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看不见的省界穿过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上竟有两个小镇归江苏管——这个冷知识让老上海人都直呼懵圈!我敢打赌,10个上海人里至少有8个不知道。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屿,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也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和沙岛。岛上不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骑行的好地方,还拥有东滩湿地公园这样的生态宝地。
但你知道吗?虽然崇明区属于上海市,但岛上还有两个小镇,启隆镇和海永镇,是属于江苏省的!

历史渊源,为啥一岛分属两省市?
崇明岛的形成,是长江“送”来的礼物。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所挟带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
早在唐武德年间,长江口就露出了东沙和西沙两个沙洲,这就是崇明岛的前身。经过千余年的涨坍变化,加上近代的围垦、筑堤、植林,才形成了今天这个稳定的岛屿。
1958年,国家将当时已经十分庞大的崇明岛主体部分划归了上海市。而当时,岛的北边还有两个独立的小沙洲——永隆沙和兴隆沙,它们更靠近江苏,就被留在了江苏省内。
后来,随着长江泥沙的持续堆积和人为的围垦,崇明岛主体逐渐与这两个江苏的沙洲连接在了一起,最终形成了今天“一岛两省”的奇特格局。

岛上江苏地,现在啥情况?
如今,原本的两个沙洲上已经设立了启隆镇(属江苏南通启东市)和海永镇(属江苏南通海门区)。
虽然地理上已经和崇明岛连成一体,与上海只有一线之隔,但它们的银行、行政、邮政等基本生活事务都归江苏省管辖。每天都会有专门的人员跨江前往这些地方办理业务。
这两个地方也在积极利用地处崇明岛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努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不断“生长”的岛,未来可能会“消失”
崇明岛是个“活”的岛屿,它还在不断地“长大”。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沉积,崇明岛的面积每年都在增加。
数据表明,崇明岛每年以约5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其东滩甚至每年以100多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
更为有趣的是,随着崇明岛北岸泥沙的持续堆积,它与江苏启东之间的水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浅。
2023年的遥感数据显示,两者之间的最窄水道宽度已不足200米。预计大约半个世纪后,崇明岛可能会慢慢与北边的江苏连接起来,不再是一座岛屿。

为啥不整个岛都划给上海?
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都连成一体了,为什么不把整个岛都划给上海管理呢?
这背后牵涉的不只是地形,更是历史权属、经济利益与水资源管理权等复杂因素。崇明岛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生态红线极严,涉及水域划界、林地属性、滩涂开发以及税收、资源权等多个方面。
一旦调整归属,就要牵动一整套生态评估、财政分摊、基层治理机制,远比在地图上改条界线复杂得多。从现实角度看,目前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并不简单。

冷知识彩蛋,你知道几个?
除了“一岛两省”之外,崇明岛还有不少冷知识:
• 称呼特别:在崇明,男孩叫“猴子”,女孩叫“小娘”,对小孩的爱称还有“小蟹”、“小棺材”。
• 饮食名称别样:早餐吃的肉包、菜包、豆沙包统一被称为“馒头”,而实心的白馒头被称为“面包”。肉包子是用豆腐衣、油豆腐或者百叶做的。
• 时间说法不同:吃午饭被称为“吃点心”,喝下午茶被称为“吃小点心”。
• 崇明糕吃法多样:著名的特产崇明糕不仅可以蒸着吃,还可以加油盐煎着吃。
• 生态价值重要:崇明岛是上海乃至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它像一块巨大的天然海绵,在长江口泄洪时能吸水、蓄水、缓冲,减轻对周边地区的冲击。

崇明岛还在继续生长,或许几十年后,它不再是一个岛屿,而是与大陆连成一片。
但无论地貌如何改变,这片土地承载的独特历史、行政智慧和对生态保护的追求,已经让它成为长三角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下次当你踏上崇明岛,别忘了在崇明区喝杯上海咖啡,再去启隆或海永镇尝尝江苏特产——一瞬间,你就在两个省市之间完成了奇妙的穿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