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旅拍定制师”这一新型职业,折射出当代旅游需求的深刻转变,从“看风景”转向“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截至2025年5月,贵州旅拍企业达818家,数量居全国第二。培育旅拍新业态,可助力提升贵州旅游产业能级与竞争力。
游客在铜仁梵净山景区体验旅拍。申逸恺 摄
要推动旅拍产业发展,可将其纳入省级文旅发展布局,产业定位为“文旅消费新引擎”。制定土地、税收、融资支持政策,对“领跑企业”提供景区准入便利。依托贵州省自然景观、文化遗产、都市地标三类资源,划分为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区建设“全域旅拍”体系,完善配套设施。
其次,可率先举办中国(贵州)国际旅拍博览会,围绕旅拍产业链全景进行展示与交流;首发《旅拍服务规范》省级标准,明确价格清单、成片交付周期、客诉响应机制。举办旅拍相关职业技能大赛,优胜者纳入省级旅拍人才库。
游客在西江千户苗寨旅拍店内化妆体验民族服饰。吴贤燕 摄
在空间载体与数字赋能方面,建议打造集群式旅拍产业园区。比如在西江千户苗寨、青岩古镇等区域建“旅拍+文创+直播”产业园,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联动效应强的旅拍集聚区。同时,推进数字版权与平台建设。例如推进“一码游贵州”增旅拍服务功能,建贵州影像资源库,实现数字确权与版权交易,培育数字旅拍生态。
(作者系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创新团队负责人)
文/杨春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编辑/王子琪 实习生 熊天翔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