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青岛市博物馆的“朋友圈”格外热闹——从红色场馆到文旅部门,从校园工作室到企业博物馆,从街道社区到文化协会,十余位“伙伴”携手同行,在一场场精彩互动中,解锁博物馆的多元价值,“青博之夏”成为炎炎夏日岛城文旅体验的最佳打开方式之一。
这份“朋友圈”,是红色精神的传承纽带。
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袂呈现《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展览;将《民族先锋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事迹展》等红色展览送进白云山学校、潜艇学院、冰山之角;同青岛市张永梅名师工作室策划“少年寻根记”文博夏令营;邀请战争亲历者代表、抗战英模遗属等群体参与“红色基因・口述档案”活动。用多样的形式让红色精神“活”起来、传下去。
这份“朋友圈”,是城市文化的传播窗口。
携手央视文博日历栏目重磅推出“小暑怎么‘消暑’?古人教你吃藕养生”专题;助力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奇趣海洋”研学旅游打卡集章活动;与崂山区文旅局联手打造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博物馆奇妙夜”;还与沙子口街道、个杯堂杯子博物馆共同举办“文物话茶韵・山海耀文明”活动;更与青岛广电联合出品“青博遇古贤,共赴山海约”文物嘉年华 AI 视频。通过多元合作,让更多人一起传播城市文化,读懂青岛的历史脉络与城市底蕴。
这份“朋友圈”,是传统文化的活化平台。
联合张薇诸城派古琴艺术交流中心开办古琴学习提高班;与青岛市市南区薛亚杰名班主任工作室推出“‘钱’世‘金’生,博物馆里的数学密码”导赏活动;和立天印象◎国风美学开展七夕“一簪一摇寄星河传统步摇制作体验”;还与李沧区文物保护中心携手,将胶东非遗熏画、剪纸送进军营。一次次互动,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耀眼光彩。
这份“朋友圈”,更是多方协同的文化共鸣。
将展览、活动海报“开”进地铁站,开启地铁与博物馆的首个合作;与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联动开展“文物里的四时花开”打卡活动;联动中德交流合作协会向世界展示青岛历史建筑保护成果;加入腾讯久久公益节“数字文物全民守护行动”,鼓励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守护中华瑰宝。打破行业边界,文化不再“单打独斗”,形成“1+1>2”的强大合力,让文化的包容与活力感染每一个人。
这个夏天的“朋友圈”,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青岛市博物馆将继续拓展“好友圈”,以更丰富的形式、更贴心的服务,让文化贴近生活、温暖人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