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湘、桂、粤三省区交界的姑婆山旅游度假区(下称“度假区”),集“雄、奇、秀、幽”于一体,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3%,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5.6万个,被誉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
▲报纸版面 图源/广西日报
近年来,度假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景观,丰富旅游业态,实现从林场到景区、从单一观光旅游到复合型休闲度假的跨越式发展。今年1—7月,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93.13万人次,同比增长71.16%。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当前,姑婆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记者深入实地走访调研,探寻度假区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密码”。
1
以绿色谋求发展
初秋时节,漫步在马尾河滨水公园,水清岸绿,景美如画,欢声笑语,游人如织。
▲马尾河滨水公园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当地村民罗发新坐在长椅上,与前来的游客闲谈正欢。不远处,他的小孩正在草坪上玩耍。
“这里以前是被污染的‘牛奶河’,现在公园建得像仙境,我们每天带娃来散步!”话语间,罗发新感慨万分。
变化的背后,是贺州市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对马尾河的非法采、选矿等进行综合整治,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沿河岸建起滨水栈道、亲水平台和骑行绿道,打造大草坪等特色景观,举行露营节、音乐会等活动,让这里成了热门的打卡地。”广西姑婆山产业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姑投公司”)董事长蒋远游说。
▲2025姑婆山旅游度假区露营节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从“工业伤疤”到“生态画卷”,这样的华丽蝶变在度假区并非孤例。
走进玉石林景区,但见奇峰突兀、石笋林立,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仿佛一个天然的石雕艺术殿堂,让人流连忘返。”游客谭文清在朋友圈点赞道。
▲玉石林景区“南国雪原”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让很多游客意想不到的是,玉石林区域曾长期是露天采矿区,后因资源枯竭废弃。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将废弃矿区打造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过程中,贺州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塑造特色景观景点,目前度假区已拥有姑婆山景区、十八水景区、玉石林景区等一批深受游客青睐的优质游览区,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了发展优势。”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孔令芬说。
▲十八水景区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2
以创新活资源
在天沐·姑婆山伴山温泉度假村,天然温泉水经过地下管网,源源不断地涌出,游客们泡在其中,乐在其中。
“水龙头一开,温泉水就来。在这里,可以实现温泉自由。”湖南游客李先生说。
▲天沐·姑婆山伴山温泉度假村客房内的私人温泉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度假区内地热储量丰富,是广西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度假区坚持创新发展,探索地热资源的集中开发模式,在广西率先实行温泉水“统一供应”,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度假区已完成7口地热井的成井施工,整体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约7000立方米/日。”姑投公司总经理杨其巧介绍。
“得益于这种供应模式,度假村内的温泉业态变得更为多元,游客也更多了。”天沐·姑婆山伴山温泉度假村总经理刘洪飞说。
▲天沐·姑婆山伴山温泉度假村的“网红”溶洞温泉 图源/小红书@是李鸭
目前,姑投公司已与天沐·姑婆山伴山温泉度假村、山屿泉民宿等270户业主签订了集中供水协议,每年供水约20万立方米,温泉资源已广泛应用于理疗、洗浴、康养等多个领域,逐渐实现由“卖资源”向“卖产品”转变。
创新发展,贯穿了姑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过程。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走进憩心云舍森林温泉美墅,星罗棋布的太空舱小别墅格外引人注目。让人惊讶的是,这片区域原本是一处汽车营地,因利用率不高而杂草丛生、几近荒废,如今在创新中发生华丽蜕变。
“我们进驻以后,对原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配套私汤庭院、音乐酒廊和星空影院,将汽车营地打造成高端民宿。”憩心云舍森林温泉美墅总经理张兴富说,自今年1月营业以来,美墅平均入住率达76%,收入近百万元。
▲憩心云舍森林温泉美墅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3
以协调育业态
沿着山谷走去,藏在群山之间的姑婆山体育基地映入眼帘,38个标准足球场在艳阳下蔚为壮观。
不久前,2025第十四届华千谷·高原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贺州赛区)在此上演,现场人潮涌动,呐喊声响彻山谷。
▲藏在群山之间的姑婆山体育基地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今年暑期,基地夏训项目为度假区带来了每日约500人次的客流量。”基地运营负责人谢祖吉介绍,基地以“体育+旅游”模式,配套了足球主题酒店、潮玩营地等潮流业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职业运动员、体校学生等来此训练、游玩。
目前,基地每年承接全国各地足球赛事2—3期,承接各地足球集训、夏训、冬训活动3—5个月,可接待运动员5万人次、游客10万人次。
近年来,度假区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森林、体育、文化等行业有机融合,打造新场景、新业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香港TVB电视剧《茶是故乡浓》外景地--姑婆山方家茶园 图源/曹秀茹 摄
在度假区的茶园、酒坊和仙姑寨里,游客们纷至沓来,打卡留念。“来到这里,感觉像是回到了‘故乡’,十分亲切!”香港游客谢先生说。
这里曾是香港著名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的外景拍摄地。度假区因地制宜,开发采茶、品茶、酿酒等体验项目,广受欢迎,已成为“跟着影视游广西”的经典产品。
▲姑婆山九铺香酒厂 香港TVB电视剧《酒是故乡醇》外景地 图源/ 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供图 伍锦辉 摄
近年来,度假区还积极探索“节庆+旅游”“演出+旅游”等融合发展路径,每月推出特色主题玩法,持续提升游玩体验。
“过去,游客来这里只是单纯观光,现在他们更愿意住下来,泡温泉,体验各类文旅活动。”贺州文旅集团总经理何涛表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半日游”延长至1.5天,部分康养游客甚至停留3天以上。
▲2024贺州姑婆山超级越野赛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4
以开发增活力
“这里太舒服了,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近日,广东游客何女士在仙姑瀑布前来了个“森呼吸”,顿感神清气爽。
度假区里,像何女士这样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已成为“主力军”——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旅行团络绎不绝,粤语交谈声不绝于耳。
▲图源/小红书@是何川川川
近年来,贺州文旅坚持开放发展,持续出台系列政策、优惠活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不断深化。
5月9日起,对外省籍小客车周末跨省进入广西实行高速通行费优惠;5月20日起,贺州实施“两广一家亲”门票优惠政策;6月1日起,贺州与广东肇庆联动推出双城游互惠活动……
▲2025姑婆山纳凉节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与此同时,度假区围绕“广西旅游年”,推出“一票三日用”联票和7大主题度假产品,设计“门票+交通+住宿”组合套餐,全力引客入桂。
“活动推出的首月,度假区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自驾游、报团游、康养旅居的热门选择。”何涛介绍,很多游客对度假区的门票政策和服务印象深刻,表示下次还会再来。
在“引进来”的同时,贺州也主动“走出去”,积极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第39届香港国际旅游展广西贺州农文旅产品展销 图源/贺州文旅公众号
2025年6月12日,第39届香港国际旅游展举行,共有来自60个国家及地区约500家参展商与会。在展会主舞台举办的“生态贺州 康养胜地”2025广西贺州农文旅(香港)宣传推广暨产业招商会上,姑婆山旅游度假区的优质旅游资源精彩亮相,成为热点,吸引了广泛关注。
多管齐下结硕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贺州接待香港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212.17%;自5月以来,度假区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游客8万多人次,同比增长103%。
5
以共享促共富
露天泡池,氲氲氤氤,百姓往来,其乐融融。位于度假区集散中心的公交车站旁,8个免费开放的温泉池,成为一处亮丽的风景。
“泡着温泉等公交,十分暖心。”市民全福妹每周会来温泉池三四次,有时一待就是一上午。
▲公交站旁免费开发的温泉池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温泉池自推出以来,日均体验人数在300人左右。它不仅是游客的休憩地,更成为了市民的‘养生角’。”蒋远游告诉记者。
这是度假区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不仅如此,度假区还带动周边镇村住宿、交通、餐饮、农家乐等产业一齐发展,给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新动能。
▲姑婆山三姐故事森林温泉美宿 图源/谢影 摄
毗邻度假区的路花村,村里的民宿产业从无到有,如今已发展到60多家。“马尾河滨水公园一建好,游客量噌噌往上涨。村民们纷纷开民宿、卖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路花村党总支书记廖学聪感慨道。
村民温荣娇的民宿就在马尾河对岸,她笑着说:“旺季的时候,天天都满房!”
餐饮行业同样受益。以经营原生态客家菜出名的富华客家农庄,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农庄还流转周边土地种植有机蔬菜,带动1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户均年收入增加约2万元。
▲沁源食府 图源/姑婆山旅游度假区
经过努力,度假区所在区域已形成了“森林旅游+温泉康养+民宿度假+乡村休闲”的发展模式,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于山水间致富”。数据显示,2024年,度假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新增群众就业6500余人。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以赴支持姑婆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资源统筹,切实把姑婆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全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实践样板。
▲姑婆山山顶日出 图源/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供图
信息来源 | 广西日报
综合整理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设计 | 黄伊莹 罗琳
校对 | 甘维良 谢影
责编 | 雷鑫莹
总编 | 李志雄
运营 | 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