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破,东平湖上最后一缕薄雾散去,一声悠长的号角自老湖镇码头上响起——开湖了!
沉寂了数月的湖面霎时苏醒。数百艘渔船如离弦之箭,划开翡翠般的湖面,驶向波光粼粼的深处。岸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们,孩童踮着脚尖,老人眯着眼睛,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些渐渐变小的船影。空气中弥漫着水汽的清新和鱼腥的咸鲜,这是独属于开湖日的气息。
老湖镇的鱼码头此刻最是热闹。木质结构铺就的岸滩被湖水濡湿成深褐色,渔船归来时,这里便成了沸腾的赛场。
“来了!来了!”人群中忽然响起欢呼。第一艘渔船靠岸,满舱的银鳞在朝阳下闪烁跳跃,仿佛一船活蹦乱跳的月光。渔人们古铜色的脸上漾开笑容,他们用粗粝的双手捧起最肥美的鱼儿,接受着乡亲们的祝贺。紧接着,第二艘、第三艘……码头很快被渔获填满。鲤鱼摆尾,草鱼打挺,白鲢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画出小小的彩虹。
交易声、欢笑声、鱼跃声交织成趣。老练的鱼贩一眼便能估出斤两,手指比划间便完成一桩买卖;家庭主妇们跳上渔船,精心挑选着今天的美食。码头一角,几位白发老人坐在自带的小凳上,一边看着热闹,一边回忆着几十年前的开湖盛况。他们说,这鱼码头的青石板下,埋着老湖镇六百年的渔事记忆。
最动人的是那些即将成为各家餐桌美味的鱼儿。一条三十多斤的草鱼被网兜捞出,它最后挣扎了一下,鳞片上还挂着东平湖的水珠。它不会知道,几小时后,它将在葱姜蒜椒的簇拥下,成为一盆热气腾腾的糖醋鱼,被端上某户人家的团圆桌。在那里,它将见证举杯相庆的欢笑,聆听开湖故事被一遍遍讲述。
岸边的水泥平台上,一字排开十几辆大货车,如同静卧的巨兽。五六台橙色吊车伸展钢铁长臂,越过攒动的人头,直接探向满载的渔船。机械的轰鸣声加入人声鼎沸的交响,吊臂轻舒慢卷,网兜起落之间,成千上万尾鲜鱼便如银色的洪流倾泻入货车的大罐之中。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完美交融——老渔民站在船头指挥装卸,年轻人操作着电子秤实时计量,数百年的渔家技艺与现代化物流在此无缝对接。
一艘渔船空了,又一艘满载而归的渔船又靠岸了。于是,丰收曲再次重复上演。湖水轻轻拍岸,仿佛在演奏一首丰收曲。
东平湖开湖,开的不仅是渔汛,更是一方水土与人类的永恒约定。(张子秋/图文)泰安市摄影家协会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