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之行,天梯山石窟是必打卡的核心。这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石窟,被学界尊为“石窟鼻祖”“石窟源头”,地位举足轻重。不过市区前往此处的公共交通颇为不便:需先到汽车总站乘车,在距景区2公里处下车后,联系工作人员用免费区间车接驳;若游览后想打车去白塔寺,更是难寻车辆——这也让包车成为串联行程的最优解。
9月7日,选择包车出行,串联起武威天梯山石窟、乌鞘岭、抓喜秀龙草原与白塔寺四大景点,既解决了分散景点的交通难题,也让一日行程高效又充实。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因兴建黄羊河水库,天梯山石窟洞窟群面临淹没风险,窟内塑像、壁画等珍贵文物于1959年被迁移至甘肃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妥善保护。
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是大佛窟内高28米的释迦牟尼主尊造像,左右辅以6尊神态逼真、形象各异的造像;窟前碧波荡漾,山水与佛景交融,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奇景。
武威博物馆《天梯神韵 凉州佛光——天梯山石窟专题展》,让更多人得以窥见其历史神韵。
离开石窟,我们前往乌鞘岭。这里地处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咽喉、古丝绸之路的天然关隘,更是河西走廊的起点,地理与历史意义双重厚重。
汉、明长城海拔最高段在乌鞘岭相会,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唐玄奘西行取经、左宗棠收复新疆,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足迹。
沿着平缓的木栈道翻过两座小山,便能抵达观景平台——相较于兰州水墨丹霞景区的栈道,这里难度极低,无需过多体力,堪称“小儿科”。
观景台山顶的“三大高原交汇处”标志,更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留念的打卡点。
从乌鞘岭下来,我们驱车前往抓喜秀龙草原。草原上遍布蒙古包,是游客休闲吃喝的好去处,但若想拍照打卡则稍显逊色。恰逢当日天气不佳,天空风起云涌,雨意渐浓,我们便未多停留,上车继续前往当日最后一站;凉州白塔寺。
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皇子阔端举行“凉州会谈”,达成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条件,终结了西藏近四百年的混乱局面。
萨迦班智达.贡噶哥坚赞(1180-1251),简称萨班,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4代宗教领袖,著名佛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历史上“凉州会盟”商谈的核心人物。
“凉州会谈”纪念馆展示了“凉州会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馆内中央为萨班画像,两面展窗陈列著名《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
1251年萨班圆寂,阔端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悼祭活动,并修建了高约42.7米的藏式喇嘛灵骨塔1座,周围环绕着高低不等的白塔99座,白塔寺因此又被称为百塔寺。后塔地震被毁。
如今,萨班灵骨复原大塔,居于整个塔林的中心,为仿元代藏传佛教嘎当觉顿式大塔,整个塔林中最高的一座,通高35.28米,是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依照元代萨班灵骨塔塔基而仿建。
走出白塔寺,也为我们这次包车一日游划上圆满的句号。
左为八旬老人,中间为黄色上衣为罗大姐,右二司机谢师傅
后记:一场始料未及的际遇之缘
此次武威之行的包车一日游,本是计划之外的行程,却成了旅途中最意外的温暖馈赠,一场名副其实的“际遇之缘”。
抵达武威的第二日中午,我在打车时回宾馆的途中,随口向司机谢师傅询问明日前往天梯山石窟的包车或拼车事宜。未曾想,缘分竟来得如此猝不及防——谢师傅说,前一天刚接下三位游客的订单,目的地、出行时间与我差不多,只是明日多了乌鞘岭和抓喜秀龙两个地方。“我帮你问问他们,看愿不愿意一起拼车。”他主动提议。当晚,谢师傅打来电话,告知对方三人同意,这场同行之约就此敲定。
来自四川的罗大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57岁的她已退休,每年都会陪伴家中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游遍全国美景。为了让老人出行舒适,她凡事都想得格外周全:每次出发前,都会提前半个月规划好全程行程,更会早早抢订火车下铺,只为减少老人旅途的奔波。
两位老人的状态更让人惊喜。平日里,他们不仅有打乒乓球的爱好,还坚持收看中央新闻,生活充实又规律。
罗大姐身后,就是两位八旬老人下山的场景
若用“健步如飞”形容两位八旬长者,丝毫不显夸张。记得在乌鞘岭下山时,他们脚步轻快,甚至比我走得还要从容;到了其他景区,每当有游客得知他们的年龄,再看到这般硬朗的身体状态,无不发出惊叹与赞叹之声。
这场因拼车而起的缘分,让我遇见了孝顺的罗大姐与精神矍铄的老人,还有心地善良遇事随和的谢师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