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这样一块领土,两侧被俄罗斯和朝鲜紧紧包围,只能依靠一条宽8米的堤路与内地连接,站在这片土地上,一眼便能望见大海,却永远无法直接触及海边,这便是号称东方第一村的防川村。
防川村是我国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敬信镇的一个下辖村,位于珲春市最南端,处在张鼓峰下,海拔只有3米,是吉林省的最低点。防川村北侧与俄罗斯哈桑镇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豆满江市相望,西侧紧靠着一条宽8米,长888米的洋馆坪路堤与敬信镇相连,防川村是我国唯一一个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朝鲜族村落,站在防川村的龙虎阁观景台上,三国景致尽收眼底,这种“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 的地理特质,也让我国边境线上的坐标点极具辨识度。
更重要的是,防川村还是我国唯一一个处在日本海沿岸的行政村,从这里沿图们江顺势而下,距离出海口只有15公里,但也恰恰因这15公里的距离,导致我国领土无法直接接触日本海海岸,吉林也因此被“围困”成了一个内陆省,然而站在防川村又能一眼远眺日本海,这种近在咫尺却鞭长莫及的感觉甚是令人憋屈。
实际上,在1860年之前,我国在这一地区的领土一直延伸至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防川村所在地区则曾是隋唐时期,“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节点,当时的丝绸、瓷器,通过图们江航道运往日本,又因这里毗邻朝鲜半岛,因此各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商贸走廊。
但自从清朝被迫与沙俄签订《北京条约》后,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我国东北自此失去了漫长海岸线,图们江最后15公里河段也从中朝边界变成了俄朝边界。并且由于清朝的忽视,沙俄在此私自挪动界碑,导致我国在图们江北岸领土被非法侵占,直到1886年清朝官员吴大澂在与沙俄代表勘界时发现问题,据理力争下,将“土”字界碑南移15 华里,同时我国也争取到了从图们江出海航行的权利,但受战争和地缘局势影响,我国在图们江航行处处受限,航行权也形同虚设。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苏联以向 朝鲜运送物资为由,在防川村下游不远处修建了一座跨江铁路桥,这座大桥由于距水面只有7米,仅能通过300吨级以下的小船,导致我国即便在1991年与俄国签订《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次年恢复了中国在图们江的出海权,也无法正常出海。
防川村就这样长期处在一个近海却无法出海的尴尬境地,不过,虽然在历史变迁中,东北地区失去了海岸线,但防川村这种“望海而不得” 的地理张力,反而强化了其作为“东方门户”的象征意义。
并且随着地缘格局的再度变化,我国在图们江出海问题上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去年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决定与朝鲜就这一问题展开建设性对话后,今年4月,俄朝在图们江上的新公路大桥也已经开始建设,新大桥被俄朝视为“战略走廊”关键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尚且没有关于旧桥的处理方式,但也彰显了俄朝在关于我国从图们江出海的积极态度。未来一旦这条通道被打通,防川村将成为中国 “图们江出海梦” 的最前沿,依托图们江,可构建内河港口与陆路口岸相结合的复合型枢纽,东北内陆的粮食、煤炭、装备制造等产品,便能直接通过防川村顺图们江而下,运往日本、韩国以及俄罗斯远东等地区,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促进我国东北地区边境贸易和物流发展。
并且防川村凭借一眼望三国的特殊地理位置,也可与朝鲜罗先经济特区和俄罗斯哈桑区实现联动,打造中俄朝跨境经济走廊,共同促进我国东北的开放振兴,和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