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10点,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景区,清脆的开城锣声与宏亮的“圣旨到”响彻街巷,大型实景演出《迎圣驾》拉开一天的文旅序幕;11点,高平市喜镇苏庄景区里,红楹联、红灯笼交织出喜庆氛围,一场中式婚礼演出正还原传统婚嫁的热闹场景;
下午3点,陵川县有“太行小江南”之称的武家湾村里,“水上狂欢+森林氧吧”为游客驱散夏日燥热;夜幕降临,城区司徒小镇的《千年铁魂》准时上演,1600多度的高温铁水在匠人手中飞溅,化作漫天璀璨“烟花”……
皇城相府大型实景演出《迎圣驾》。人民网 马梦迪摄
从晨光熹微到繁星满天,行山、看水、赏古建的旅程,勾勒出晋城文旅康养的独特魅力。如今,越来越多游客走进这座山西东南隅的城市,开启一场以康养为主题的微度假。
在晋城市民眼中,家乡五年间实现了蝶变;在外地游客心中,晋城的差异化特色令人难忘。过去五年,围绕打造“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城市文旅品牌,晋城六县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共同“聚”起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全域布局:打破边界,六县区共筑“一盘棋”
在晋城六县区中,阳城县文旅产业起步早、基础实,拥有全市唯一的5A级景区——皇城相府。依托“东方古堡”与“帝师故里”两大核心标识,皇城相府持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资源协同开发,如今已形成涵盖六大景区、七座酒店、百余家民宿客栈,融城堡、山水、田园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构建起“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
游客既能在皇城相府感受帝师府邸的恢弘,也能在郭峪古城的街巷中品味烟火,在海会书院触摸唐宋文物的温度,或是在华阳山森林公园徒步、九女仙湖泛舟……这一“大景区”战略让阳城文旅焕发新活力,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与阳城不同,陵川县文旅康养产业起步较晚,却精准抓住“好山好水好空气”的优势,打出“清凉经济牌”。围绕“山地康养”主题,陵川以“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建设为核心,按照“一宿一主题、一宿一特色”标准,培育出“森林康养”“旅居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多元民宿业态。如今,陵川仅精品民宿就达34家,带动全县近700家民宿发展;今年前半年,旅客过夜人次达124.64万,同比增长70.11%,暑期“一房难求”更成常态。
高平喜镇苏庄。人民网 马梦迪摄
不止阳城与陵川,晋城六县区各有专攻:高平通过“有喜”“有福”“有礼”“有乐”“有戏”等系列品牌,推进古村活化利用;城区以产业集聚提振消费、发展夜经济;沁水探索“政府资金建配套、民间资本做业态”新模式;泽州以“演艺+文旅”打造“跟着演唱会去旅行”IP……
正是这种差异化布局,让晋城从局部探索走向全域发展,成为山西省首个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级市,全市域真正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产业焕新:从“资源禀赋”到“品牌赋能”
“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循着古老民谣,走进泽州县大阳镇,26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下,城池寨堡、官宅商居、楼阁津梁星罗棋布。
作为晋城“百村百院”工程的示范项目,大阳镇通过“整治入市、租赁流转、作价入股、自我盘活”四种模式,让6个村的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沉寂的资源变成活化的资产、流动的资本,村民变股民,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壮大。
“百村百院”工程是晋城文旅康养布局的重要支撑,自2020年启动以来,依托古堡文化与山水资源,以“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为牵引,优选129个村落、108个明清院落打造康养项目。目前,工程已建成83个康养特色村和50个院落,今年年底即将收官,不仅让老院落变身民宿、沉寂村庄重焕活力,更推动“康养+”多业态融合发展。
高平釜山村。人民网 马梦迪摄
大阳镇的蜕变并非个例。泽州县高都镇保福村,闲置明清古院落被盘活为“院院是直播间、坊坊是打卡地”的“一院十八坊”;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400多棵百年老梨树串联起“春季赏花、秋季品果”的特色产业链,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良性互动……高平釜山村、陵川丈河村、沁水下沃泉村等一大批康养特色村成为网红打卡点,成为产业发展新热点。
同样是2020年,晋城迎来文旅康养产业的重要节点——成为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并成功举办第一届大会。此后,晋城市将“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写入城市“六大战略定位”和“十件大事”,连续五年举办康养产业大会,在全方位展示晋城康养优势与发展成果的同时,知名院士专家聚首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不断破题“旅游+”“康养+”发展课题,为行业发展贡献山西智慧和晋城路径。
未来之路:锚定“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盘点晋城文旅来时路,过去五年,百村百院、景区创建、文物保护等前期工作已筑牢基础;下一个五年,晋城文旅将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今年6月12日,全市召开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议全面盘点工作历史、现状、成绩与不足,清晰勾勒出未来晋城文旅发展脉络。
司徒小镇打铁花。人民网 卢鹏宇摄
“单讲文旅,晋城资源不是全国最好;单论康养,也不是全国特色最鲜明,但‘文旅+康养’的结合,正是晋城的核心优势。”基于这一清醒认知,晋城锚定“文旅康养第一城”目标,围绕特色引领、保护利用、场景业态、营销模式、服务管理、保障体系六大方向,列出38项重点任务,并成立涵盖全市市直单位的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举全市之力推进落实。
细看38项任务,可以发现,建设类项目比重明显减少——经过10年大规模建设,晋城文旅硬件已较为完善,下一步将聚焦“经营提升”:优化现有产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同时推动宣传营销、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眼下,晋城正开展全市文旅资源普查,同时将摇滚编年史超级演唱会、林丹杯羽毛球赛等活动嵌入文旅场景;梳理出133条精品旅游线路,按资源类型、四季特色、康养需求等分类,为不同客群匹配住宿、美食等服务;同时推进各县景区提级,力争实现文旅品质再升级。
晋城市摇滚编年史超级演唱会现场。人民网 张超宁摄
未来,晋城将以“六全”为纲领,开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全市域布局上,持续完善“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全链条推动上,不断丰富“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精品线路”的产品供给体系。
在全方位提质上,深入实施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切实做到“旅游满意在晋城”。
在全要素保障上,着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全产业生态。
在全龄化康养上,继续深化拓展“8种康养模式”,创新推出古堡游、古建游、文博游、民俗游等新玩法,借势发展文创、动漫、文化演艺等产业,更好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
在全媒体宣传上,构建传媒矩阵,办好精品赛事活动,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城市群等重点区域开展营销,发挥文旅康养城市联盟作用。
从皇城相府的晨钟暮鼓,到松庙民宿的星空夜话;从铁炉贡梨的甘甜,到司徒铁花的绚烂——晋城以全域为幕、以六县区为笔,书写着“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最诗意的注脚。在这里,没有配角,每个村庄都是文旅传奇的主角,每寸山水都在诉说着康养中国的未来。
武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