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因着“四平战役”被称为“英雄城”,其“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与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单从“吉C”车牌就足见其“C位”底蕴,但四平市的另一个更悠久的显赫的“历史隐藏身份”却鲜有人知。


叶赫古城,一座明末海西女真叶赫部落的王城遗址,是“国保”也是“4A”旅游景区。这里走出了满清两代太后,其中最有分量的一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孝慈高皇后——孟古格格。
当地媒体曾刊载:明万历十年,也就是1582年,努尔哈赤为报答叶赫部落城主杨吉努许诺把小女儿孟古格格许配给他,献上八箩筐玉蜀黍(玉米)作为厚礼,叶赫部落因为粮食充足和酿酒更加强大。雍正皇帝的“蜀秫玉黍兼东廧”和乾隆皇帝的“正喜菁葱玉黍滋”,皆对玉米赞不绝口。当年努尔哈赤的“厚礼”,成为如今四平市成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文化之源。
不仅如此,此地的叶赫部落还出了一个名门望族,其很多文化影响至今,这就是纳兰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就出自这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赞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诗词即或穿过三百年的光阴,依旧是文人心中的“白月光”。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官至中堂。
纳兰明珠是清代史上权臣升迁速度较快,政绩较为突出的一位。按照族谱关系,纳兰明珠是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叶赫最后一位首领金台吉的亲孙子,孝慈高皇后的侄孙,高贵的出身就是一张VIP入场券,顺治年间纳兰明珠以侍卫身份升迁内务府郎中,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位优秀的女人,纳兰明珠也不例外,他的夫人是英亲王阿济格之女,按照辈分来说,康熙还要叫明珠一声姑父。光靠家族势力让纳兰明珠升迁是远远不够的,到了康熙三年,能文能武的纳兰明珠很快被皇上赏识,29岁的他成为了内务府总管。明珠聪慧过人,文笔极佳,加上内务府总管一职已经让他成为了皇帝身边人之一。他的官职开始了“火箭式”升迁,从弘文院学士一路到刑部尚书,明珠以为这就是他的官职巅峰时,他的官运又出现了“转折点”。
“三藩”是康熙的眼中钉,皇帝虽然想要撤三藩,但还拿不准主意,并且也想通过此事来探探朝堂上的“风口”,在多数人持反对票时,明珠却选择了少数派,坚定地站在康熙“撤三藩”的立场上。他“详言利害,力主撤藩,与帝意相合”,皇帝很高兴。康熙十六年,授纳兰明珠英武殿大学士一职,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至此,纳兰家出了一位妥妥的“中堂”,后在收付台湾、沙俄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明珠都交付了满意答卷,他也被皇帝戏称“大清万花筒”的能臣。
古代高等官员有很多隐藏福利待遇,比如养私厨、酿私酒等,养厨子很好理解,但为何酿私酒?如果想要消灭敌对势力的高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饮食投毒,私厨和私酒有效的遏制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次,官员们互相做客时,私厨和私酒则充当了“面子工程”,宋代欧阳修好饮酒,他任滑州通判时酿造了私酒,因官得名“冰堂酒”。纳兰明珠也不例外,族中出了“中堂”,应好好纪念此事,族人着手开坊酿酒。但是名字应该起什么好呢?有人建议命名为“中堂酒”。明珠听后哈哈大笑,说到:“此酒为何物所酿?”下人答:“皇上所赐谷物酿造。”明珠说到:“此物乃是太祖所赐,地中所产,是与族运家运密切相关的金‘禾’,我官至中堂,更应感恩祖宗庇佑,行事需更加谦卑谨慎!遂挥笔改名为“禾盅堂”。此后,禾盅堂的名字便开始在达官贵族中流传开来,从京都直到吉林。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因此酒名属“四旧”,在一场文化浩劫中消失。后来,随着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不断深入实践,禾盅堂的名字不知何时被高人指点,又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
据说这个酒还与另外一个故事有关:顺治十五年,顾贞观(字华峰)的好友吴兆骞(字汉槎)因“丁酉江南科场案”吃了官司,顾贞观始终将此事记在心上。顾贞观是何许人也?他是明代东林先生顾宪成的玄孙,被后世赞为“明末清初词家三绝之一”的人物,吴兆骞也非闲人,乃是南明太仆卿吴晋锡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年后,偶然的一次机会,顾贞观在纳兰明珠的府上任塾师,结识了纳兰性德,顾贞观性子也是直了些,他跟纳兰性德熟识后便将吴兆骞的事一股脑的说了出来,纳兰性德听闻后感叹二人友谊,随即泼墨写下《金缕曲》二首赠与顾贞观,并承诺这事“帮定了”!
纳兰性德把此事与父亲纳兰明珠说了,明珠也很感动,便让纳兰性德请顾贞观到府上“坐一坐”。席间,纳兰明珠向顾贞观“暗示”,要办前朝案子可不容易,你得有点诚意,明珠将斟满的一杯禾盅堂酒放在顾贞观面前,对他说,如果你喝了,就说明你有诚意。从不饮酒的顾贞观一脸凝重的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纳兰明珠点点头,说光喝酒诚意不够,你去旁边下跪,跪下去我就办成这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男儿膝下有黄金,顾贞观哪里不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去做,就在跪下的那一霎那,明珠一把搀住顾贞观,示意他落座,此为考验他的真心。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打算前往吉林乌拉举行望祭长白山仪式,在明珠的暗中安排下,将吴兆骞所写的《长白山赋》呈到了皇帝手中,康熙看后很高兴,了解情况后象征性缴了一些费用后免除了他的流放之刑。
吴兆骞获得自由后也到明珠府上“回报恩情”。几年后,吴兆骞与顾贞观因争执产生了一点小摩擦,吴兆骞面红耳赤转身离去。明珠听后叫人请来吴兆骞,将他领到家里两根柱子前,柱子上写着“顾华峰为吴汉槎饮酒处”,另一根柱子上写着“顾华峰为吴汉槎屈膝处”。吴兆骞看完泪流满面,羞愧难当,立即去找顾贞观言归于好。(李品枬 何以琳 何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