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驿城区胡庙乡,有一个因“姓”立村、因“井”得名的村落——周井村。这里,周氏先祖的迁徙足迹与一口古井交织,出土文物的斑驳印记与抗战岁月的红色记忆叠加,不仅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的乡村魅力。

“你看,这就是我们村的古井,村里在古井旁修建了凉亭,晚上没事大家就在这里闲聊。”近日,记者来到驿城区胡庙乡周井村,村中一老人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口古井上方盖有盖板,旁边立有石碑,上面清晰记录着古井的历史与修缮历程。石碑旁搭建了一座木质凉亭,凉亭设计精巧、造型古朴,榫卯结构尽显传统工艺之美。

记者了解到,周井村的根基,深植于姓氏文化的土壤。据记载,周氏先祖最早在此定居,世代繁衍,逐渐形成聚居村落。为维系家族血脉与文化认同,周氏族人世代传承修谱、祭祖的传统,这种深厚的姓氏文化,不仅是周井村村落形成的核心脉络,更成为村民代代相传的精神根基。
这口由周氏先祖开凿的古井,滋养着村民。它见证了村落从初创到兴盛的变迁,也让“周”姓与“井”所代表的地域紧密相连,成为村落身份的鲜明标识。

除了姓氏与地理交织的村落史,周井村的地下还埋藏着更久远的文明印记。
据了解,1986年,村民在淘洗古井时意外发现了一批石斧、石箭、陶鼎等文物,经鉴定,这些器物属于商周时期。
在近代史上,周井村还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抗日战争时期,村里不少青壮年被征召入伍,村民陈明道便是其中之一。根据他的口述记载,当年他曾随部队驻守黄河南岸,参与桥梁守卫战,后又辗转至南阳进行部队整编,在战火中为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奋战。
从商周文物的文明曙光,到周氏家族的姓氏传承;从抗战岁月的红色记忆,到如今古井周边的休闲景观,周井村的每一处印记,都在诉说着村落与历史、与时代的紧密联结。这口古井,不仅是村落得名的由来,更是串联起周井村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高琳琳 文/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