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翠湖,荷香正浓。作为暑假春城热门旅游打卡地,昆明市翠湖公园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泛舟赏荷、休闲避暑,或打卡翠湖博物馆群和“九巷十三坡”,品读春城历史,或穿梭在文林街品尝云南咖啡、逛文创集市、吃地道美食……7月以来,翠湖公园已接待游客数突破124.6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的超人气再次展示着春城“顶流”文化地标的独特魅力。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昆明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昆明眼睛”的翠湖片区,是春城一张历久弥新的“文化名片”。近年来,五华区深入挖掘西南联大旧址、“九巷十三坡”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建设翠湖博物馆群,培育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打造“翠湖四时”文化品牌,策划举办“蓝花楹文化旅游季”“银杏文化艺术节”“咖啡文化节”“荷花文化旅游季”等文旅活动,不断增强文化消费新动能,并推动国际化友好型社区建设,形成了历史底蕴、市井烟火气与国际范并存的文化生态,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共生,文化软实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春城“文脉”滋养出“顶流”文化地标
夏天的翠湖公园,微风拂过,2.6万平方米的荷塘飘出阵阵荷香,与四周历史悠久的博物馆群建筑相得益彰,身穿各式汉服的人们争相拍照打卡,像极了一幅水光潋滟的国风画卷。
当前,翠湖公园正举办“2025翠湖荷花文化旅游季暨第十三届荷花展”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我们是专门过来参加荷花节活动的,之前在网上做了攻略,知道翠湖公园是昆明著名的文化地标,历史悠久,周边还有很多博物馆、高校学府、名人故居,所以就趁着暑假,带孩子来这里体验一场文化之旅。”游客李女士说。
历经700余个春秋并始终是“顶流”,翠湖人气满满的秘诀在于美景,更在于文化底蕴。文化地标是城市的“文眼”所在,塑造着人们打开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翠湖之于昆明便是这样的存在。翠湖曾是昆明市的文化、教育中心,元朝主官在翠湖边建造了云南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座文庙,文气开始向此地聚集;后云南贡院搬到翠湖,和相继建立的经正书院、五华书院、云南陆军讲武堂一起,让这里成为文人学子汇聚之地;1922年,随着西南地区第一所综合性正规私立大学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正式创立,翠湖片区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翠湖文化圈初见雏形。
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组建长沙临时大学,之后辗转数千里到达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学校的旧址就坐落于翠湖之畔,彼时,梅贻琦、陈寅恪、冯友兰、钱钟书、朱自清、闻一多、陈省身、吴大猷、周培源等名贤大家云集翠湖片区,传播思想、碰撞火花,翠湖文化圈由此大放异彩。
西南联大给翠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初到昆明时,联大师生大多环翠湖而居,住在“九巷十三坡”、靛花巷、北门街一带,如朱自清、赵元任和陈寅恪住青云街;冰心住螺峰街;梅贻琦、闻一多等都曾住在西仓坡;杨振宁、费孝通、钱钟书等居住于文化巷;汪曾祺住民强巷......至今,这里还保留着“闻一多故居”等遗迹,流传着联大师生“跑警报”、挤在文林街上“泡茶馆”、教授夫人卖“定胜糕”补贴家用等逸闻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滇八年,西南联大师生潜心治学、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被赞创造了“中国文化新生之机运”。资料显示,联大教授、学者在昆撰写或出版的书籍达百部以上,如闻一多的《神话与诗》,钱穆的《国史大纲》,雷海宗、林同济的《文化形态史观》,金岳霖的《论道》等。同时,联大人也把翠湖当作精神寄托,相继写下了《翠湖心影》《滇行短记》《昆明记》《西南三千五百里》等文学作品,这些文化印记无形地强化着翠湖片区乃至昆明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和底蕴。正如在翠湖片区生活了8年的当代作家汪曾祺所说,西南联大对昆明这座城市的浸润,早已超脱具象,它化作一种独特的气质与魂魄,真正地融入了城市的一呼一吸。
“咖啡+”文化生态点燃“烟火经济学”
8月的午后,云南咖啡的袅袅香气在文林街弥漫开来,不远处的民强巷里,爵士乐流淌,“菌子的生活态度”微型展览正在上演。50余名独立手作人的文创小摊前,挤满了喜欢非遗的年轻人。特别设置的“文林社区咖啡”空间里,市民、游客手捧咖啡、聊天谈笑,俨然一幅市井烟火与艺术交融的生活图景,这里正以一场“文林艺术季 翠湖小集”活动再次火热出圈。
“从首届咖啡文化节到现在,这样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多年了,从最初只有10家商户参与,到现在我们成立了拥有约70家成员的‘翠湖咖啡联盟’。今年的文林艺术季也从单一咖啡品类展示扩展到拥有多元艺术生态、全民可参与的文化活动。云南是中国咖啡的主要产区,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人从文林咖啡文化节开始去了解云南咖啡,爱上云南咖啡文化。”作为活动的发起者之一,看着眼前的场景,文林街的商户“卡夫卡”咖啡主理人张颖很是满意。
张颖口中的咖啡文化节是五华区依托翠湖特有的咖啡文化创新打造的区域文化品牌。作为当下翠湖文化圈里的“名气担当”,文林街是昆明咖啡馆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在0.52平方公里的文林社区,镶嵌着近百家咖啡饮品的经营商户、70余家咖啡馆。“翠湖片区咖啡文化的繁盛,自带深厚的土壤。西南联大时期,这里汇聚了大量的茶馆,是联大师生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附近的‘九巷十三坡’承载了一代代老昆明人的生活记忆,展现着昆明人的‘慢’生活态度,契合了咖啡对社群温度与风味意趣的追求。20世纪30年代,随着第一家咖啡店落地昆明后,层出不穷的咖啡店以翠湖为圆心向外扩散,翠湖咖啡文化由此形成。”五华区华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翠湖片区的咖啡品牌效应,近年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组建街商自治联盟“非常文林”,支持商户成立“翠湖咖啡联盟”抱团发展,吸引年轻咖啡店入驻,并积极构建“文化+消费+体验”融合场景,联动街区咖啡馆主理人,策划举办咖啡文化节、银杏文化艺术季、翠湖摩登雅集、翠生声音乐市集等系列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和外来游客到此体验云南咖啡文化。截至2024年,这里的咖啡年客流总量超过180万人次,年消费总额超过3500万元。
“卡夫卡”咖啡在文林街经营了16年,张颖至今还记着首届咖啡文化节举办时的场景:10余家各有特色的咖啡品牌支起摊位,形成咖啡创意市集,店主们热情邀请市民品尝咖啡的同时,也卖力介绍着云南咖啡豆的历史文化故事,成功吸引到一大批年轻“粉丝”,效果出乎她的意料。之后,文林街的咖啡文化节以每年春夏秋冬各一场的方式,持续举办了8场。从2023年举办的“现场教您制作一杯咖啡”、咖啡节文化节论坛,推出“九巷十三坡”咖啡打卡地图等系列活动,到2024年推出“翠湖咖啡联盟”挂耳咖啡,举办咖啡人才储备论坛等活动,再到2025年举办研学、咖啡渣堆肥教学等活动,推出“云南精品咖啡限定食味卡”……每次咖啡文化节,都有新的内容呈现,不仅丰富了“玩”的场景,更培养了咖啡人才,为街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氛围。“历届咖啡文化节期间,街区日均客流量逾万人次,我们商户也增长了约30%的营收。”张颖说道。
除了咖啡文化节,近年来,五华区以翠湖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依托,围绕“4+1”产业布局,着力打造“翠湖大文创”区域公共品牌和“翠湖15分钟文化艺术圈”,用好春城最大的“翠湖IP”,点燃了“烟火经济学”。比如2025年举办的蓝花楹主题文旅活动,仅“五一”期间吸引的人流量就突破了72万人次,带动片区文旅消费2880万元。
文化交融让外国人成为旅居云南“新播客”
走进文林国际人才社区,来自伊朗的云南大学留学生道明寺正和社区居民开心地踢着毽子,身穿志愿者马甲的比利时留学生热情地为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知识,来自泰国的留学生跟着老师学习中国书法......在这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思想、分享文化,一幕幕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谐场景早已成为日常。
“我来昆明三年了,太爱昆明了,这里四季如春,是一座充满鲜花的城市。没有课的时候,我和同学就会来翠湖附近,喝咖啡、看看书、逛逛集市,这样的生活太惬意了。”道明寺的普通话很是流利。他说,在昆明学习这几年,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更让道明寺感到温暖的是,其学校所在的社区设立了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为他们提供生活、卫生医疗、就业指导等服务,并定期举办文化活动,这里包容、开放、友好的生活氛围让他着迷。“文林社区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这里的居民非常热情,大家分享彼此的文化,像一个大家庭。”道明寺说。
“文林社区紧邻翠湖,高校集中,留学生、外籍教师、外籍来华务工群体众多,外资咖啡馆、酒店等店铺林立,为此,我们打造了全省首个国际人才社区,建成一站服务、文化交流、生活便捷、医疗便利‘四个中心’,通过组建服务专员,汇编英语服务指南,开发‘易文林’小程序等形式,为国际人才在昆工作生活提供便捷服务,让我们的国际友人有归属感。自运营以来,中心累计服务中外人才、居民3000余人次。”华山街道文林社区党委书记孟云清介绍说。
伴随文林国际人才社区的建立,“2024年国际文化周”“迷你世博会·文化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相继举办,让中外居民有了更多交流的空间,也让外国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爱上中华文化,搭建起更多的中外交流“文化桥梁”。“我们还在公共空间设置双语服务点,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来参与到社区治理,着力打造一个既有烟火气又有国际范的街区,为外国人体验云南生活打开一个窗口。”孟云清说。
事实上,翠湖的开放包容并不仅限于此。当前,旅居云南已成为文旅新业态,而翠湖凭借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愿意留下来享受诗意栖居的昆明“新居民”,他们中有来自哈尔滨的摩登雅集文创小摊摊主,有来自河北喜欢翠湖文化生活节奏的都市白领,有来自国外的旅游博主......世界各地的人带着各自的文化来到翠湖,与当地居民交流互动,演绎着鲜活的多元文化生活。
以文兴业,以文化城。多年来,围绕翠湖及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五华区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和人文内涵,打造系列文旅活动品牌,将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延伸到社区街角,让美好的文化生活触手可及。如今,漫步翠湖片区,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随处可见,文化展览、惠民演出、文化体验等活动遍地开花,市民游客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未来,五华区将持续挖掘打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新IP、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 | 区融媒体中心 区委组织部 华山街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