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雾漫过古老的河床时,什子河湾的宋代石基与青瓦白墙的新居渐次苏醒——这里是麻城市张家畈镇余家河村。在亿万年地质运动铸就的磐石之上,一个古老村落正焕发出迈向振兴的全新生机。
山河为证:青石镌刻千年风云
余家河的故事,始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就的坚硬花岗岩河床,塑造了这里独特的地貌。溯溪而上,什子河湾静卧山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印记。据考证,这里曾是宋代麻城县治所在。史料记载,宋端平二年(1235年),为避战乱(史称“狄难”),县治迁至什子山,直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才迁回原址,历时125年。《光绪八年麻城县志》记载:“什子山,在县东七十里,攒峦插汉。宋端平间徙县治于此,后废.避狄难也。”湾子后方的石窟寺(约50平方米)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年间,余氏先祖沿这条“河中有石而无砂”的溪流开垦定居,凭借坚固的岩石屏障抵御山洪,“余家河”由此得名,石与水在此结下不解之缘。如今的余家河村(由原余家河村、李家山村、方姑洞村合并)距离张家畈镇区3.7公里。全村区域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1840.5亩,辖17个村民小组,543户2108人。山林地貌为主,20公里通往镇区的公路已实现“组组通”。
党建赋能:绘就宜居乡村新画卷
在千年的石韵之上,鲜红的党旗引领着余家河村的振兴之路。村党支部深入践行“党建+”模式,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成立“环境保护攻坚小组”,老党员们积极贡献“银发力量”,带动村民清理杂乱、拆除违建、加固石岸。随着246米石岸加固、护栏安装以及650余立方米场地硬化等湾前水塘整治工程相继完成,5个“秀美乡村示范湾组”成功打造。点点滴滴的改变,汇聚成村庄从“脏乱差”到“山青水秀”的华丽蝶变。党员干部的脚步从未停歇,全年累计走访脱贫户60余次,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件。推动39户村民使用卫生户厕,显著提升了生活品质。村“两委”严格落实“五必访”巡查机制,全年200余次走访排查织密安全防护网,成功化解20余起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纠纷,构建起和谐稳定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产业强村:绿色浪潮托举致富梦想
“这160亩油茶基地,去年给村集体增收不少!”村民望着漫山的油茶树,笑逐颜开。近年来,余家河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纽带,激活沉睡的山水资源。200亩绿茶基地从方姑洞绵延至河家冲,300万元建成的扶贫车间茶香飘溢全国;向明合作社、鹏翔种养合作社的养殖项目蒸蒸日上;山间的光伏板铺就一片“蓝毯”,与天然林海相映成趣。从传统农耕到科学种植,从单一作物到“油茶+绿茶+养殖+光伏”的多元产业格局,绿色的浪潮正稳稳托举起村民的致富希望。
从先祖筚路蓝缕的开拓,到新时代振兴的宏伟乐章,余家河村的历史从未停笔。这是一部在山河间永续书写的史诗。如今,在党建引领下,这个千年古村正以传承与创新的姿态,饱蘸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墨彩,在这片古韵悠长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永焕新光。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联系方式|0713-2950324
投稿邮箱|mcswxcb@126.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