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的斜顶红砖、老茶缸的历史沉淀、老工装的岁月回首、老证书的光辉荣耀……近日,在合肥市蜀山区科企社区香樟雅苑小区内,一处党群服务中心悄然变身。记者在现场看到,昔日的老厂房“摇身一变”,以“香樟雅苑1958红色印记馆”的全新面貌向社会开放。
老厂房的历史沉淀
9月5日,记者来到香樟雅苑1958红色印记馆。从香樟雅苑小区西门进入,不用走多久,就能看到一处红砖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原合肥化工机械厂的一处老厂房。
建筑外侧,有醒目的科企社区香樟雅苑党群服务中心标牌,以“老工厂的记忆”为主题的老照片墙,以及合肥化工机械厂的历史沿革节点展示牌。红砖墙与青翠树木交相辉映,藤蔓垂落新叶,青苔点缀小道,透露出穿越时光的岁月沉淀,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原合肥化工机械厂,曾是安徽省的明星企业,出产的液压设备更是畅销国内外,员工最多时有2000余人。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布局的更新,曾经的厂区逐步搬离,工业基地纷纷拆迁。留下的,是蕴藏在记忆中的老合肥的味道。
为实现城市精神的延续与再生,蜀山区南七街道科企社区通过对香樟雅苑小区化机厂老车间进行改造和利用,并于2023年5月正式启用,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将其打造成党群服务中心。
今年7月,党群服务中心启动第二轮升级,并于近日升级完毕,对外开放。改造升级依旧坚持“新旧相辉”的原则,在保留工业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使其成为集展览、学习、休闲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新地标。
红色印记馆功能上新
“香樟雅苑1958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次改造,注重在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上进行功能提升与审美创新,避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痕迹与文化记忆。如今,这里不仅是廉政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也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协商议事的友好空间。”南七街道科企社区党委书记郑委好介绍。
据了解,本次升级聚焦“廉政教育”与“家风传承”两大主题,新增三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家风家训墙”“廉政大课堂”和“厂史展览厅”,进一步拓展场所的教育功能与文化内涵。
郑委好介绍,“家风家训墙”通过图文、实物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现中华优秀传统家风与清廉文化的当代传承;“廉政大课堂”不仅作为社区居民议事场所,更通过廉洁主题墙面、身边廉洁榜样事迹陈列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厂史展览厅”则集中展示了合肥化工机械厂及周边13家老工厂的历史物件与发展历程,生动再现合肥西南工业区曾经的辉煌岁月。
室外空间同样焕然一新,设置廉政教育基地标识、厂史大事记展墙及多功能运动广场,将工业历史、红色文化、廉洁教育与市民休闲有机结合,实现“寓廉于景、融教于乐”,让居民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文化熏陶。
精神传承的生动课堂
结合此次升级,9月5日,“唤醒工业记忆·传承奋斗精神”老工厂故事宣讲会在香樟雅苑1958红色印记馆举办。
活动中,工作人员带领老工人参观改造升级的现代化党群服务中心,感受“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服务秀带”的蝶变。同时,邀请多位老工人代表讲述工厂的光辉历程、生产场景和工友风貌,分享当年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故事,以此传承奋斗精神,鼓舞新时代奋进者。
“看到这些图片和老物件,让我想起咱们厂子当年的红火岁月。”75岁的化机厂退休职工陶仁好指着墙壁上的厂史画感慨地说。
从热火朝天的化机厂,到荒凉闲置的旧厂房,再到文艺时尚的服务中心……1969年进厂直至退休,陶仁好在厂里工作了36年,见证了化机厂的兴衰,也见证了老厂房的历史变迁。“这次我捐了3个厂里发的老茶杯,我们对工厂的感情很深,捐出来也希望能让下一辈更好地了解老工厂的过去。”
同为化机厂退休职工的社区居民杨秀春也感慨,改造后的厂房焕然一新,令大家很惊喜,以后也会带着孙子多来看一看,给他们讲一讲过去的故事。
据了解,此次改造前,社区充分整合辖区内众多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老兵等宝贵红色资源,通过深入访谈、实物征集、故事挖掘等方式,将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奋斗精神融入展陈内容,使红色印记馆不仅是一座展览馆,更是一座承载集体记忆与精神传承的生动课堂。
同时,该馆也将成为南七街道“红板凳宣讲团”的重要宣讲基地。宣讲团成员将在此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结合馆内丰富的实物与图文资料,讲述红色历史、廉洁故事和优良家风,实现宣讲内容与场馆资源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
活动结束,老工厂的退休职工们纷纷在馆内合影留念,并写下美好的寄语。这片曾经的老工业区域,正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延续历史文脉,唤醒城市红色文化印记,赋予社区新的活力与使命。
合报最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任海怡 通讯员:门传和 高洁 刘亚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