绿化,又鼓了腰包。”他指着远处山坳——那里隐约可见成片连翘丛,“这茶的连翘苷含量达1.63%,比药典标准高十倍还多,去年合作社销售额就有4000多万元。”
市集尽头的非遗手作摊位前,38岁的李娟正低头给泥塑上色。她手中的作品,以当地红黏土为身、井陉窑碎瓷片为眼。“以前这手艺没人要,现在游客都抢着买,上个月还卖了200多个到北京。”摊位角落堆着几盒“二十四节气山礼”,盒面印着惊蛰连翘、霜降板栗,里面装着对应干货与手作,将时令与山货揉成可带走的太行记忆。
往来游人中,有自驾客,也有骑行队伍。穿蓝色运动服的大学生小张蹲在摊位前,手里捏着一块太行石砚:“本来是骑行路过,没想到淘到这么多宝贝,准备带点连翘茶给爸妈,再买个石娃当纪念。”
从驿站沿天路往南走40分钟,便到英谈古寨。一位写对联的老人指着身后石屋,介绍说,“这些房子是明清时期的,以当地红石英砂岩建造,你看这墙,用黄泥麦秸抹制,修缮都按老法子来。”
小冯的民宿在村东头。石屋门框上挂着两串玉米,房梁上悬着干辣椒,最惹眼的是窗边暖炕上,铺着蓝底白花褥子,炕桌上摆着粗陶茶具。“这房子是祖辈传下来的,以前闲置着,2019年改成民宿,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夏天来的客人,有的一住就是一个月,说石屋凉快。”
去年夏天,一对北京老夫妻在这儿住了28天,每天清晨跟着小冯去后山摘野菜,傍晚沿村散步,临走时还带走十斤板栗和两罐连翘蜜。
村里类似的民宿已有多家,旅游业从业者占常住人口一半以上。小冯在民宿后院还建了一间玻璃顶咖啡厅,红石板铺地,墙上挂着英谈古寨老照片。她说村里还在山脚建了酒吧,内部保留了石凳与暖炕,“既要留住乡愁,也得接住年轻人。”
〓 英谈古寨
从英谈古寨往涉县大洼村出发,坡度平缓,沿途尽是原生态田野风光。
大洼村入口藏在一道山梁后,转过弯,整座村子骤然撞进眼里——层层叠叠的石头房依山而建,红石板铺就的街巷如纽带,串联起家家户户,被网友称作“太行山里的布达拉宫”。
村口石桥上,有游客穿汉服拍短视频,手机支架架在石栏上,背景是亮灯的石头房:“晚上比白天还美,灯光照在石墙上,像穿越到古代。”
沿石板街往上走,能看见不少正在修缮的石头房。施工师傅说,修缮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连勾缝的灰都用老配方。村里民宿既有高端观景房,也有亲民农家院,去年“五一”“国庆”期间一房难求,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有了民宿,自然少不了美食。
石家庄赞皇县的“唐相十二碗”,是藏在农家滋味里的历史传承。走进当地餐馆,最先吸引人的是那口厚重铁锅——农家散养土鸡在锅中翻滚,油脂与柴火香气交织;水库野生鱼经慢炖后,鲜汁浸透肉质,连骨刺都带着清甜;猪肉煎炒出焦香,搭配本地自产的豆角、土豆、白菜等时蔬,一桌“四荤八素”的宴席便热气腾腾端上桌。
席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百次改良。追溯其源,清道光年间,皇帝老师杜南棠在老家赞皇,用常见食材创作出蒸面筋、蒸卷尖等家常美味,为“唐相十二碗”埋下文化种子;光绪年间,曹家庄的王和聪在县城饭庄潜心钻研,最终敲定十二碗的固定菜谱与烹调技艺,让这席宴从农家餐桌走向大众视野,成为承载赞皇民间传统的“招牌名片”。
邢台内丘的“扁鹊养生宴”,则将千年养生智慧揉进日常饼食。
沈阳游客赵雷云曾沿太行山高速公路南行40分钟,直奔扁鹊文化发源地——内丘县,只为打卡依鹊堂民宿餐厅的“扁鹊五彩饼”。金黄酥脆的饼皮咬下时轻响,邢枣仁甘香瞬间在口腔散开,混着黄精、丹参、黄芪等十几种药材的温润,“吃完浑身舒坦”。
这道药膳的巧思藏在“顺时而食”里:师傅们以二十四节气为纲调整配方,春日添入疏肝食材,冬日加入温补药材,让饼食始终贴合季节与人体需求。作为“助眠之城”的金字招牌,扁鹊五彩饼不仅是美食,更延续着扁鹊“治未病”的养生理念。
保定宴饮食博物馆,则把直隶文化装进一栋建筑,成了名副其实“能吃的博物馆”。这里没有传统博物馆的严肃,却多了烟火气与趣味性——一层非遗老字号小吃摊前,驴肉火烧、白运章包子的香气引人驻足;旁边文创店里,印着直隶纹样的餐具、书签等物件,把文化“打包”成可带走的记忆。
这大概就是太行的魅力:不急不躁地将传统与现代编织在一起,路、院、市、味交织成可触摸的生活图景。
太行天路串起的文化絮语
七月的张家口草原天路,晨雾刚漫过桦皮岭树梢,北京游客老李就开车上路了。
他循着导航推荐的“沿冬奥赛场穿越线”行驶,车窗摇下时,风裹着草原青草香——这是河北多条特色自驾公路中,最让他心动的一条。
从草原天路往东南,过承德塞罕坝,便接上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正午阳光透过云隙洒在御道口牧场,老李在观景台遇见卖奶制品的满族大姐。
“尝尝这奶豆腐。”大姐递过一个瓷碗说,“以前路没修通,我们的东西运不出去,现在游客多了,家门口就能挣钱。”大道旁的文创市集里,剪纸艺人正用红纸剪“康熙射猎图”,剪刀尖在纸上翻飞,很快剪出一片松林,与不远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的布景遥相呼应。老李买下一幅迷你剪纸,带回去给孩子当书签。
继续南下,车驶入邯郸涉县的“圣福天路”。1290米的海拔让风添了凉意,路边“日月峰观景台”挤满拍照的人。老李顺着指示牌拐进“山李冀·山游市集”,青石铺就的街道两旁,非遗小吃摊的热气裹着香味飘来。
〓 山李冀-太行饮食活态博物馆
卖武安拽面的大爷用长筷子搅动锅中面:“这面得醒够三小时!”市集南边院落里,刻瓷艺人正给瓷盘上的太行山水描色,旁边孩童围着糖画师傅,眼睛盯着锅中融化的琥珀色糖浆——这里是东太行旅游度假区的“活态饮食博物馆”,闲置山村老屋被改造成商铺,多处宅基地盘活后,村民要么在家门口开店,要么给商户打工,日子比以往红火许多。
老李没急着走,他听说石家庄高邑县有位泥塑艺人,想去拜访。沿井陉太行天路往回走,公路如丝带串联起20余个传统村落,古村砖石瓦木间,仍能看见先人开垦的梯田遗迹。傍晚时分,老李终于找到后哨营村张伟强的工作室。
工作室里,张伟强正捏着一块红胶泥。“这泥要经晒、陈腐、捶打等12道工序,单阴干就需50天。”他手中的“太行山娃”即将成型,是个放风筝的孩童,裤脚每处细节都用细刀精刻。墙上挂着他获金奖的作品《滚铁环》,铁环由真铁丝弯制而成,孩童补丁裤上的针脚纹理清晰,能看出“妈妈的手艺”。
“我想让年轻人知道,父辈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张伟强拿起另一尊泥塑——“老鹰捉小鸡”场景,最小的娃娃躲在最后,脸上带着怯生生的笑。
离开时,老李的后备箱里多了一尊“太行山娃”。车再次驶上太行天路,夕阳将公路染成金红色,远处群山似被镀上一层金光。他想起这一路的遇见:草原天路的风车、承德市集的剪纸、武安的拽面香、张伟强指尖的红胶泥——这些都不是孤立的景致。
本次旅发大会重点打造“太行天路”交旅融合品牌,让每条路都成为欣赏太行的“观景台”。
目前,太行山高速、京蔚高速、东吕高速(邢台段)已完成旅游场景化改造,让自驾途中的风景不再单调;官厅服务区、小五台服务区拓展旅游功能,游客歇脚时还能体验地方特色项目;G109(京冀界至西合营)、G207(西合营至平山)、S202(平山至涉县)等国省道提升服务水平与路域环境,沿途绿植、标识都透着太行韵味。
〓 孟涞自驾线
这些交通干线如纽带,串联起孟涞自驾线、保定太行步道、井陉天路、邢台抗大骑行线、邯郸东太行百里画廊等区域风景道。骑行者可以沿山路穿梭,途经古村落可随时停下,到旅游驿站歇脚、到观景平台俯瞰梯田;在邢台抗大骑行线,红色文化与自然风景交织,骑累了还能逛非遗展示、农创市集,选购山货带回家。
在“壮美太行”的体验中,“太行优品藏惊喜”创意市集购物场景的打造,实现了文旅与县域特色产业的双向赋能。通过场景化设计、沉浸式体验与品牌化运营,该市集成为太行产旅融合的新窗口——联合工信、农业、商务等部门,精选太行山特色文创、非遗手作、山地农产品、家居用品,纳入“太行优品”品牌体系,经精心包装后,成为游客爱不释手的伴手礼。
红色文创带着太行的革命记忆,“二十四节气山礼”装着太行四季的风物,太行山色颜料画材则将太行的青、绿、黄、红装入盒中,让游客能把“太行色彩”带回家。在市集里,游客既能观看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手作,也能品尝刚出炉的山野零食,还能通过互动体验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
“买的不只是东西,更是一段太行记忆。”一位拿着非遗剪纸的游客说。
五城联动,漫卷太行八百里路。无论是山宿的乡愁、美食的醇厚、自驾的自由、市集的惊喜,还是前述的红色星火、地质诗篇、太行疗愈、极限对话,“壮美太行”的八大场景,正以多元体验方式,让太行不再只是地理坐标,而是可感、可触、可忆的生活空间。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早就不是一句slogan,而是打工人说走就走的理想剧本,一种可触可感的生活方式。
它守着山水,藏着乡愁,等着每个疲惫的人来此慢下来。太行这片山,也会继续以它沉静而丰饶的方式,向每一位到来者,传递着坚韧与美。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 ★ 为了更好的我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