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闲置的包头金街与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如今成了人流如织的文旅新地标!它们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更成为传承历史、促进融合的典范。这场华丽蜕变背后的“包头范式”,值得一看。
在东河区,两处沉寂多年的建筑群——包头金街和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系统性改造与创新运营,实现了惊人逆袭,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文旅引擎。它们的成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数据说话:空壳变身“聚宝盆”
客流爆棚:改造后的包头金街累计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2025年1月开街的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也已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8万。
消费强劲: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带动消费2434万元,金街自身营收1078.34万元,更带动周边旅游综合收入近2亿元!非遗传承人单日销售额增长数十倍。
活力焕新:两地新增商铺百余家,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间接就业超千人。并与周边景点联动,助力东河区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超428万,旅游消费突破1亿元。
成功密码:文化为魂,运营为骨
这场蜕变并非偶然,其核心在于精准的“文化+运营”策略:
政府搭台,专业唱戏:政府主导顶层设计,聘请一流团队编制活化方案,成立“党建联盟”整合资源,提供高效服务,帮办代办,并严格遵循“原材料、原工艺”修缮文保建筑,留住晋蒙融合特色。
深挖文脉,活态呈现:复原“王家大院”等晋商宅院,策划实景剧、民俗巡游重现“走西口”历史。金街以老包头“九行十六社”为基底,打造“阿金掌柜”NPC互动、晋商主题灯光秀,营造国潮沉浸感。
引入糖画、茶汤、剪纸、中医药等非遗项目,开发“东河有礼”等文创IP,让文化可触可感。
业态融合,精准运营:“一院一特色”走西口街区:引入醋坊、豆腐坊打头阵,未来酒吧、民宿跟上,实现“白天品文化,夜晚享休闲”。
“日游+夜娱”双驱动包头金街:白天老字号美食(烧麦、铜锅涮肉),夜晚摇滚音乐会、全息光影秀,餐饮翻台率假期提升50%。
数字赋能,引爆传播:智慧导览小程序、“扫码听历史”提升体验。“汉服游园会+短视频”在抖音曝光超1亿次,成网红打卡地。与自媒体大V合作,举办“黄河非遗美食月”等大型活动,吸引30万+海内外游客,打响全国知名度。
社区参与,共建共享:发动居民、学生参与演出、导览,形成“主客共享”的活力生态。
金街与走西口街区的成功,验证了“文化为魂、运营为骨、创新为翼”的活化逻辑,即“包头范式”:以历史建筑为载体,用文化叙事激活情感;以政策创新为杠杆,撬动专业力量参与;以业态融合为引擎,构建多元消费场景;以数字技术为纽带,链接传统与现代。最终实现了建筑重生、文化复兴、经济振兴的三赢目标。
东河区的实践证明,闲置资源并非负担,而是潜力巨大的宝藏。用对方法,找准灵魂,“空壳”也能蜕变为激活城市、传承文脉的“聚宝盆”。
文:梁玉婷(奔腾融媒)
杨菲菲(区文旅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