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按计划开启“3馆1园”打卡日,目标直指甘肃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敦煌艺术馆与水车博览园。
可刚到甘肃博物馆,我就被眼前的阵仗惊住——原以为早过了“一票难求”的高峰,没成想开馆时间未到,馆外已排起蜿蜒的长队,热度完全超出预期。
本想航拍几张游客扎堆的热闹画面,拿出才发现,昨晚取出的储存卡压根没装回去;紧接着又察觉,充电宝昨晚忘了充电,电量已岌岌可危。一连串小插曲下来,这早晨着实有些“悲催”。
镇馆之宝1;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
2;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仰韶文化代表作。
3;东罗马鎏金银盘。
4;玻璃莲花托盏
5;明肃府本《淳化阁帖》及碑帖刻石。
6;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
7;武威雷台汉墓铜车马仪仗队。
按网上攻略,我本想逐个打卡馆内10大镇馆之宝,问了工作人员,给了几个大概位置,有的说有的展品连他们都没见过,无奈,只能在馆内摸索。
等从甘肃博物馆的6个展厅逛完,已是中午12点半,不敢多耽搁,立刻打车奔赴下一站——甘肃简牍博物馆。
和甘肃博物馆的熙熙攘攘不同,简牍博物馆或许因为小众,游客少得几乎“门可罗雀”,倒多了份清净。
简牍就是纸张发明前中国古人用来书写文字的载体。
张掖都尉棨信”六字,兼具符信功能与官吏身份标识。西汉晚期率意篆书写法,动态线条之清劲刚毅,颇具个性。
镇馆之宝《四时月令诏条》:汉代生态环境保护法令泥墙题记,被誉为“写在墙上的环保法”。
元康四年,悬泉置一名叫时的厨子上报有关悬泉置一年内入鸡,吃鸡的统计。
馆藏近4万枚简牍,包括居延新简、悬泉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等,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
沉浸式逛下来,出馆时已近16点,再打车去敦煌艺术馆,才发现两地几乎在城市两端,赶路耗去不少时间。更遗憾的是,刚进馆不到一小时,就到了闭馆时间,加上逛了大半天,体力也开始告急,只能匆匆一瞥。
索性临时调整计划,打车去马滩湿地公园歇了一小时,又徒步走到黄河楼。坐电梯直达16楼,凭栏远眺兰州城景,看黄河水静静流淌,疲惫感才算消散些;其他楼层的展览则走马观花,没再多停留。
吃过晚饭后回到酒店,已是晚上20点。这一天有计划中的充实,也有突发的小遗憾,倒成了兰州之行里格外鲜活的一段记忆。
话外;如果随身携带无人机入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要求必须寄存。而甘肃博物馆则无这样的要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