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寻味星球
uu们,阿球又在四川一带发现了一座宝藏小城!

其实这座城已在阿球的游玩清单上躺了很久。
一是因为去年那部口碑极佳的电影《走走停停》就是在这里取景;二是因为听说有人花一块钱就能逛遍全城,还能玩得津津有味!(当地物价极低,坐上1元公交,就能逛到大梯巷、三八街等梯坎文化区。)

它就是——四川内江。内江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沱江穿城而过,将这座城市分为南北两岸。
因历史上盛产蔗糖,内江得名“甜城”,曾是全国重要的糖业基地,甜蜜的基因早已深植于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因为电影《走走停停》在此取景,内江这座小城渐渐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导演选中这里不是没有理由的:
内江老城保持着难得的生活质感,大梯巷的陡峭蜿蜒,天津街的市井烟火,三八街的老式建筑,都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漫步内江老城,仿佛走进了一部老电影。
石板路、红砖老房、蜿蜒的梯坎,处处透着岁月的痕迹。理发店的老师傅还在用着传统的剃刀,副食店里的玻璃罐装着彩色的糖果,一切都慢得恰到好处。


内江的味道,就像它的别称“甜城”一样,带着多重滋味。
这里的美食既有川菜的热辣鲜香,又因糖业历史而多了一份细腻的甜味。甜与辣的交融,造就了内江人独特的味觉记忆。
内江人的清晨,是被牛肉面的香气唤醒的。这家邓莉三三,是开了多年的老面馆,是许多内江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面条入口劲道爽滑,汤头麻辣鲜香,牛肉炖得软烂入味,最妙的是那勺店家自制的辣椒油,香而不燥,为整碗面注入了灵魂。

在内江,不能不尝的就是酥枣兔。这家马氏酥枣兔是当地的老字号,门面不大,却是许多内江人记忆中的味道。
酥枣兔选用新鲜的兔肉,经过腌制、风干、油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兔肉外酥里嫩,入口先是香脆的外皮,随后是鲜嫩多汁的肉质,回味无穷。
在内江,想找地道的拌菜,老饕都会指向「幺姑拌菜」。必点的蘸水兔是当家花旦。兔肉嫩而不柴,浸在秘制红油蘸水里,麻辣鲜香,毫无土腥味。
阿球强推加一份酸辣豇豆,其酸爽脆嫩的口感与红油的香辣堪称天作之合,是意想不到的味觉高潮。

阿球在内江呆了三天,我完全被这座小城的魅力征服。
它不像其他旅游城市那样喧嚣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味道。

漫步,看老人们喝茶打牌,听他们用当地方言闲聊;傍晚在沱江边散步,看夕阳西下,江面泛起金色的波光;晚上则钻进小巷子里,寻找那些藏在市井中的美味。
现在成都到内江只需40min高铁,找个周末,快来这座甜美小城逛逛老街,尝尝美食,感受慢节奏的生活吧~
01 钻进热气腾腾的早餐江湖
·邓莉三三正宗牛肉面庄

为了吃邓莉三三牛肉面,阿球特意起了个大早。七点半到店时,屋里已经坐满了人,不少人拿着矮板凳坐在街边吃,热气腾腾的面香混着说话声,正是内江早餐该有的样子。
纠结了半天汤面还是干拌,最后选了干拌红烧牛肉面。面端上来得快,细得像豆腐皮,上面堆着四五坨大牛肉,还撒了把糊辣椒,焦香扑鼻。


面条挂着红油,裹着红烧牛肉的卤香,吃起来油香油香的,最后舌尖还留着点麻味。牛肉炖得软烂,连牛筋都入口即化。
同行的朋友点了鳝鱼面,尝了一口发现汤底很平淡,不鲜不辣也不麻,全靠桌上的小米辣和大头菜提味。加了两勺小米辣后,瞬间就有了魂。

后来又试了干拌肥肠面,细碱水面确实挂味儿,而且浇头种类多,还有米线、水粉可以选。
看着街边陆续来吃面的人,忽然觉得这种坐在矮板凳上的烟火气,比面本身更让人记挂。
·白马镇豆花

听内江朋友说 :吃豆花要去白马镇,阿球周末特意开车半小时赶过去。
按导航找到。门口树木长得茂盛,白墙水泥地,是典型的市井小店。店外街道还加了一溜桌椅,坐满了吃豆花饭的人,热闹得很。

店里只卖三样菜:豆花、烧白、凉拌卤牛肉,样样都是招牌,点单干脆,上得也快。
8块钱一碗的富顺豆花,嫩得像水,用筷子夹要轻手轻脚,闻着有老磨磨出的豆香,我先舀了勺告水喝,清爽的豆味明显。
蘸佐料更好吃,新鲜海椒做的蘸料,香而不辣,裹着豆花吃,嫩滑细腻,一口就上头。

烧白性价比很惊喜,肥瘦相间,入口即化,一点不腻,瘦肉也不卡牙,底下垫的冬菜尖吸满了油香,拌着米饭能吃两大碗。
凉拌卤牛肉,带筋的部位也嚼着不费劲,卤得很入味,糍粑海椒做的佐料是灵魂,哪怕肉吃完了,夹一筷子辣油拌米饭都香。
店里翻台很快,虽然人多却不挤,老板和服务员态度简单直接,不敷衍也不客套。听邻桌说,有人从十几块钱一斤的牛肉吃到现在,价格涨了,味道却没变。
03 走街串巷寻觅地道小吃
·内江特产马氏酥枣兔

到内江的第一天,就追着本地人问必吃特产是什么,十有八九都指向 “马氏酥枣兔”。
我们按着地址找到,店在老火车站广场旁边,不算起眼,却透着老铺子的扎实。柜里摆着红亮的兔子,裹着厚厚的芝麻,离老远就闻见香。


老板说这是家老店,还上过央视专访,听着就更期待了。阿球拆开酥枣兔,色泽红得像枣,皮酥得掉渣,内里的兔肉却嫩得很。
不柴不塞牙,原味的咸香刚好,芝麻的醇味混着肉香,层次很丰富。后来才知道这还是非遗手艺,难怪吃着比普通卤兔多了股讲究劲儿。
配着米饭吃,不知不觉就扒了两碗,晚上倒点小酒,就着啃,又格外下酒。真是又费饭又费酒的宝贝。
闲聊时得知,店里的兔兔几乎都是每天现做,几十年的老方子没变过,连芝麻都是挑的本地的,怪不得这么好吃。
·李记锅魁王

每次回内江,阿球总惦记着李记锅魁王。说不上它是最好吃的,但一段时间不吃就心痒。
队伍能排到街角,但更多是从外地回来的老乡,手里拎着行李就往队伍里扎,嘴里念叨着: “就好这口”。


这家店开了40年,我从摊摊儿吃到门面,看着锅魁从两三块涨到五六块,种类也从猪肉、红糖两种,添了牛肉馅的。
揉面的叔叔记性特别好,再忙都能记得谁要双臊、谁要双糖,不用记单子也不会乱;烤锅魁的阿姨守着炉子,手在高温铁板上翻来翻去,早练出了耐热的本事。

我最爱的还是红糖锅魁。阿姨把面团擀开,裹上满满的红糖,贴进炉子里烤。
刚出炉的锅魁泡酥酥的,咬一口,红糖会顺着指缝流出来,甜得正正好,不齁人,面香混着糖香,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肉馅锅魁我喜欢放凉了吃,没那么油,外皮更脆,猪肉馅的咸香慢慢散开,牛肉馅的还带点微辣。
最让人放心的是,食材都摆在明处,油是清亮的,肉是新鲜的,是让人吃一次就忘不掉的老味道。
04 各式烟火小炒 藏着本地人的日常滋味
·幺姑拌菜

听内江朋友说幺姑拌菜开了多年,是本地人的饮食根据地。
嬢嬢推荐了蘸水兔,阿球又忍不住加了我最爱的缸豆角, 红油亮汪汪的,撒着葱花和芝麻。先夹一筷子缸豆角,酸脆爽口,裹着红油的香,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蘸水兔的肉嫩得很,蘸着调好的料汁吃,鲜辣入味,一点不腥。


想着多尝几种口味,又点了红烧排骨和火爆腰花。排骨炖得软烂,啃起来不费牙,汤汁浓稠得能挂在骨头上;
腰花切得薄,炒得够嫩,没有腥味,配着青椒的香,特别下饭。

每道菜分量很实在,两个菜就占半个桌子,性价比直接拉满,难怪本地人常来。
走出店时,已经有客人陆续来占位子,嬢嬢们的笑声和炒菜的滋啦声混在一起,满是市井的热闹。
·多多味

川南行的最后一顿晚饭选在多多味,整条街都是老馆子,多多味的门店就占了好几个,看着热闹就钻了进去。
先点了招牌凉拌核桃肉,又选了朋友推荐的沾水带皮兔,想着解腻再加份凉拌米凉粉和花生米。老板动作麻利,抓菜、拌料一气呵成,红油泼上去的瞬间,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先尝了口堂食的核桃肉,调味确实惊艳.咸香中带点微辣,肉嚼着不柴,裹着芝麻的香,配米饭正好。
沾水带皮兔的皮很Q,兔肉嫩,蘸着调好的料汁吃,鲜得很,一点腥味都没有。米凉粉滑溜溜的,酱香味浓,拌着香菜和葱花,清爽开胃。

打包的干拌小肠是特意要的偏辣口,正是我喜欢的攀西干拌味,越嚼越香,配着冰啤酒当夜宵,简直完美。
阿球临走时手里拎着打包盒,还能闻到拌菜的香。这顿内江晚饭,算是给川南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没有花哨的摆盘,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吃,这大概就是老馆子的魔力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