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太行山脉南麓的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近年来,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创新举措,通过整合生态、文化、政策等多方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化打造、精准化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民宿产业发展新路径,将民宿经济打造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成为了太行山上民宿经济的标杆。
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并重。在特色打造上,始终坚持一个标准,建立“民宿建筑设计库”,邀请国内顶尖团队免费提供40套设计方案,以“一宿一景点、一村一品牌”为目标打造差异化民宿集群。古郊乡松庙村依托80%植被覆盖率的“天然氧吧”推出“睡眠小镇”,设置药浴池、药膳餐厅、健身步道等业态,形成“以浴助眠、以食助眠”的全链条康养体验;锡崖沟村保留晋东南民居风格老宅,融入挂壁公路奋斗精神打造“太行人家”民宿群,让游客参与古法造纸、刺绣等非遗体验;去年,更是把精品民宿与首届中奥冰雪嘉年华活动结合起来,与黑神话悟空的热度结合起来,推出陵川冬季旅游的十大热门景点,发布六条主题旅游线路,民宿+冰雪、民宿+古韵、民宿+年味系列冬季旅游产品成为新爆点,冰雪季民宿入住率达到80%以上,收入600余万元。
多维矩阵,创新宣传出圈。在宣传引流上,构建起“官方发声 + KOL引流 + UGC裂变”的宣传体系。通过注册“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商标,发布“此生必行太行、此生必宿陵川”口号,联动新华网、人民网推出数十篇深度报道塑造品牌IP;携手时代文旅等头部文旅企业,成功吸引超过2000位自媒体博主为陵川民宿发声。举办“M30全国民宿协会会长走进陵川”“行太行、宿陵川”等活动,邀请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民宿协会会长担任“陵川民宿推介官”,累计发布推介视频300余条,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亿次。
人才培育,政策红利加持。在政策层面上,率先推行民宿“一业一证”改革,将22项审批材料精简13项,办理时限从400天压缩至170天,并为512家民宿办理了特种行业许可证,该项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同时配套出台《陵川县民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奖优不奖劣”、“扶强不扶弱”,确保专项资金高效利用,形成精品示范效应;分批次组织民宿主理人、民宿管家等赴莫干山、袁家村、黄河宿集、沙漠宿集考察学习,与莫干山民宿学院合作开展“陵川民宿管家”培训,去年以来共培养金牌管家20名,同步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民宿运营专业定向输送人才。
陵川示范区以民宿经济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带来了富民增收与产业联动的双赢效益,成为了山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去年以来,共打造重点精品民宿34家,带动全县酒店、民宿(农家乐)总体达到700余家的规模,接待游客348.66万人次,营业收入4.27亿元。
来源:陵川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