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荆州文旅短视频传播现状
(一)荆州文旅形象内涵
荆州文旅形象是城市历史底蕴、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与现代发展的综合体现,涵盖多维度内容。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核心地,荆州拥有荆州古城墙、楚王车马阵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是文旅形象的核心支撑;长江穿城而过,洪湖湿地、洈水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展现出荆州水乡特色与生态之美;公安牛肉火锅制作技艺、石首跳三鼓等民俗文化,传递着当地独特的生活气息与文化基因。此外,荆州现代城市发展成果、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以及市民热情好客的态度,共同构成了立体的文旅形象,既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又体现“滨江生态城市”的活力,对吸引游客、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播内容
1. 历史文化景观
荆州文旅短视频中,历史文化景观是核心内容之一。荆州古城墙作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短视频常以航拍镜头展现其蜿蜒壮阔的全貌,或聚焦城墙砖上的斑驳痕迹,搭配解说词讲述城墙历经的三国战事、明清修缮等历史故事;楚王车马阵景区的短视频,多呈现庞大的车马坑遗迹,特写青铜车马的遗存肌理,让观众直观感受楚国当年的军事实力与工艺水平;荆州博物馆的短视频则围绕馆藏文物展开,如虎座鸟架鼓、越王勾践剑(复制品)等,通过近距离拍摄文物细节,结合专家讲解,解读文物背后的楚文化内涵。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等曾在荆州取景,相关短视频会剪辑片中与荆州相关的片段,联动“三国文化打卡”等话题,激发观众对荆州历史文化的兴趣,此类内容在抖音、小红书平台播放量常达数十万次。
2. 自然生态风光
自然生态风光类短视频聚焦荆州的山水与生态资源。洪湖湿地的短视频,或展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盛景,或记录候鸟栖息、鱼虾嬉戏的场景,或呈现湿地芦苇荡的苍茫辽阔,部分创作者还会拍摄渔民划着小船采收莲蓬、捕鱼的画面,传递原生态的水乡生活气息;洈水风景区的短视频,以洈水水库的碧蓝湖水、周边的青山绿树为背景,展示乘船游湖、湖边露营、水上运动等活动,凸显“天然氧吧”的生态优势;长江荆州段的短视频,常拍摄江景日落、长江大桥的画面,搭配“守护长江生态”的主题,既展现自然之美,又传递环保理念。这类内容因画面清新、氛围治愈,在小红书“小众旅行地”“生态打卡”话题下热度颇高,不少视频获赞超万次。
3. 民俗与美食文化
民俗与美食文化类短视频充满生活烟火气。民俗方面,短视频会记录石首跳三鼓的表演场景,展现演员身着传统服饰,用鼓、锣伴奏,边唱边跳讲述民间故事的热闹场面;公安说鼓子的短视频,聚焦艺人用方言演唱,搭配简板、鼓等乐器,呈现独特的曲艺魅力;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短视频会拍摄荆州古城的舞龙舞狮、端午龙舟赛等活动,展现节日氛围。美食方面,公安牛肉火锅的短视频是热门,从选取新鲜牛肉、熬制汤底,到涮煮食材的全过程详细记录,特写牛肉的鲜嫩、汤汁的浓郁,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香味;荆州鱼糕的短视频,展示从打制鱼糜、蒸制到切片烹饪的步骤,讲解其“软嫩鲜香”的特点与“年年有余”的寓意;早堂面、米圆子等特色小吃的短视频,多拍摄街头老店的制作场景,搭配食客的好评,传递“舌尖上的荆州”魅力,这类美食视频常带动相关店铺客流量增长,部分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次。
(三)传播主体
1. 政府及官方机构
政府及官方机构是荆州文旅短视频传播的权威力量,提供专业、全面的文旅信息。账号@荆州文旅 作为核心官方账号,发布的短视频以高画质、强叙事为特点,如推出“荆州古城”系列,从清晨的古城开启,到夜晚的古城灯光秀,完整展现古城一天的风貌,穿插介绍历史典故;还会紧跟热点,如楚文化节期间,发布活动开幕式、非遗展演、文化论坛等短视频,联动“荆州楚文化节”“打卡荆州非遗”等话题,吸引全国关注,部分活动短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次。账号@荆州博物馆 聚焦文物与历史,推出文物系列短视频,由博物馆讲解员出镜,用通俗语言解读馆藏文物,如讲解虎座鸟架鼓的制作工艺与象征意义,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此类短视频因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具,粉丝黏性较高。
2. 旅游企业与机构
旅游企业与机构的短视频更注重场景化与消费引导。如某公司的账号,发布古城墙夜游、古装旅拍、三国主题情景剧等短视频,如展示游客身着三国服饰在古城墙拍照,或观看“关羽巡城”情景剧的画面,直接链接门票预订、旅拍服务等消费场景,部分短视频获赞超10万次,有效带动古城旅游消费。洪湖某景区的账号,聚焦景区内的游船、观鸟台、露营地等设施,拍摄游客乘船赏荷、在湿地徒步、夜晚露营看星空的场景,搭配预订链接,激发游客出行意愿。本地旅行社账号则会整合荆州多景点资源,制作“荆州三日游攻略”“楚文化深度游”等短视频,详细介绍行程安排、住宿推荐、美食打卡点,为游客提供实用参考,助力旅游产品销售。
3. 自媒体创作者
自媒体创作者以多元视角丰富荆州文旅短视频内容,涵盖网红达人、本地居民、旅行博主等。如本地某博主,擅长挖掘荆州小众景点与街头美食,如拍摄老城区的百年巷子、隐藏在街头的老字号小吃店,用方言讲解背后的故事,内容接地气,不少游客根据其推荐寻找“宝藏打卡点”。某旅行博主专注文旅探店,会拍摄荆州各景区的游玩体验,如测评楚王车马阵景区的讲解服务、洪湖湿地的游船舒适度,分享实用游玩技巧,其发布的“避坑指南”“必玩景点排名”等短视频,因客观真实深受观众信任,播放量常达数十万次。还有部分摄影类自媒体创作者,以专业镜头拍摄荆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如用延时摄影记录古城墙日出、用航拍展现洈水水库的壮阔,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为荆州文旅形象传播增添艺术感。
二、荆州文旅短视频传播特点
(一)空间实践:构建可感知的文旅物质空间
从列斐伏尔空间三元理论的空间实践维度来看,荆州文旅短视频通过呈现实体景观与生活场景,构建了观众可直观感知的物质空间。一方面,短视频对荆州古城墙、楚王车马阵、洪湖湿地等实体景观进行视觉化呈现,如用全景镜头展现古城墙的整体轮廓,用特写镜头捕捉车马阵文物的细节,用动态镜头记录湿地的生态场景,让观众虽未亲临,却能清晰感知这些空间的形态与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线下体验的重要诱因。另一方面,短视频记录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文旅活动场景,如拍摄古城内居民晨练、街头小吃店的日常经营,或景区内游客参与古装旅拍、非遗体验的画面,将文旅景观与生活实践结合,完善了空间实践体系。观众通过这些视频,不仅能了解荆州的景观风貌,还能感知当地的生活节奏与文化氛围,进一步强化对荆州文旅空间的物质认知。
(二)空间表征:塑造荆州独特的文旅符号
基于尼尔·波兹曼“媒介即认知”理论与列斐伏尔空间表征维度,荆州文旅短视频将城市文化元素转化为独特符号,塑造文旅认知符号体系。在文化符号方面,短视频将荆州古城墙提炼为“历史守护”的符号,通过讲述城墙抵御外敌、保护百姓的历史故事,赋予其“城市脊梁”的象征意义;把楚王车马阵转化为“楚文化辉煌”的符号,用文物的精美工艺与庞大规模,体现楚国的强盛;将公安牛肉火锅、荆州鱼糕等美食打造为“烟火气息”的符号,通过展现制作过程与食客的满足感,传递当地生活温情。在品牌符号方面,短视频反复强化“楚国故都·三国名城”的宣传语,搭配古城墙等视觉符号,如在视频开头或结尾加入“荆州欢迎你”的标志动画,不断加深观众对荆州文旅品牌的记忆。此外,楚文化节等活动的专属标识,也通过短视频传播成为荆州文旅的特色符号,助力构建独特的文旅认知体系。
(三)表征的空间:激发情感共鸣与想象空间
列斐伏尔理论中的表征空间,强调空间蕴含的情感、记忆与想象,荆州文旅短视频通过情感化叙事与互动引导,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与空间想象。一方面,短视频通过挖掘历史故事与人文细节,唤起观众情感联结,如讲述三国时期关羽在荆州的忠义故事,搭配古城墙的沧桑画面,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敬畏;拍摄荆州居民守护长江生态的日常,如志愿者清理江滩垃圾、渔民放生长江鱼苗,激发观众的环保共情;展示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技艺的场景,如石首跳三鼓艺人培养学徒、公安说鼓子艺人创新表演形式,传递文化传承的感动。这些内容让观众在心理上与荆州建立情感联系,形成对荆州文旅空间的正向认知。另一方面,短视频通过引导互动激发观众想象,如在评论区发起“你心中的荆州必玩景点”“想尝试的荆州美食”等话题,鼓励观众分享想法;部分创作者拍摄“荆州旅行vlog”,记录自己的游玩经历,邀请观众“云打卡”,观众会在评论区想象自己的荆州之旅,如“好想在古城墙看日落”“想尝尝正宗的公安牛肉火锅”,这种互动不仅拓展了表征空间,还推动线上认知向线下体验转化,不少观众因这些想象与共鸣,选择前往荆州实地游玩。
三、荆州文旅短视频传播策略
(一)空间实践维度:深耕内容,丰富物质空间呈现
当前荆州文旅短视频存在部分内容同质化问题,如古城墙、美食类视频常重复相似视角与叙事,易导致观众视觉疲劳。基于空间实践维度优化,需深耕内容,拓展物质空间呈现维度。可围绕“楚文化探秘”“三国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三大主题打造系列短视频,“楚文化探秘”系列可深入挖掘楚纪南城遗址等小众历史景观,拍摄考古现场(合理范围内)、文物修复过程,邀请专家讲解楚文化历史背景;“三国文化体验”系列可设计“重走关羽路线”“三国情景剧互动”等内容,记录游客参与三国主题游戏、角色扮演的过程;“生态休闲”系列可拓展洈水露营、长江滨江步道骑行等新兴生态场景,展现荆州现代休闲空间。同时,融合文旅空间与生活场景,如拍摄古城内老字号店铺的传承故事、湿地周边农户的生态种植过程,突出居民与游客的互动,让短视频更具真实感与生活气息,吸引观众持续关注。
(二)空间表征维度:强化符号,创新叙事传播
针对当前荆州文旅符号辨识度不足、叙事方式单一的问题,空间表征维度需强化特色符号,创新叙事传播。一方面,提炼核心文化符号并深化运用,如以荆州古城墙为原型设计卡通形象“荆小墙”,以楚文化元素设计“楚小巫”形象,将其融入短视频的片头片尾、字幕动画、场景互动中,如让“荆小墙”在古城墙短视频中担任“导游”,讲解历史故事;把公安牛肉火锅的“鲜辣”、荆州鱼糕的“软嫩”等美食特点转化为视觉符号,如用火焰图标代表火锅的辣,用云朵图标代表鱼糕的软,增强符号记忆点。另一方面,创新叙事方式,采用“故事化叙事”“沉浸式叙事”等手法,如拍摄“民间文保志愿者”的纪录片式短视频,通过志愿者的日常工作与回忆,讲述城墙的历史变迁;利用VR技术制作沉浸式短视频,让观众“置身”楚王车马阵景区,自主浏览文物,提升叙事的代入感。同时,联合政府、企业、自媒体创作者,统一传播风格与符号运用,如规定宣传语使用规范、核心符号的呈现方式,增强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三)表征空间维度:整合渠道,加强双向互动
当前荆州文旅短视频传播存在渠道联动不足、互动形式单一的问题,表征空间维度需整合传播渠道,强化双向互动。在渠道整合方面,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机制,如荆州电视台可与抖音、小红书合作,将电视节目中与文旅相关的内容剪辑为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同时在电视上播放短视频热门内容集锦,实现跨平台流量互享;推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账号联动,如景区发布活动短视频,旅行社同步推出配套旅游产品,酒店搭配住宿优惠,形成传播合力。在双向互动方面,定期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举办“荆州文旅短视频大赛”,鼓励观众拍摄身边的荆州文旅场景,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景区门票、美食券等奖励;开设“文旅意见箱”话题,邀请观众提出对荆州文旅发展的建议,对合理建议进行采纳并反馈,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偏好,针对不同群体推送个性化短视频内容,如向年轻群体推送网红打卡、潮流体验类内容,向家庭群体推送亲子游、生态休闲类内容,进一步拓展表征空间,提升传播效果。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空间三元理论,分析荆州文旅短视频的传播现状、特点及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荆州文旅短视频通过空间实践呈现实体文旅空间,借助空间表征塑造文化符号,依托表征空间激发情感共鸣,初步构建了有吸引力的文旅传播体系,但仍存在内容同质化、符号辨识度低、渠道联动不足等问题。通过在空间实践维度深耕内容、空间表征维度强化符号、表征空间维度整合互动,可进一步提升荆州文旅短视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未来,荆州文旅短视频传播需持续深化空间三元理论运用,加强政府、企业、自媒体的协同,注重文化内涵挖掘与创新表达,推动文旅形象传播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助力荆州文旅产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