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州融媒】
独树一帜 古城景观
牌坊,是中国古建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作为整个建筑群的附属和标志;一类是旌表贤人名达或畅风导俗。历史上潍坊青州城内牌坊众多,多达40多处,显示出当时青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物鼎盛的景象。这些牌坊,主要包括王府牌坊、府文庙和县文庙牌坊以及众多地方名人的恩荣坊、科第坊等。明代,青州在朝廷任职的官员众多,府第、祠堂聚集于城中,立牌坊多立于城区各街口、各府第附近。古城内牌坊众多且规格形式多种多样,均带有纪念性和很强的装饰风,使古城的主要街道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文化景观。
故,此文选取从南门大街至北门大街几座代表性的牌坊,供游客赏阅。
海岱都会坊
古青州地处海岱之间,历代为都会之地和军事重镇,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发达,商贾辐辏,被誉为“三齐重镇,海岱都会”。
尚书里坊
尚书里坊四柱三门式,牌坊的题额是“尚书里坊”,南面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一抚重镇,居然千里干城”,下联是“再秉节钺,允矣三边锁钥”;北面抱柱联,上联为“筑洪堤明诉讼一方大任”,下联为“平内乱灭倭奴万古英豪”。这两幅对联是对石茂华政绩的高度概括。
一门科第坊
一门科第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该坊是经过皇帝批准,为旌表青州冯氏家族而立。题额是“一门科第”,顶额有“圣旨”二字。小字右边是“旌褒冯氏进士裕、惟重、惟讷、子履、琦、瑗,举人惟健、惟敏、子咸”,共六个进士、三个举人;左边小字是“大明工部奉敕立,万历丙戌榖旦”。南面抱驻联,上联是“科第连绵,彰显东州文运”,下联是“事功卓著,堪称北海世家”;北面抱柱联,上联是“一门风雅,多少芝兰玉树”,下联是“几代书香,无穷国栋良才”。
大学士坊
大学士坊始建于嘉靖二十二年,为旌表青州府诸城县人翟銮而立。牌坊顶额为“御旨”二字,坊名“大学士”。坊名右边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石门翟銮”,左边小字为“嘉靖癸卯季春吉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巡边防三万里,雄才大略固关塞”,下联为“秉阁政十余年,远虑深谋为栋梁”;北面抱柱联,上联为“体丽声清,廷对分差标法度”,下联为“心和意密,公裁明断顺朝纲”。
柱国坊
柱国坊始建于明弘治年间,为旌表大学士刘珝而立,四柱三门式。刘珝历仕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明宪宗称其为“东刘先生”,并赐印“嘉猷赞翊”。弘治三年卒,弘治皇帝为之亲撰祭联:“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青州府、寿光县都建祠祭祀。顶额为“敕赠”,题额“柱国坊”,题额右边的小字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和刘珝”。“柱国”是文勋封号,左边落款为“弘治辛酉榖旦”。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裨于国,允称一代名臣”,下联为“孝表于乡,堪称三朝元老”;北面抱柱联,上联为“忠廉立殿堂,史称贤相,功与云山并峙”,下联为“仁孝满乡里,世誉楷模,德同阳水共流”。
大宗伯坊
大宗伯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旌表青州人陈经所立。四柱三门式。陈经任礼部尚书,即“大宗伯”,故坊额中有“大宗伯”三字。顶额“聖旨”。题额:右边为“赐进士、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前兵科给事中、礼部侍郎、户部尚书、侍经筵、东渚陈经”,左边落款为“大明嘉靖乙巳孟春榖旦立”。抱柱联两联:一是“大臣气度,朝堂柄政扶社稷;名士风流,海岱会集留诗篇”,二是“平居骨鲠,谠直敢言名已闻;立朝性澹,门无干谒廉有声”。
太保坊
太保坊位于偶园街北端,四柱三门,为旌表青州人邢玠而立。邢玠,字搢伯,亦字昆田,明后期大臣,官至兵部尚书,益都(今青州)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密云知县。继为御史、巡抚,后升至南京兵部侍郎。他后升任兵部尚书。万历中朝,他率军抗倭援朝,立功奏捷。卒后赠太子太保。
北门里坊
北门里坊位于北门大街南端,四柱三门,带跨楼牌楼。此街为青州古城重要的南北纵向街道之一,已有1500年的历史。街两侧府第、衙署遗址众多,店铺云集。有明代谨身殿大学士刘珝昭贤祠、清代左都御史房可壮家祠等。
本文来自【青州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