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鸿雁报道:
这个国庆,当城市里的孩子还在补习班和网课中穿梭,不如带他们走进南岭深处——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上一堂真正的“民族课”。这里没有PPT,没有考试,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活着的千年瑶寨、油岭古寨、大掌老排,以及一场震撼心灵的长鼓舞、一碗火塘边的甜爽水酒,和一段用脚步丈量、用心跳感受的文化旅程。
千年瑶寨·摄影/房翔龙
油岭古寨·摄影/李鸿雁
大掌老排·摄影/房翔龙
云上瑶寨·摄影/赵翔辉
这是一堂在石阶上行走的历史课
走进南岗千年瑶寨,800年的青石板路蜿蜒而上,两旁是保存完好的吊脚楼群。孩子们踩着先民的足迹,听讲解员讲述排瑶如何翻山越岭、刀耕火种,在绝境中开枝散叶。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脚下真实的凹痕与温度。
故乡·摄影/赖文锋
这是一堂在火塘边聆听的语文课
夜幕降临,围坐火塘,瑶族阿公用瑶语吟唱《盘王歌》,讲述祖先盘瓠的传说。语言的韵律、故事的深邃,让孩子们第一次明白:原来,一个民族的记忆,是靠语言一代代传下来的。他们或许听不懂每一个词,但能感受到那份庄严与深情。
说唱·摄影/李鸿雁
这是一堂在绣架前完成的手工课
在阿妹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彩线,学习瑶绣最基础的“反面挑花”技法。太阳纹、云雷纹、蝶纹……每一针都藏着古老的符号密码。一小时下来,指尖微酸,却完成了一小段属于自己的“文化织锦”。这不仅是手工,更是对专注与耐心的启蒙。
瑶绣传承·摄影/盘晓云
这是一堂在鼓点中体验的体育课
当长鼓敲响,节奏如雷贯耳,孩子们被邀请加入“踩歌堂”队伍。跟着鼓点围圈跳跃,手脚并用,汗水淋漓。他们终于体会到:原来舞蹈不只是表演,更是一种力量的释放,一种集体的共鸣。
小鼓手·摄影/房翔龙
这是一堂在梯田里感知的自然课
走进油岭古寨,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大地指纹。孩子们亲手扶犁、插秧(体验项目),了解“春种秋收”的农耕智慧。他们品尝用山泉煮的竹筒饭、烟熏腊肉,明白食物从何而来,学会珍惜与感恩。
连南风情·摄影/陈小珊
这更是一堂关于身份与认同的生命课
当孩子们穿上简易瑶服,参与“对歌招亲”“祭祖祈福”等仪式,他们会突然意识到:中国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如此多彩的民族文化;自己不仅是现代公民,更是五千年文明的继承者。
出歌堂·摄影/李鸿雁
耍歌堂·摄影/陈光颂
耍歌堂之过州·摄影/黄旭霞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给了孩子太多“知识”,
却少了“见识”;
给了太多“屏幕”,
却少了“土地”。
百部湾村 · 摄影/罗明辉
这个国庆,
带孩子来连南吧。
放下电子设备,
走进山野,
上一堂没有课件的民族课。
雾锁金坑·摄影/李鸿雁
让他们知道:
中国,
不止是地图上的形状,
更是山风中的歌声,
火塘边的故事,
和那一声——
来自远古的鼓响。
(记者/李鸿雁 编辑/罗刚 编审/范长天 终审/吴德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