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脊背发凉的,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梅里雪山,那地方在云南德钦县,海拔高得吓人,主峰卡瓦格博有6740米高,到现在都没人爬上去过。1990年年底,一支中日联合的登山队,总共17个人,打算征服这座山,结果全军覆没。七年后的1998年,才在山脚下找到他们的遗体和东西,其中一本日记里写的那些话,让人看了直起鸡皮疙瘩。日记是日方队员佐藤的,上面潦草地记着“夜幕降临,他们快来了,我们错了,快救救我”,就这么几句,透着股绝望劲儿。整个事件不是啥传说,是实打实的登山史上的惨案,排第二大山难,仅次于那次更大的。
先说说背景吧。日本登山协会从1986年就开始琢磨这个事儿,他们想挑战中国境内还没被爬过的最高峰,当时梅里雪山就是目标。中国那边经过考虑,同意了联合行动。双方选人,组队,中方6人,日方11人。中方队长叫宋志义,是个老登山手,经验足;日方副队长井上治郎,是气象专家,也带队过不少次。其他队员包括笹仓俊一、儿玉裕介啥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平均年龄三十出头,大多爬过高海拔山。队伍在北京开了壮行会,宋志义还发了言,说要为两国友谊添砖加瓦,顺便证明人类能战胜自然。听起来挺振奋人心的,但后来事实证明,大自然不是那么好惹的。
他们1990年11月下旬在昆明碰头,带了一堆先进装备,氧气瓶、冰镐、绳索啥的,全都检查过。12月初到德钦县,当地藏族人一开始还挺客气,用青稞酒和哈达欢迎。但一聊起爬山,村民就变脸了。村长索南带头说,这山是卡瓦格博,是守护神,不能乱爬,会招灾。藏民信这个,山对他们来说是信仰的一部分,不是单纯的石头堆。两万多藏民自发聚在山脚,诵经祈福,就是想劝阻队伍。宋志义和井上治郎听了劝,但没改计划,他们觉得这是迷信,科学准备能搞定。结果队伍还是出发了,没把当地人的话当回事。这点上,他们确实有点自负,没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导致后来藏民对救援也不太积极。
登山过程从12月中旬开始,先在海拔3500米建大本营,然后一步步往上,一号营地4100米,二号4500米,三号5100米,四号5900米。天气多变,风雪大,但他们推进顺利。12月28日,分小组冲顶,一组到6470米,只剩270米到峰顶,但暴风雪来了,能见度低,温度掉得快。宋志义下令撤退,先回四号营地,又下到三号营地集中。那里海拔5100米,17人挤帐篷,食物有限,燃料也省着用。夜里风雪不停,1月1日到3日,雪积得厚,他们得定时铲雪。1月3日晚,宋志义用对讲机联系大本营,信号干扰严重,杂音里像有喊叫声,然后彻底断联。大本营察觉不对,1月4日报告上级,中方从拉萨派救援,日方也来人。
救援队顶风雪搜,沿路线戳雪层,喊名字,但啥都没找着。空军飞机飞过,拍照片显示三号营地被雪崩埋了。结合物资情况,1月22日判定全员遇难,停搜。这次山难震惊登山界,17人无一幸免,原因主要是雪崩,营地靠近山脊,暴雪持续引发。事后分析,选址有风险,气候变幻加剧灾害。中日双方设纪念碑,家属去德钦吊唁。藏民后来参与遗体搜寻,1998年7月,在明永冰川3800米牧场找到散落物品,背包、冰镐啥的。接着几年,16具遗体运下,安葬山脚。最后一具到2013年才找到,日本登山者小林尚礼坚持搜寻23年,建起和当地藏民的联系。
小林尚礼这人挺特别的,当年他是京都大学登山社的,没上山,但两个好友笹仓和儿玉死了。他从1998年起,每年去梅里雪山搜遗体,起初藏民不待见日本人,因为山难后他们觉得是冒犯神山。但小林坚持,学藏语,帮当地建学校,渐渐赢得信任。藏民带他找东西,他也尊重当地习俗,不再提爬山。2001年中国禁登梅里雪山,部分因文化考虑,也为安全。小林的书《梅里雪山,寻找17位失踪的朋友》出了中文版,讲搜寻过程和对山的敬畏。整个事件让人们反思,人和大自然的界限在哪,科学再牛,也得承认有些地方碰不得。
日记那事儿最诡异,佐藤的笔记到1月3日止,字迹乱,显示极度恐惧。内容不是啥超自然,就是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幻觉或绝望。登山史上类似记录不少,高海拔缺氧、寒冷、压力大,容易产生幻听幻视。队员们前几天就听到风里像婴儿哭、女人叫啥的,但科学解释是风声扭曲或高原反应。女队员北井清子发高烧,说胡话,重复“他们要来了,快回家”。这些加剧恐慌,但本质是生理反应,不是鬼神。七年日记曝光,媒体炒作,添油加醋,说成诅咒啥的,但事实是雪崩埋了他们,遗体随冰川移动,1998年才露头。
梅里雪山本身特殊,是横断山脉一部分,三江并流区,生物多样性高。主峰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圣山,信徒每年转山,绕240公里,磕长头祈福。山难前就有禁忌,1902年起多支队伍试过,都失败。1987年日本人考察,没爬;1988年美国队退;1989年日中联合到5500米止。1990-1991这次最惨。事后,1996年又组队,包括小林,但天气坏,没成。从此封山,成了自然保护区,UNESCO世界遗产地。冰川退缩快,明永冰川每年退50米,全球变暖影响大,当地水资源紧缺,生态受威胁。
整个事件的教育意义大,登山不是光靠装备和技术,还得考虑文化和环境。宋志义他们忽略藏民警告,自信过头,结果付出代价。藏民的信仰不是迷信,是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山区生态。相比之下,现代人总想征服一切,忽略平衡。现在旅游开发,德钦飞来寺看山的人多,但得控制,别破坏。事件30多年过去,登山界吸取教训,提升安全标准,用卫星预报天气,选营地更慎重。但梅里雪山仍禁登,提醒大家,有些山注定是看不是爬的。
最后,日记那些话成了标志,提醒冒险的代价。佐藤写下时,肯定没想到七年后曝光,引发讨论。事件不是恐怖故事,是真实教训。登山爱好者看后,得想想值不值。梅里雪山美,但美在远处看,近了就危险。整个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人别太自大,大自然有自己的规矩,破了就得付出。希望以后少点这种悲剧,多点敬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