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网事
暑期文旅花样升级
“燃”动安阳游新热潮
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李慧
随着蝉鸣渐歇,2025年安阳市暑期文旅盛宴正式落下帷幕。这个夏天,古都安阳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魂,以丰富多元的活动为笔,以贴心细致的服务为基,吸引八方游客齐聚,在殷墟的甲骨纹路里探寻文明根脉,在太行的山水间邂逅夏日清凉,在古城的烟火中感受人文温度,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夏日文旅记忆。如今,暑假落幕,让我们一同回溯那些闪耀着文化光芒与欢乐气息的精彩瞬间。
历史文化深度游 探寻千年文明
“从安阳归来,我深感此行精彩。如果你问我安阳魅力何在?我只能告诉你,若亲身踏足,你或许也会惊叹,书中所述,地上所见,安阳之丰富,超乎想象。”这是游客孙改改来安后在自己社交账号写下的一段话。
今年暑期,安阳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互动性强、教育意义突出的文旅活动,成功吸引了全国众多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前来探访,实现了暑期文旅市场热度与口碑的“双提升”。

殷墟景区《再现·大邑商》表演(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摄)
殷墟作为安阳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今年暑期推出了针对全国中考、高考学生的免费开放政策(6月9日至7月31日),并配套开展了“毕业能量礼包”领取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参观热情。殷墟景区依托数智化技术打造的《再现·大邑商》沉浸式演出,通过场景还原、视听互动与剧情演绎,使游客仿佛穿越回殷商时期,深刻感受早期华夏文明的辉煌。

资料图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则聚焦三国文化主题,在暑期面向学生推出门票优惠措施,并举办《三国文化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历史、还原真实的曹操形象。该活动融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受到游客广泛好评。很多青年游客表示,通过讲座增强了对三国历史的理解,体现了文化场馆在教育功能上的延伸价值。
中国文字博物馆通过推出《剑指春秋——汤丰出土吴王剑展》《尺素寸心 片牍情深——中国古代简帛书信文化展》等高质量特展,以器物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示汉字演变历程和书写文化的深厚内涵;开发了近千种文创产品,尤其是每月更新的甲骨文系列文创,如冰箱贴、文具等,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深受青少年喜爱,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消费体验的双赢。
自然风光引客来 追寻清凉享休闲
夏日炎炎,安阳林州的太行山脉间却透出丝丝凉意。红旗渠风景区、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太行屋脊风景区等景区以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底色,搭配焕新升级的优惠政策与文旅活动,成为暑期游客追寻清凉、乐享休闲的热门之选。

游人在红旗渠景区游览(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摄)
暑期伊始,林州各大景区便推出各种重磅福利。6月9日至8月30日,全国2025年应届中考、高考学生持准考证(或毕业证)和身份证,可免门票畅游太行大峡谷风景区;6月9日至8月31日,全国2025年应届中考、高考学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可免门票游览红旗渠风景区、太行屋脊风景区。此外,全国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半价观看太行光影秀,应届中考、高考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太行·红日》实景演出门票,可享受专属优惠。一系列政策让游客轻松开启夏日旅程。

资料图
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无疑是避暑首选。这里山水相依,峡谷幽深,漫步山间,满目苍翠,清风拂面,暑气顿消。游客或沿步道探寻自然奇观,感受岩壁与溪流交织的野趣;或投身激情漂流,在湍急的水道中体验速度与清凉的碰撞,尽享山水间的惬意。据统计,暑期以来,该景区接待游客53.75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总收入0.5亿元,同比增长17.6%。
红旗渠风景区则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独特魅力。游客既惊叹“人工天河”穿太行的震撼景观,又能在青山绿水之间领略工程奇迹;既可以沉浸式观看“铁姑娘打钎”“凌空除险”等实景演出,又可以透过生动的演绎感受当年修渠的艰辛与豪情。该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年暑期,景区接待游客38万人次,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在自然风光中接受红色教育,让旅游更有意义。
从峡谷漂流的清凉刺激到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这个夏天,林州以丰富的旅游体验吸引着八方来客。各个景区同步推出精品研学线路、非遗演艺、趣味互动游戏等,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收获更多元的乐趣与感悟,在太行山下度过难忘的夏日时光。
民俗文化体验游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暑期来临,安阳大地上的民俗文化盛宴正酣。马氏庄园与汤阴的岳飞庙、羑里城,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体验活动,邀游客走进传统文化,在青砖黛瓦间触摸文化根脉,于古今对话中感受民俗魅力。
清末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邸——马氏庄园,是凝固的历史,更是鲜活的文化载体。这里集儒学、建筑、书法之大成,一砖一瓦都藏着传统智慧。今年暑期,马氏庄园延续暖心福利:6月9日至8月31日,全国中考、高考学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可免门票入园,开启一场沉浸式文化之旅。

马氏庄园暑期研学活动(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摄)
针对中小学生,马氏庄园精心设计了三大研学主题:红色革命游带你探访刘邓大军临时作战指挥部旧址,在枪炮痕迹中聆听烽火故事,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古建瑰宝游以趣味互动解锁“建筑密码”,看斗拱如何承重、木雕暗藏哪些寓意,教会孩子珍视文化遗产;家风文化游聚焦进士文化与家训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让良好品德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心。
马氏庄园里,唱红歌、经典诵读、手绘福瑞牌等体验活动热闹非凡,情景剧《马丕瑶审簸箕》更以诙谐演绎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玩中读史、在悟中传承,这才是文化研学的意义。”马氏庄园市场营销部部长王思琪说,未来,他们将持续创新载体,让老庄园焕发新活力。

资料图
汤阴的岳飞庙与羑里城,是民俗文化的另一扇窗。6月10日至8月31日,全国2025年中、高考考生参观岳飞庙景区免首道门票,参观羑里城景区免门票。
岳飞庙内,古柏苍劲,“精忠报国”的匾额熠熠生辉。游客驻足于岳飞手书的《出师表》前,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感受“还我河山”的壮志豪情,让忠勇爱国的精神浸润心灵。
步入羑里城,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监狱,也是周易文化的发源地。游客可循着周文王演易的足迹,在八卦阵中探寻阴阳相生的奥秘,看古人如何从天地运行中提炼处世智慧。触摸着斑驳的城墙,仿佛能听见跨越3000年的哲思回响。
夜游狂欢活动 点燃夏夜激情
华灯初上,安阳成功切换“夜间模式”,一场夜幕下的狂欢在古都燃情上演。
今年暑期,安阳各大景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出一系列夜游活动,让古老的殷商文明与现代潮流元素碰撞出灿烂火花。

资料图
夜幕降临,洹河两岸霓虹初上。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一场场夜间演艺活动正在上演。民国街区的旗袍秀、国潮音乐会、“小镇有戏”等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数百名游客围着水池尽情泼水狂欢,水花四溅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夏日限定狂欢”活动于6月20日开启,泼水狂欢、美食摊位、动感音乐与电音巴士等让游客在炎炎夏日感受别样清凉。
仓巷街、县前街、西大街……这些经过保护修复的历史街区,在保留古城文化底蕴的同时“炼”成一个又一个网红新街。它们连点成片,各具特色,成了游客夜游攻略上的新成员。

《太行·红日》演出现场(资料图)
在太行山下,每天晚上8时,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林州号子“开山咯”——大型实景演出《太行·红日》便如约开始演出。舞台上,1000余个追光灯如银河般倾泻而下,让观众心系峭壁之上腰系绳索、挥锤凿石的“修渠人”,为他们的安全揪心;数字投影勾勒出的滔滔漳河浪花翻涌,威亚悬吊的“精卫”凌空展翅,无不令人心神激荡。
这个夏天,安阳的夜游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夜间生活,更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流量到留量再到增量,安阳让新“夜”态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力。
研学教育之旅 收获知识与成长
红旗渠畔,少年肩扛大锤、推着小推车的身影与60年前修渠者的剪影重叠;殷墟博物馆内,孩子趴在青铜器展柜前踮脚追问,触摸着洹水之滨沉淀的3000年文明密码……
今年暑期,安阳研学游的热度和气温一样“热得发烫”。这座千年古都凭借独特的博物馆集群优势,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暑期研学的热门之选,日均接待团队数十个。

游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拾趣方块字——青少年科普体验展”互动体验(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摄)
殷墟博物馆推出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观展的研学队伍络绎不绝;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开发的“小小考古家”体验区,孩子用毛刷清理着仿制的青铜器。据统计,殷墟博物馆暑期推出的“跟着馆长看展览”等活动,每期报名人数都爆满。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国潮奇妙营”同样火爆,孩子变身古法小匠人,用3天时间解锁5大非遗体验,学生客流比平常增长了近2倍。在红旗渠纪念馆,研学师生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观看实景演出、参与修渠劳动体验等活动,深刻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涵。

游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打卡盖章(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摄)
如今,在安阳各个博物馆,历史不再沉默于课本,而是通过一场场研学活动“活”了起来。来自珠海的家长程女士专门将孩子的研学地点定在安阳。“我就是想让孩子从文字源头、文明根脉处了解中华文化。”周女士说。来到安阳,她才了解到,安阳有殷商文化寻根、红色经典研学、古城寻梦研学、诗画太行研学、“三圣”之乡研学、黄河寻根研学、航空运动研学、美丽乡村研学8大研学路线。
特色文创产品 传播安阳历史文化
暑期的安阳,各个博物馆与景区的文创店成了游客的打卡新地标。从殷墟博物馆的鸮尊元素干发帽,到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甲骨文笔记本,1000余款融合本土文化的文创产品以鲜活创意让安阳的历史文化“可触摸、可带走”,成为游客行囊中最特别的记忆载体。
8月27日,殷墟博物馆的文创店内,排队结账的队伍蜿蜒至店外。玻璃展柜里,以妇好鸮尊为灵感设计的干发帽呆萌俏皮,商纹饰雨伞将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转化为时尚图案,殷墟博物馆馆建造型的吊坠冰箱贴则浓缩了遗址的厚重气息。

游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创店购买商品(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 摄)
这里的“小仓颉”盲盒是孩子的最爱,拆开后可能收获举着竹简的“小仓颉”,或是捧着甲骨的“小卜官”;甲骨文字田园立体拼图则让游客通过动手拼装,读懂古老文字与农耕文明的关联。工作人员介绍,暑期,甲骨文系列文创销量同比增长近三成,成为传播文字文化的“移动窗口”。
从文峰塔元素的透光书签到融合殷墟、红旗渠元素的雕刻版手账本,从千字甲骨文系列邮票到融入太行山水意象的丝巾……安阳各景区、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已超1000款,涵盖家居、文具、饰品等品类。它们或提取文物纹样,或融入历史故事,或嫁接现代审美,让游客带走的不仅是纪念品,更是对安阳3000年文明的具象记忆。
网友有话
强化文化深度体验
网友“天涯”:安阳文化底蕴深厚,应在文旅活动中强化文化深度体验。例如,在殷墟景区增设甲骨文互动体验区,不仅有刻写体验,还能通过AR技术展示甲骨文的演变,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殷商文化魅力。在红旗渠景区,除了参观,还可组织游客参与模拟修渠活动,体验当年修渠的艰辛,深刻领会红旗渠精神。
优化旅游交通网络
网友“苍茫大地”:尽管安阳一直在推进旅游交通建设,但仍有提升空间。在市区内可开通更多旅游专线,串联主要景区,实现无缝对接,同时优化景区周边交通管理,在旅游旺季增设临时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题,确保游客出行畅通。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网友“奇异果果”: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考核。在景区内设置更多便民服务点,提供饮用水、急救药品等。同时,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游客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创新文旅体验项目
网友“飞屋环游”:增加沉浸式体验项目,如在殷墟景区开展《再现·大邑商》演出,让游客穿越时空亲历商代风云;推出更多互动体验项目,在各景区设置手工制作、文化体验等活动,如甲骨文字雕刻、传统编织等,让游客参与,提升游玩乐趣。
完善交通与导览链
网友“蚵仔煎”:建议完善市区—景区—场馆“零换乘”动线,形成“预约制+远端停车+接驳”闭环,增加多语种智慧讲解与导览小程序。
加强文旅宣传推广
网友“旺旺”: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应注重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如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展示安阳文旅特色,吸引年轻游客群体,同时邀请网红达人来安体验,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安阳文旅的知名度。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