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巍巍天目间
吹来了翘首以盼的期待之风
9月11日,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临安举办天目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果发布会,向全球展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20余家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座浙西山水之城,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生动实践,绘就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
▲天目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果发布会现场
万事俱备,只待盛会启幕
“临安已全面就绪,只待客来!”发布会上,这句掷地有声的宣告,彰显着临安生态文明建设的底气与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安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的“第一前提”,通过做优生态名片、拓宽转化通道、创新体制机制,让浙西生态屏障更牢固,让共同富裕之路更宽广。
二十多年来,临安的生态“颜值”与“气质”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从76.5%跃升至82.8%,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优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临安成为杭州首个“中国天然氧吧”,捧回60余项国家级、省级生态荣誉。依托“天目山宝”区域品牌,雷笋、山核桃、天目青顶等地理标志产品走向全国,品牌授权企业达60家,带动销售超10亿元。41个村落引入市场化运营团队,落地业态720余个,旅游总收入达11.3亿元。
▲天目山
临安持续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集体产权交易额突破10亿元;探索村集体公司化运营,103家强村公司承揽项目超1300个,盈利近亿元;鼓励“新农人”返乡创业,1700余名青年回流乡村,154名农创客带动230个创业项目落地,从“打工”到“创业”的转变,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实现生态与经济“双向奔赴”。
发展的最终落点,是共同富裕。2003年至2024年,临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52元增至46827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5。仅乡村运营这一项,就带动村民增收超亿元、村集体增收近1.5亿元,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天目未来谷
为迎接这场国际盛会,临安构建了“116”工作运行机制,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都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筹备工作环环相扣、精准落地。同时,以大会为契机,加快於潜、天目山等中部片区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并圆满完成了46个配套基础和环境提升项目,并从点到面,打造“陌上花开·全域美丽”新图景。
目前,大会注册工作进展顺利,根据“理事会约400人、考察活动超700人”的预估规模,制定了覆盖车辆接驳、住宿安排、餐饮保障、安全防护、氛围营造等全流程的接待方案。会务报到流程优化、酒店入住衔接、志愿者岗前培训、食品安全检测、医疗急救点位布设等工作已全部落实到位,为全球嘉宾提供“便捷高效、周到暖心”的参会体验。
大树华盖下的精心守护
天目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美誉,是浙江省首个、杭州市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这里不仅是自然奇观的宝库,更是生物多样性的生命方舟。发布会现场,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森林覆盖率高达97.56%,相比20年前提升10.6%;野生动物种类从4716种增至7173种,高等植物从2160种增至2668种,分别增长52%和23.5%。近年来,鹰雕、巴山榧等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发现,更印证了这片土地生态系统的蓬勃生机。
▲天目山古银杏
守护这份生机,临安人有着坚定的信念与科学的行动。对于“地球独生子”天目铁木,保护区采取就地保护、野外回归、种群繁育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策略,成功繁育3000余株,并在多地建立试验点,为这一濒危物种的延续点燃希望。而关于野生银杏的研究,更是让天目山走向世界——国际期刊《自然-通讯》的研究结果显示,天目山是全球3个野生古银杏避难所之一,海外银杏的根脉,正源于此。
这份守护,源于坚实的法治根基。作为杭州市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颁布实施,让天目山的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责可追。创新设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自然保护地共享法庭”等,探索“一支队伍管保护地”机制,构建起“生态警务、派驻执法、司法协作”的全链条生态保护模式。同时,临安持续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建成生态定位站、疫源疫病监测站等综合监测体系,并实施“一树两长”保护机制,让科研与警务共同守护古树名木。全国“最美古树群”的荣誉,正是对这份守护的最好褒奖。
▲天目山金钱松
科普教育与公众参与,是守护生态的重要一环。珍稀植物园、科技馆等宣教阵地,以及“森林课堂”“野外探索”等体验式教育,年均吸引2.5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村社协同发展,通过“名山公园”建设,鼓励村民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民宿等绿色产业,真正实现“靠山吃山”的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天目”IP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天目山,不仅是生态的高地,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临安深挖“天目”这一金名片的文化与经济价值,构建起游有“天目村落”、住有“天目宿集”、吃有“天目暖锅”、购有“天目山宝”的全闭环品牌体系,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天目山宝”旗舰店
“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是“土特产富”的典范。依托北纬30度的黄金生态带,临安孕育出“天目雷笋”“临安山核桃”“天目青顶”等众多特色农产品,目前临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通过“政府+品牌运营公司+品牌授权企业”的运营模式,“天目山宝”带动农产品销售超10亿元,惠及10万农民。其中,“临安山核桃”品牌价值达49.43亿元,连续8年位居坚果类排行榜全国榜首。在品牌赋能下,“天目村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集聚六大村播产业带,打响百余个“村播”品牌,上半年全区农产品网销额突破26亿元。
“和美乡村”建设同样成效斐然。全域实施“陌上花开”环境提升行动,打造“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推出“天目叠翠 吴越千年”文旅品牌。发布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769.7万人次,旅游收入64.5亿元,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前50强。
▲於潜镇光明农场
而“乡村运营”的创新模式,则让共富之路越走越宽。临安在全省率先提出村落景区概念,探索“村庄经营”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规划和推动全区16个组团片区化发展。以承办此次大会的“大天目”区块为例,连接“耕织未来”“天目月乡”两大组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2024年,该组团19个行政村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农民收入突破5万元,持续擦亮了临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富底色。
未来已来,大天目再启新程
发布会不仅回望成果,更展望未来。天目山,这座集自然奇观、千年文脉、生态研学于一体的名山,正向游客发出“好看、好玩”的邀约。这里有四项世界之最: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的柳杉古树群落,最高的金钱松,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银杏原生林,最稀有的野生天目铁木;这里有禅源寺的钟声、太子庵的书声、抗日演讲声;这里有四季皆宜的体验——春采茶、夏溯溪、秋赏叶、冬踏雪,更有石斑鱼暖锅、雷笋炒腊肉等地道山珍。
▲清凉峰
而大会之后,天目山的精彩将持续升级。国兴集团将实施“大天目”战略,按照“山上树品牌引人流、山下做配套强服务”的总体运营思路,构建“一山一寺两谷”发展格局,以创建5A景区和申遗为目标,有机串联天目未来谷与火山大石谷。未来,天目山将更加突出“清凉一夏、冰雪一冬”主题,在水世界和陆乐园双轮驱动的基础上,谋划萌宠乐园、户外运动、文化演绎、疗愈康养等新业态;引入主题鲜明的品牌IP,坚持专业化运营,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品质和特色;并通过全方位品牌营销,讲好天目山故事,塑造“大天目”品牌新高度。
▲天目山
临安的实践充分证明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共生题”。从筹备盛会的万全准备,到守护生物多样性的不懈努力;从“天目”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到未来文旅融合的宏伟蓝图——临安正以天目山为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与担当。当全球的目光聚焦于此,天目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本,正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