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的宝子们,你们知道每天的洗碗水、洗脚水、洗澡水、冲马桶的水,都流到哪里去了吗?相信99%的人都不知道。本来我也不知道,但那天逛公园,发现一个“秘密”——高新南(东至天府大道,西至昆华路,北至天府一街,南至双流区界)的生活污水,竟然都排到了一个公园里。
是的,没有搞错。这个公园就是去年开放的骑龙中水湿地公园。按说,成都是公园城市,多一个湿地公园,没什么值得奔走相告的。但公园的英文名:QILONG RECLAIMED WATERLAND PARK,引起了我的注意。Reclaimed:可回收的、再生的。
·公园大门
原来“中水”就是再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相对于“上水”(清洁的饮用水)和“下水”(污染的排放水)而言。之前,念“骑龙中水湿地公园”这个名字,要么选择性忽视“中水”二字,要么创造性断句:骑龙中水/湿地公园(中了地铁“中医大省/医院”站的毒)。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公园,里面大有玄机。公园入口写道:骑龙中水湿地公园位于成都高新南区天府五街与昆华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12.8万平方米。主要对骑龙净水厂处理后的尾水(设计处理规模为8.5万吨/天),经动力提升进入该下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并排入黄堰河……
是不是有点抽象拗口?不急,随我慢慢逛来。
·公园里的水塔
01/
深藏不露的“新物种”
骑龙中水湿地公园有些“隐蔽”,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公园入口处的休憩区设计颇具匠心——远看像一片弧形的磨砂玻璃,室外风景若隐若现;近看是一排白色钢管,极简而不失美感;天花板贴了一层反光材料,似波光粼粼的水面;头顶开了一个圆形天窗,蓝天白云浮现;天窗下是一株亮晶女贞,接受着天光的浇灌。
休憩区清爽得让人想躺一会。门卫大爷说,“去逛嘛,公园不大”。他口中的“不大”,是总面积12.8万平方米,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比两个天府广场还大的区域,逛起来还是有点具体。
·公园休憩区
公园内设计了蜿蜒的水系,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亲水植物——美人蕉、百子莲、再力花、水生鸢尾、灯芯草、梭鱼草、黄菖蒲……光是美人蕉,就有花叶美人蕉、黄花美人蕉、红花美人蕉等等,第一次见识了这么多种美人蕉。有的花期将尽,依然亭亭玉立。
沿着绿道往西,来到生态跌水驳岸,这里像一片高低错落的温泉汤池——从中可以窥见骑龙中水湿地公园的“奥秘”——水流从“汤池”里汩汩流出,落差大的地方还形成了小瀑布,最终流向旁边的黄堰河。告示牌上写道:此出水口为9号湿地排放口,出水从管道底部纵向流至表面,水流湍急。
·生态跌水驳岸
公园总平图显示,骑龙中水湿地公园一共有9个“汤池”,52个人工湿地系统,但在地面却看不到一个大的水凼,这些池子究竟在哪里?答案就在公园入口那个拗口的词:“下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简单说,这个系统就像一个巨型的、分层生态滤水缸,污水从顶部灌入,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下渗透,经过不同功能的过滤层,最终变成干净的水从底部流出。
·公园净水系统示意图 图据©四川生态环境
也就是说,污水可能是从公园底下流出来的。那么处理污水的骑龙净水厂应该也在附近,打开地图,果然就在一街之隔的100米处。骑龙净水厂很新,乍看像一所学校。净水厂与湿地公园之间正在建一座天桥。好奇心让我搜一下骑龙净水厂,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骑龙净水厂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新物种”。
·骑龙中水湿地公园总平图
02/
一个“高端”解决方案
据官方介绍,骑龙净水厂是成都首个地下式净水厂,也是成都最大的垂直潜流中水湿地公园。项目采用全地埋方式建设,地下有一个巨大水箱,长216.6米,宽166.6米,深度15.8米,建筑面积47000余平方米。其深度相当于5层住宅楼,建筑面积约等于北京南站候车厅。
在这里,骑龙净水厂处理后的尾水,先经系统中的碎石层过滤悬浮物,再通过沸石、陶粒吸附重金属,最后依靠植物与微生物净化。2025年世界环境日,骑龙中水湿地公园入选2025年环保设施开放先进典型案例。
真的是非常高级了。可以这样理解:眼前这片湿地,也是骑龙净水厂的一部分。这彻底颠覆了我对污水处理厂的想象。以前所认识的污水处理厂,不仅占地大,而且有异味、噪音等问题。全地埋式净水厂完美解决了这些难题,还节省30%以上的土地,难怪要建在天府N街。
但这种“高配版”的污水处理厂,也有其“短板”。首先是造价昂贵。其初始总投资通常是传统地上式的2到3倍,甚至更高。比如土建工程,要向下开挖巨大的深坑基,还要修建庞大的地下箱体结构,相当于建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场或地下室。
其次是建设难度。全地埋式建造技术,涉及深基坑支护、防渗漏、抗震、以及巨大的结构工程学创新,技术复杂度远高于地面工厂。
最后是运维复杂。24小时送排风系统、 除臭系统、照明系统(地下空间需常年人工照明)、气体监测与安全报警系统(监测硫化氢和甲烷等危险气体)等等。
为什么明知成本高,还要建设?这背后是一笔“综合账”: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一个美丽的公园vs一个传统的污水厂,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天差地别的。尤其是社会效益,很难用金钱衡量。
所以,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特大城市都建有此类项目。但不论在中国还是国际上,由于成本原因,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依然是主流。全地埋式再生水厂还不能说普及,它更像是在经济发达、土地稀缺、环境敏感地区的一种优选策略。
·公园的美人蕉
·公园的休憩设施
骑龙净水厂正为了应对特大城市土地稀缺、环保要求极高而采取的“高端”解决方案。它用相对较高的成本,换来了土地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代表了一种更先进、更人性化的城市建设理念。
03/
中水的“无用之用”
城市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洗涤废水(灰水)和厕所废水(黑水)。污水处理厂就像一个城市的“肾脏”,负责净化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代谢废物”——从厕所、厨房、浴室和洗衣机里流出来的水。它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物理、生物和化学过程,将这些废水,变成达到排放标准的中水。
在公园公示栏,张贴着一份水质检测报告,报告日期是2025年7月15日,检测单位为自然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检测中心、四川省自然资源实验测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pH、悬浮物、动植物油、石油类、色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粪大肠杆菌群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标准项目标准限值,均符合地表水III类标准限值。
·水质监测报告公示牌
这段话的意思是:处理后的水非常干净,同时满足了两套严格的国家标准——既达到了污水处理厂的排放要求,甚至达到了更高的、可以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地表水III类标准。那么什么是III类水?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国的地表水分为五类: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质最好);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III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IV类,一般工业用水区;V类,农业用水区。
但是,达到了可作饮用水源的高标准,不等于可以直接作为饮用水使用。一个是环境质量标准,一个是卫生标准,这是两码事。进入人体的自来水必须达到严格的安全标准。打个比喻,III类水好比是“高品质面粉”,本身很干净,但不能直接吃,还需一些系列加工。且国家对中水的用途有严格规定,禁止将其接入饮用水系统。
那么,达到III类标准的中水有什么用?通常,中水用于下几个方面——生态补水:补充城市河道、湖泊、湿地,改善城市水环境;城市杂用:冲洗马路、浇洒绿地、消防用水、公厕冲厕;工业用水:作为冷却水、洗涤水,节约工业耗水量;市政与建筑:景观用水和空调冷却水。骑龙中水湿地公园产生的中水,就作为生态补水,排入了黄堰河。
·公园旁的黄堰河,铁路成昆线从河上跨过
黄堰河是一条仅数米宽的小河,发源于温江黄土堰,流经机投、簇桥、白家等地,汇入江安河。铁路成昆线从河上跨过。鲜为人知的黄堰河,在地图上要放大数倍才能看到。曾经,这条河也布满油污,污染严重,现在河水清澈,白鹭翻飞。
成昆线上,偶尔开过一趟绿色的列车(火车迷分析,可能是从双流西、新津方向开来的动车组列车),想拍一张火车与黄堰河同框的照片,可惜没有等到。花田边,有一排废弃的平房,两根红色烟囱矗立,颇具潜力的样子。我想,如果改造成一个咖啡馆,也许不错。
正午时分,钓鱼佬打开便当,吃起了午饭;不远处,是大名鼎鼎的富贵饭店,逛完公园可以去吃一份陈皮腰花;成群的红蜻蜓停在路边,像掉落的浆果;公园的金桂开了,洒落一地;广播里传来莫文蔚的歌:慢慢喜欢你,慢慢地亲密,慢慢聊自己,慢慢和你走在一起……歌声慵懒,和这个午后、这座公园的节奏,很合拍。
骑龙中水湿地公园
天府五街以北、昆华路以西
开放时间:24小时开放
注意事项:公园内禁止露营、烧烤、骑行、滑板、放生、携带宠物
● ● ●
编辑丨Rain
未标注图源丨黄油DT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丨YOU成都视频号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