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锋 摄
9月8日,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5》,宜宾市翠屏区在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中跃升至第42位,位居全省第5。
三江汇流育文脉
千年古城展新颜

张元戎 摄
翠屏区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这里不仅传承了白酒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哪吒文化等宝贵文化资源,更深度挖掘建筑文化、诗酒文化内涵,大力培育演艺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近年来,翠屏区深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擦亮“江之头、酒之源、僰之道”三张名片,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绘就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生机画卷。

承千年文脉,启发展新篇。翠屏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全会精神,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建设。翠屏区委六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的决定》,绘就文旅融合发展新蓝图。

宜宾翠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决定》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实现“一个创成、三个突破、两个进位”的目标:李庄古镇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40亿元、旅游总花费突破500亿元、旅游人次突破5000万;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进位全国前50位、全省前5位。
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接待游客38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9亿元,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翠屏答卷”。这份令人称赞的“精彩答卷”,离不开群众的“热情点赞”,网络社交平台“李庄”“五粮液”“冠英古街”等话题讨论度持续攀升,翠屏文旅“人气更旺”“流量更足”,文旅产业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文脉传承续华章
文旅融合谱新篇

今年七夕,央视七夕晚会聚焦翠屏区李庄古镇,带领全国观众回望抗战岁月,展现了宜宾深沉隽永的家国情怀和灵动浪漫的文化之美。镜头中,古建筑群与现代光影交织,述说着“文化抗战”的动人历史。节目播出后,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梁林旧居等地参观人数持续攀升,翠屏文旅更添新活力。

近年来,翠屏区系统梳理一曼故居、赵一曼纪念馆等红色文旅资源,创新实施“保护+活化+利用”三位一体模式,打造特色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不少市民游客、研学团队前来,翠屏红色旅游“目的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王宇 摄
红色文化凝心铸魂,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捷报频传。翠屏区成功申报2024年度“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试点县”,扎实推进19个文物保护工程。现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包括真武山建筑群、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旋螺殿、五粮液古窖池遗址等珍贵遗产。

《少年英雄小哪吒》获省级文艺精品项目扶持,面塑作品《茶馆》获黄河流域非遗大赛地域特色奖,“发现翠屏”系列文物专题宣传片生动讲述翠屏文物故事……新时代新佳作硕果累累,汇聚起推动翠屏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项目引领新发展
产业融合启新程

秋高气爽,岷江南岸的501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将于10月“国庆黄金周”期间开门迎客,项目将以“前店后坊”“错落街巷”“酿酒遗址”等特色形式,深度还原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烟火气,让白酒文化与市井氛围有机融合,成为展示酒文化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翠屏区聚焦“景城相融”导向,鲜明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定位,打造老城历史文化景区,坚持“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理念,深度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文脉,聚焦“全国城市更新示范市的宜宾样板”目标,持续将翠屏独特地理区位、产业资源与人文底蕴转化为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的独特标识。

好风光喜迎八方客。今年“五一”假期,翠屏文旅“火热出圈”,全区共接待游客146.58万人次,同比增长43.14%;合江门片区接待游客30.6万人次、李庄古镇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发放消费券52万元,带动消费500万元;景区景点门票销售收入超360万元,同比增长10.6%,文旅消费显著提升。

王宇 摄
立足新的发展起点,翠屏区将持续聚焦“景城相融”导向、“近悦远来”目标、“主客共享”标准、“文旅富民”抓手、“改革创新”关键,明确翠屏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使命、任务、路径等,进一步激发“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乘数效应,为翠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予文旅新内涵、注入文旅新活力,为宜宾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贡献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