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8月,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迎来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旅盛会。
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入境旅游主场活动与2025中泰文旅嘉年华活动同时在当地的西溪南村和灵山村启幕,吸引了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娜·安平乐等国际嘉宾,以及数百名海内外游客齐聚于此。
于此,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两大重要活动会选择在徽州区举办?其背后展现了徽州区文旅怎样的发展态势和全域旅游图景?
答案藏在徽州区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创新发展理念中。
作为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徽州区不仅拥有大灵山旅游度假区、西溪南村等优质旅游资源,更通过国际化、产业化与在地化三者的有机融合,打造出面向世界的文旅新格局。
2024年,安徽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94.8%,国际旅游收入增幅达124.1%;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73.7%,国际旅游收入增长70.5%。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既是安徽入境游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徽州区文旅国际化发展态势的生动体现。
从徽州走向世界
近年来,徽州区的国际化步伐坚定而从容。
本次活动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成为徽州区文旅国际化发展的最佳注脚。
“今年适逢中泰建交50周年,这充分体现了泰国与安徽省之间的紧密联系,旅游已成为连接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彬娜·安平乐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嘉年华是展示两国文化旅游潜力的良机,通过泰国美食、商品及文化艺术,包括泰国舞蹈和孔剧表演,让中国朋友更加贴近泰国。”
开幕式结束后,系列活动继续绽放异彩。在中泰风情主题夜活动中,徽州古韵与泰式风情完美交融,来宾们穿梭于融合中泰特色的“爱不落”市集,品尝地道泰式美食,选购精美徽州非遗手作,感受两种文明对话的独特魅力。
紧随其后的森林电音泼水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中西合璧的电子音乐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当地居民欢聚一堂,在水花四溅中体验泰国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同时也感受到徽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些活动不仅为国际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更成为促进中泰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
徽州区的国际化实践不仅体现在外交层面,更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打造和市场拓展中。
黄山市副市长刘力在致辞中表示:“黄山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和动力,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跨界创新,加大文旅惠民促消费力度,积极培育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将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日韩、东南亚等重点客源地和通航城市,实施‘一地一策’精准推介传播,推动入境旅游蓬勃发展。”
舞蹈《神奇泰国》
作为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和西溪南村通过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成功吸引了海外游客的目光。
大灵山旅游度假区以“最美爱情主题村落”为特色,推出“灵山之恋”声光电爱情线路及13处网红打卡点,结合夜间演艺《灵山恋》,为国际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
西溪南村则通过打造“绿野仙踪”枫杨林湿地景观和全域特色业态集群,成为国际游客领略徽州古韵的重要目的地。
西溪南旅拍。徽州区委宣传部 供图
在国际服务环境方面,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分别发布入境旅游金融服务便利措施和“皖美支付”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境外游客在皖支付的便利度。
中国国际航空现场发布了入境航线拓展计划及全新航空服务品牌,为“引客入皖”搭建更便捷的“空中桥梁”。这些举措共同构建了徽州区文旅国际化的支撑体系,让国际游客能够“放心游、便捷付”,享受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产业化是徽州区文旅国际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跨界创新,徽州区形成了多业态融合、多要素联动的发展格局,为国际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大灵山旅游度假区是文旅产业化的成功实践者。自2024年5月运营以来,度假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增长40%。
度假区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禀赋,收储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特色餐饮店;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观光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带动农民增收。这种产业化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为国际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环境式文旅剧《灵山恋》
度假区策划推出的“灵山之学、灵山之恋、灵山之醉、灵山之舞”四大主题产品,为千年古村创造了全新“打开方式”。
“灵山之学”依托徽州非遗(竹编、扎草龙等)开展研学活动;“灵山之醉”开发米酒咖啡、非遗酒酿体验等农文创产品;“灵山之舞”融入诗词、凤凰仙子巡游等文化演艺。
开业以来,游客人数的上升和市场反馈证明,这种多元化业态融合的模式,既满足了国际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也提升了产业价值。
西溪南村的产业化路径同样为国际化提供了支撑。近年来,西溪南依托千年古村的历史文化与千亩枫杨林自然生态,吸引来自城市的“新乡贤”,带动返乡、原乡人才,形成共治、共享的开放社群,通过“民宿+”特色发展模式,不断为游客提供创新的文旅业态和舒心的住宿体验。
据最新数据,目前村内共有酒店、民宿94家,房间近千间,床位1430张。
依托原生态风景和民宿旅居,在乡村旅游方面,2024年,当地游客接待量超过19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倍。可见,这些产业基础为接待国际游客提供了充足的服务保障。
文旅消费新场景
为丰富旅游业态,西溪南村陆续推出竹筏漫游、秘境小火车、田园热气球、文创空间、新式茶饮等业态,联动石桥村“向云端·西西里秘境”等周边旅游资源,为国际游客规划出一条集浪漫风情、避暑休闲、亲子互动、文化鉴赏为一体的旅游动线。
诗莉莉民宿的负责人张翠翠察觉到国际游客需求的变化:“游客在咨询订房时,关注的焦点已从过去的早餐是否包含、停车是否便利,转变为对民宿业态的参与程度以及可体验的项目。”
由此可见,这种需求变化正是国际化带来的产业升级契机。
产业化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本次活动推出了文旅惠民“大礼包”,徽州区通过线上小程序发放总额1.4万元的新“护照”消费券,可在“桥下有艺市”和“爱不落”市集抵扣使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徽州区后续将投入40万元,于8月22日至12月31日期间,通过线上平台发放文旅入境游客专项消费券,涵盖景区、住宿、餐饮、文创等多重领域,以“真金白银”撬动境外旅游市场。
面向未来,这些产业化举措为徽州区文旅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守护的国际化特色
在地化是徽州区文旅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大灵山还是西溪南村,都深深植根于徽州文化的沃土,在创新发展中守护文化根脉,为国际化注入独特魅力。
大灵山旅游度假区的在地化实践体现在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上。
度假区以灵山村为核心,这个千年古村落现存25幢明清古建筑,包括天尊阁、五福庙等,并保留古梯田、竹海等景观,获评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在开发过程中,度假区注重保护与传承并重,将徽州非遗融入旅游体验中。
“灵山之学”产品中,孩子们在稻田里摸鱼捉虾,向竹编匠人学习传统手艺。这种让孩子们在真实的自然与人文场景中,通过动手实践、深度体验,感受劳动快乐、自然馈赠和传统文化魅力的方式,非常受欢迎。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通过在地化的体验方式,灵山村既传承了文化,又为国际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西溪南村的在地化特色更加鲜明。这个始建于后唐的千年古村落,至今仍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民居。
村内的老屋阁和绿绕亭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和园林建筑,以青瓦白墙、砖雕门楼为显著特色,被称为“粉墙黛瓦马头墙”。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西溪南村巧妙地将徽派建筑的"留白美学"活化为传统村落的建设逻辑,通过“古村留旧”“生态留绿”开发留白“等举措,将传承千年的徽州古韵打造成兴盛当代的美学样本。
以在地化的保护与发展模式,西溪南村为国际游客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徽文化体验。
徽州鱼灯文化是西溪南村在地化表达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亮点。从宋代传承至今的鱼灯巡游习俗,在黄山地区已延续800多年。手工制作的鱼灯形似鲤鱼,被赋予了”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夜幕下,鱼灯舞动,光影映照着古村,尽显徽州的浪漫。村民们扛着大鱼灯在古村中穿行,游客也可以手拿小鱼灯参与其中。
在业内观察人士看来,互动式的文化体验,既保留了传统民俗的本真性,又为国际游客提供了参与式体验机会。西溪南村的不收门票政策,体现了在地化发展的包容性,使更多国际游客能够轻松体验徽州文化。
在地化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上,还反映在产业选择中。
西溪南村的蜂业经济就是在地化产业的典型代表。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全村发展养蜂户285户,蜂群规模3.2万群,年产值超3000万元,形成了“公司+农户”产业化模式。这种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也为国际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本地产品。
蜂业经济与旅游业的结合,让国际游客能够体验从蜂箱到产品的全过程,增强了旅游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西溪南水口。
近年来,国际化、产业化与在地化,这三个维度在徽州区的文旅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绘就了一幅面向世界的文旅新画卷。
徽州区的文旅发展实践,展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路径:以在地化文化底蕴为根基,通过产业化运营提升价值,最终实现国际化传播与交流。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和西溪南村作为典型案例,证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可以相得益彰,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能够完美融合。
随着入境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化服务的不断完善,徽州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模式,向世界发出邀请。这里不仅有千年徽州的文化底蕴,更有创新发展的现代活力;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徽州区的实践表明,文旅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迎合外来文化,而是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世界。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为徽州区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如今,徽州区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邀请全球游客来此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国际化与在地化完美融合的文旅新境界。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胜地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请,也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完美融合的典范案例。
来源:中新皖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