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充满生机活力。围绕加快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的目标,我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文旅+”,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策划推出主题活动,带动景区接待游客人次、经营收入不断增长,山西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出圈。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跟随仿生机器人逛会展,与“柳宗元”“王勃”形象的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面对面对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起学做木版年画,打卡山西各地的文创好物……不久前举行的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互动体验区打造出超越现实的视觉冲击和沉浸式体验,让人们在观展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今年暑期,晋祠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据统计,2025年7月,晋祠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45.7万人次,门票收入超2041.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85%和35.81%,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从文物“活起来”到文化“火起来”,晋祠的实践印证了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的深度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次客流高峰,更是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让这座千年祠堂式古建园林成为公众心之所向的文化旅游胜地。
高品质供给持续丰富,我省不断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晋剧《成败萧何》、上党梆子《三关排宴》、蒲剧《白蛇传》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创作优秀案例名单”。晋剧《鱼弘虞弘》、音乐剧《李有才板话》等8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话剧《立秋》(明星版)、晋剧《石磨花开》《魏碑往事》、上党梆子《长平纪事》、舞剧《万里茶道》等剧目新立舞台。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梁静凭借在蒲剧《精卫填海》中的出色表现,斩获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至此我省先后有47人、51次摘得梅花奖。群众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扎实开展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惠民工程。
近年来,在加强文物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我省各地不断创新实践,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文化+旅游”产品,正持续推动着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核心吸引物体系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太原以“歌迷经济”点燃消费热潮,大同凭地缘优势成为京津冀避暑优选,运城借根祖文化与忠义文化吸引四海宾朋……三晋大地文旅热潮澎湃,三个热点门户城市立足资源禀赋,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共同推动山西文旅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跨越。
“本来只是为了看演唱会来太原,没想到这座城市给了我这么多惊喜!”今年暑期,来自四川成都的歌迷吴雨桐在社交平台分享喜悦。太原推出一系列贴心福利,歌迷凭演唱会门票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还能免费预约游览晋祠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景点。
演唱会经济对太原文旅消费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综合经济效益。
围绕打造山西旅游热点门户城市这一核心目标,太原市文旅局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一环、一带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和晋阳古城、太原府城、西山、汾河四大旅游板块建设。围绕构建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持续提升晋祠天龙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等级景区创建。今年4月,太原市入选“2025亚洲100经典目的地”“2025中国50艺术瑰宝目的地”“2025中国100经典目的地”3个榜单,太原市位列“五一”假期热度增长显著“网红城市”TOP10。
在已开通直飞曼谷航线的基础上,大同于今年5月20日开通直飞香港航线,6月3日开通直飞乌兰巴托航线,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功能。针对京津冀蒙自驾来大同游客较多的实际,全面优化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服务质量。
锚定“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和“文化之城”目标定位,大同大力实施“文化强市”转型发展战略,在核心吸引物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发力,云冈石窟、恒山景区、大同古城、长城是大同聚力推动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建设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核心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大同参观体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盛夏时节,运城盐湖22号堤温馨而激昂,上千名市民游客汇聚在此,齐声唱响时代旋律。
围绕“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目标,运城坚持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的融合发展路径,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按照“城市+核心景区+旅游廊道”模式,近年来我省全力构建旅游核心吸引物体系,打造太原、大同、运城三个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和旅游名城名县名镇,形成具有地域标识性的文化IP。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名城名县名镇,组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筹划旅游名县培育试点工作。持续做大景区评定储备总盘,实施A级景区县域破零行动。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梯队建设,加快推进高品质旅游度假区建设。
同时,我省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去年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连通全省11市113个县(市、区),覆盖5630个村庄,串联起970多个旅游景区和景点,同步建成驿站、观景台、标志标识等配套设施,努力突破山西景点分散、交通不便的发展瓶颈。
推动多元业态融合
“文旅+”释放新活力
漫步今日的三晋大地,各种文旅新场景如雨后春笋,多样的活动让人应接不暇。
8月29日晚,“数智赋能晋享山河”2025数字文旅品牌创新嘉年华暨“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启动仪式在太原植物园举行。“壁上丹青”数字壁画展、“AR山西古建路书”大空间体验区、“何以文明”移动博物馆、MR铁佛寺“诸天宇宙”沉浸空间等数字文旅项目亮相,通过创新技术将山西古建、壁画等文化资源数字化呈现,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科技+文旅”的独特魅力。
牛心温村,位于晋城阳城县析城山的核心区,今年暑期,村里别具一格的森林小屋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当地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开展文旅+康养,融合了旅游、健康、养老、养生、体育、文化、休闲等诸多产业,既是文旅消费升级的新需求,也是绿色高端的新产业。
近年来,我省各地锚定文旅高质量发展航向,提升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创新性消费业态和场景,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多领域频频发力,多业态融合持续深化,“文旅+”释放新活力。
为提振文旅消费,省文旅厅会同相关部门优化入境旅游服务,树立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推荐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明清商业文化街、晋城市阳城县郭峪古城旅游休闲街区2家单位申报2025年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荐又见平遥文化产业园等8个案例申报文旅产业赋能城市发展典型。晋中市昔阳县和太原市娄烦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有序发展红色旅游,发展冰雪旅游,编制我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布全省春季乡村旅游线路,其中阳泉市“春花烂漫 古韵新生”旅游线路入选“花期乡遇”主题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我省还加快智慧景区建设,组织开展全省智慧景区建设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发布全省智慧景区建设优秀解决方案,驱动全省旅游景区提升智慧管理、服务、体验水平。
与此同时,各地通过挖掘山西特色文旅资源,运用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技术打造一批沉浸式夜游、展览、演艺等数字文旅新场景新空间。
以山河为卷、文化为墨,山西文旅业正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来源:山西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