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遗消夏购物月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以“非遗+旅游”为主线,通过线上线下多元联动,推出了一批集消夏、体验、消费于一体的非遗主题产品和旅游线路,为暑期文旅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依托特色非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展演、市集和体验活动,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深度融合中互促共赢。
百年老集焕新颜
一场场精彩绝伦的非遗展演,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展示摊位,一件件独具匠心的非遗产品……从京津冀到辽河畔,从西北边陲到内蒙古草原,这个夏天,非遗正以鲜活姿态走进市集、景区和百姓生活。
8月20日,位于北京市平谷区的靠山集百年老集迎来又一年的“赶大集 看非遗”活动。在剪纸摊位前,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游客李晓正带着女儿上手体验。“孩子自己剪了一只小兔子,没想到在老集市还能碰到这么有意思的非遗体验,真是意外之喜。”
自2018年起,“赶大集 看非遗” 活动已连续举办8年,凭借覆盖广、传承人参与多、内容丰富的特点,成为平谷市民喜闻乐见的非遗活动品牌。“非遗+市集”的创新实践,不仅让拉洋片、剪纸等传统技艺重回日常生活,实现活态传承与文化惠民,更让百年老集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力枢纽”。
千里之外的辽宁省营口市,辽河老街同样人潮涌动。8月12日,2025辽宁省非遗消夏购物月在此启动,“非遗万象 潮玩市集”汇聚310家非遗店铺、122家工坊、409项技艺,打造出一片“非遗+市集+演艺+研学”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区。
辽河老街里,营茶店门前客人络绎不绝,仿佛能看见当年营口开埠时的繁华盛景。“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营茶非遗传承人李成说,“以前,我们的茉莉花茶生意主要靠本地老顾客支持,这次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很多人专门来品尝、购买。希望能够借助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平台,让营茶带着东北特色茶文化走向全国。”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于晓霞说,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的消费动能。以“非遗好物·国潮焕新”为代表的系列活动,实现了“小摊位”撬动“大产业”,推动非遗与国潮消费“双向奔赴”、持久增长。
科技引领促融合
科技为非遗插上创新之翼,打破时空限制、拓展体验维度,让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呈现更多可能性。在2025 年非遗消夏购物月期间,科技与非遗的碰撞,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互动式的全新文旅体验。
你是否设想过,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天山雪峰的壮丽,感受大漠孤烟的苍茫?8月15日,在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主会场,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类纸画屏墙”以“无限联动·一墙多景”为设计理念,动态呈现新疆雄奇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让观众一屏尽览大美新疆。
“好像真的站在湖边,连湖水波纹都在动。”站在不断变换光影的屏幕前,来自喀什的初一学生阿依夏目不转睛地盯着赛里木湖的实时画面,并不时张开双臂拍照,“我从来没去过那里,但现在好像已经身临其境了。”一旁的105寸“百变屏”上正在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展览视频,一群来自和田的小学生围坐在屏幕前,不时发出惊叹声。
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文旅展陈事业部工作人员张惠然说:“未来,随着‘在这里,看见故宫’等巡展项目的推进,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文旅消费市场,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8月9日,为期一个月的“北疆拾遗 生生不息”2025年内蒙古非遗购物月活动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开幕。
夜幕降临,步行街上灯光璀璨,一台身着乌拉特刺绣服饰的机器人“淖淖”成为全场焦点。它灵活地踱步巡游,金属外壳与斑斓丝线在灯光下交相辉映。几位蒙古族老人驻足细观,对机器人臂弯处细腻的云纹刺绣连连赞叹:“这针脚,跟我们老一辈人做的一模一样。”
这台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机器人,不仅成为游客打卡合影的“顶流”,更以其独特的跨界形象,生动诠释着非遗与科技相融、传统与未来对话的全新图景。
“场景创新,让很多原本不了解乌拉特刺绣的人产生了兴趣。”现场,乌拉特刺绣传承人娜仁高娃一边展示传统绣片,一边欣慰地说。她告诉记者,仅仅一个晚上,就有数十位游客因机器人身上的服饰前来咨询和购买。
非遗好物显特色
生动有趣的馕颈枕、栩栩如生的墩墩马、造型精巧的树皮画……2025年非遗消夏购物月期间,一批集地域特色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非遗好物脱颖而出,成为“带得走的记忆”,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力拉动了文旅消费。
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了各地非遗保护传承和交流合作成果。
在新疆展区,一款紫砂哈密瓜套壶引人驻足。这款作品以丝绸之路“甜蜜信物”哈密瓜为创作灵感,采用克拉玛依本地紫砂泥料,通过精湛的泥绘工艺,在壶身上再现了哈密瓜特有的网状裂纹。新疆丝路彩砂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文介绍:“这不仅是视觉上的模仿,更象征着戈壁与绿洲的交织,承载着丝路物产的跨文化共鸣。”
目前,这一产品已进驻穿城河、独库大本营等景区景点,并通过“非遗四进”项目进入自助售卖机,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新疆记忆”载体。值得一提的是,克拉玛依市紫砂博物馆还围绕此项非遗技艺开发了研学课程,让游客在亲手制壶的过程中,深度感受戈壁瑰宝的文化生命力。
江西展区同样人气旺盛。吉州窑陶瓷展台上,茶水缓缓注入黑釉盏中,在一片惊叹声中,盏底的树叶图案仿佛被水流唤醒,渐渐“浮”上水面,叶片舒展,脉络清晰。这一巧妙的设计生动再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吉州窑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吉州窑在香港、北京等地设立展厅,展示吉州窑陶瓷文创产品,让吉州窑文化通过文创产品这一载体走进千家万户,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与消费获得感。
在内蒙古展区,来自阿尔山市白狼镇的林俗树皮画吸引了众多目光。白狼林俗树皮画传承人杨梦现场演示了制作过程:一把剪刀,一张桦树皮,经过精心裁剪和粘贴,一幅生动的画作便跃然板上。
而白狼这个仅有千余人口的小镇,也通过参加2025年非遗消夏购物月等活动引来了大批游客。“白狼镇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岭脊,被茂密的原始森林环绕,这片森林赋予我们文化和财富,也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杨梦自豪地说。(作者:中国旅游报 周凤文 董亮 记者 牛佳欣;编辑:曹雪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