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肯尼亚去不起,而是“疯狂动物园”更有性价比!
这个夏天,一种名为“Zoo Walk”的风潮,强势席卷了城市青年的假日清单。
有的排队三小时,只为一睹南京红山动物园看网红杜杜如何宠妻;
有的疯狂攻略,在成都大熊猫基地早早排队,只为加入“观花局”;
更有的入园门票几十块,却为购周边疯狂剁手大几百……
动物园早已不再是过去父母遛娃的经典项目,而成为年轻人主动选择的“充电圣地”。
而在一众动物园里,客流量比肩迪士尼、小红书话题阅读量高达4000w+的南京红山动物园绝对当属行业顶流之一。
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客流量就相比2008年增长了近10倍。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取代免票游客成为了购票入园的主力军,占到全部游客的70%以上。今年8月,南京红山动物园日均入园人数更是达到1.5万人次,一度引发退票处理。
红山这场“Zoo walk”的风,为何在年轻人之中刮得这么旺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在红山动物有权利不“上班”。
文 | 李慧颖
编辑 | 卓然
在刻板印象中,动物园里有什么?
有一个又一个的玻璃房子,无精打采甚至有着刻板行为的动物以及为博游客一笑不休止的动物表演。
但这一切在红山动物园都不存在。
取消动物表演,拒绝动物投喂,这些是红山动物园早在2014年之前就完成的改革。
2017年,他们又拆掉了牢笼,重新设计了场馆,让动物拥有溪流、山丘、湖泊真正自然的家园。
去逛红山,不要期盼所有动物随时standby,因为就如红山动物园院长沈志军认为的那样,“动物园不是花钱去看动物的地方,而是学会好观察动物的地方”。
图 | 红山动物园
在红山动物园,动物们有出来见你的自由,也有躲藏起来的自由。
既然如此“耍大牌”,为什么年轻人还趋之若鹜呢?
事实上,这样真诚松弛的动物,不用强行提供“情绪价值”,“营业”与否全看心情,正是工作、生活“battle”得身心俱疲的年轻人们向往的自然和自由。
而动物最本真的、未被驯化的自然行为,就像一剂温和的解药,无声地抚慰着现代生活积累的焦虑与压力,弥补着他们因远离自然而生的“自然缺失症”。
图 | 人们需要钻过一个洞穴才可以近距离观察狐獴
根据此前长沙动物园的调研,当前超80%的年轻游客将动物园视为“情绪疗愈所”。
“zoo walk”的火热,从来不是偶然。
工作、家庭、情感……多重压力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年轻人急需在孤独、焦虑和不确定性的生活中获得些许慰藉。而毛茸茸、憨态可掬或者行为有趣的“萌物”们就成为一个完美的“疗愈神器”。
而如今这种从动物身上汲取治愈能量的现象,早已超出动物园的围墙,在更广阔的虚拟与现实空间蔓延开来。
对动物的喜爱也推动了一个个“动物网红”与个性IP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动物,因其鲜明的“个性”一夜爆红。
其中,佛系的卡皮巴拉绝对算得上顶流。
卡皮巴拉的英文是capybara,是的,中文名字就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卡皮巴拉,南美水豚,丑乖届的扛把子。
它的走红和整个大环境下大家面临的压力不无关系。
吗喽过于疯感,牛马纯属无奈,既然发疯不现实,彻底躺平又不可能那不如学学卡皮巴拉的心如止水。
“干饭都不急,精神状态领先起码30年。”
卡皮巴拉因此被做成了各种表情包,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除此之外,现实的压力之下,更有很多人不满足于单纯的欣赏,更愿意借由动物形象表达自我:各种场景下的猫meme吐槽、用Cheems小狗“既然生活无意义,那要去码头整点薯条吗?”的自我治愈。
动物成为了他们表达复杂现实感受、宣泄内心压力、重新出发的精神载体。
图 | Cheems小狗表情包原型
你在看动物的时候,动物也在看你。
在互联网文化的加持下,人与动物之间,正悄然构建起一种新型关系——动物不再仅仅是远方、未知或自然的代名词,它们以其纯粹的生命力、独特的“萌点”,成为了现代人重要的情感支持来源和精神疗愈伙伴。
但当我们沉浸在动物带来的治愈感中时,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也自然浮现:这些给予我们温暖与欢乐的生灵,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事实是,现实并非总是憨态可掬。
很多我们喜爱的网红动物背后,许多物种的野生种群正默默承受着生存的压力。
以大家最爱的卡皮巴拉为例。
水豚是半水生哺乳动物,高度依赖湿地、河流和沼泽等水域环境生存。这些地方不仅为它们提供食物和住所,也是它们躲避天敌的重要场所。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如城市建设、农业开垦、修建道路,大量湿地正在被填埋和破坏,野生水豚的生存危机也在逐渐加剧。
今年2月,阿根廷就有水豚因为水质污染严重被染成绿色。更有一些人为了获取其皮毛或血肉,对它们进行非法捕杀,这无疑也会给水豚的种群数量带来了巨大压力。
幸运的是它们的繁殖能力特异,足以支撑族群的延续,但是并非所有族群都如此幸运。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报告就揭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自1970年以来,全球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9%。
在生态多样性极其丰富的拉丁美洲地区,降幅甚至高达惊人的94%。报告进一步指出,约100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这些数字背后,是森林砍伐、非法盗猎、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带来的多重冲击,当然还有路杀。
根据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是我国每年就有超2亿只鸟类和哺乳动物因路杀而死。
数据之巨,触目惊心。
保护这些地球上的伙伴,已经刻不容缓。
传统的动物保护路径,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完善立法与加强执法、开展栖息地修复与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等,已然夯实了动物保护基石。
但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保护的理念更深入人心,让行动的门槛更低,让动物知识的获取更便捷呢?
今年9月久久公益节,腾讯元宝就携手腾讯公益共同发起了一场“濒危动物保护”专题的公益活动。
在元宝的公益专场中,你可以了解到许多濒危动物的有趣冷知识。
穿山甲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北极熊真的是白色的吗?大熊猫有“六根手指”?点击这里的“问问元宝”,你就可以得到详细的解答。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完知识后,你还可以点击跳转腾讯公益,免费领取1元公益金,支持濒危物种保护行动,将善心落实到善举。
“久久公益节”前身其实是腾讯公益发起的“99公益日”,多年来孵化和支持的的公益项目深入多个领域:
如为身处困境的母亲提供生活及医疗物资的“母亲邮包”、“母亲健康快车”项目;
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提供御寒的衣物和学习用品的“温暖包”项目;
以及“人道资源动员计划”、义卖义剪志愿服务等,真正将每一次公益落到实处,用行动诠释科技向善的力量。
2024年,99公益日升级为“久久公益节”,将公益活动从集中爆发转向细水长流。
从“99”到“久久”,公益十年,腾讯在做的是“长期主义公益”的社会实践。
此次,久久公益节“濒危动物保护”专题活动,同样也是通过“互联网+公益”模式,以轻量化、场景化、数字化的方式推动全民参与动物保护,将动物保护融入日常生活,推动构建可持续的向善生态。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公益项目,可以前往腾讯公益久久公益节的主会场,戴上小红花,一块做好事。
2024年,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编的电影《我的阿勒泰》上映,瘦弱文气的李文秀怀抱着不得志的文学梦回到阿勒泰,找到了生活之美。
图 | 《我的阿勒泰》剧照
2018年也有一位新疆姑娘初雯雯从北京回归草原,从城市回归大自然,回到了她想守护的河狸身边。
和她站在一起的还有一支由超过一百万“90后”、“00后”年轻人组成的“河狸军团”。
最初初雯雯及伙伴在网上发布河狸视频,让更多大众了解知悉中国也有自己的河狸。
为了减少河狸之间为争夺食物造成的打斗事件,他们在网上发起了“河狸食堂”,期望可以众筹为河狸种植灌木柳。
图 | 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小伙伴们(初雯雯 摄)
没想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网友愿意省下零花钱,投入为河狸种树的项目。就靠着这一百万中国青年省下的咖啡钱、炸鸡钱、奶茶钱,他们竟然在阿勒泰建成了一个栽种了40万棵灌木柳的“超级食堂”。
诸如此类的项目其实还有很多,高校动物保护社团、民间流浪动物救助协会……从水獭、海龟到丹顶鹤,金丝猴,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从单纯的动物观赏者、被治愈者,转变为积极的生态共建者。
这份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热情,足以构成珍贵的社会力量。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被动物治愈,渴望了解更多时,知识的获取从未像今天这般便捷。
被动物所治愈时,我们也应当了解这群地球上与我们共存的伙伴。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一定要亲身前往自然丛林,而是可以通过现代工具打破信息差,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唤起内心深处对动物的关心。
“穿山甲的舌头到底有多长?”
“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六指琴魔?”
“藏羚羊为何集体跳崖?”
……
这些有趣又冷门的问题,你都可以直接向腾讯元宝提问。
腾讯元宝就像一个全天候在线的“动物知识库”。
AI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工具,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动物园看到这些可爱生物,只要有任何想了解的知识,随时随地问一下元宝,他就能结合全网、公众号和视频号的优质信源,给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原来科普可以如此简单。
说来,这种获取野生动物信息的便捷渠道着实适配当下一项热门的活动——“观鸟”。
这项曾经被视为“老头乐”的爱好,如今在年轻人中已经迅速蹿红。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休息日放弃在家“葛优躺”,一大早就准备好手电筒、长焦镜头上山,将被困在电脑前的身体解脱出来,等候鸟儿的出现,将它们或翱翔天际或休憩枝头的画面定格下来。
但是,面对林间枝头掠过的野鸟,很多年轻人一时间很难叫出它们的名字,却又渴望知道更多关于它们的故事。
这时,元宝的“识图”功能就可以派上了大用场。
只需随手拍下或上传鸟儿的照片向元宝提问“这是什么鸟?”,它便能快速识别,并给出相关的科普信息,并随着问题的深入,展开广阔的鸟类世界知识,堪称一个随行随问的“口袋科普神器”。
从“拍照识别”到“深度问答”,可以说腾讯元宝构建了一个关于动物认知的知识闭环。
它让好奇得到即时回应,用了解驱动更深层次的动物关怀,最终将这份关怀落到实处。
当我们沉浸于Zoo Walk的闲适,被卡皮巴拉的松弛感染,被“云吸猫”的日常逗笑时,心底获得的治愈都在无声传递一个信息:我们与动物之间,应是一场双向奔赴。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授陈传武指出的那样,“在红山,人走的路并不宽阔,但动物的生存空间却很广阔。”
同为地球重要的一份子,去了解它们的世界,知晓它们的生存境遇,或许是我们可以回馈这份“治愈”的第一步。
AI工具,诸如腾讯元宝,为我们打开了轻松了解动物知识的大门。
而公益,诸如久久公益节,则为我们提供了触手可及的、表达关爱的渠道。从被萌物治愈,到主动了解与守护,何尝不是人与动物关系的一次温暖升级呢。
这个久久公益节,不妨走进腾讯元宝,解锁更多关于神奇动物的趣味知识,也可以通过免费领取公益金,支持公益项目,轻轻一点就能为动物保护出一份力。
期待一个久久之“萌”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