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9月5日电 题:当窑洞遇见咖啡:创新融合激发甘肃乡村活力
新华社记者张文静、马莎
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的山坳里,一座新建的中式窑洞迎来了西式咖啡馆“入驻”。这种别具一格的消费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昔日宁静安谧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咖啡爱好者王敏从兰州市来到窑洞咖啡馆“打卡”,她对这种新形式赞不绝口:“这家咖啡店就在青岚山生态旅游景区里。在这里,既可以品尝美味咖啡,又能体验窑洞住宿,抬头望去,还可以欣赏层层梯田。”
对很多人来说,与在大都市中品味咖啡截然不同,在宁静的乡村里品尝咖啡更有新鲜感。
陕西省西安市的“上班族”张雨欣,平日里穿梭于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今年暑期,她和家人赴甘肃“自驾游”。当她查询游玩攻略时,偶然得知山村还有这样一家咖啡馆,随即带着家人调整路线,驱车前往。
驾车徐行,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悠悠向前。抬眼间,层层叠叠的梯田宛如五线谱,错落有致地铺展在眼前。尽管此刻还未抵达窑洞咖啡馆,但微风已悄然送来一缕缕馥郁的咖香,与乡村田野的清新气息交织融合,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6月,甘肃定西一家企业投资500万元,打造了窑洞咖啡馆和窑洞民宿。咖啡馆负责人邹佳俊介绍,咖啡馆以窑洞为载体,结合当下比较时兴的咖啡业态,形成了新的消费场景。“从暑期7月开业以来,我们吸引了两万余名游客到这里‘打卡’。”
新业态消费场景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从咖啡师、服务员到保洁员,20位本地人获得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工作环境舒适,工资待遇不错,既学到了新手艺,还能照顾父母。”咖啡师孟添告诉记者,她很满意当下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安定区青岚山乡乡长梁海龙介绍,新建的窑洞咖啡馆吸引了许多游客体验,而窑洞民宿又带动游客住宿、消费。这种蕴含文化创意元素的消费模式,在撬动消费增量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镇的就业和增收,拓宽了土特产的销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人爱上乡村生活,他们趁着假期,回到乡村旅游放松,享受宁静生活。而他们的到来,也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朱前涛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现在的乡村更加宜居,推出的各类新体验都令游客印象深刻,不管是窑洞咖啡馆还是新兴发展起来的乡村民宿都增加了新的体验空间,吸引着久居城市的居民前来游玩。”朱前涛说。
记者了解到,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嘉陵镇田河村打造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精品民宿和星空帐篷,游客可以在此赏银杏风光,品特色罐罐茶;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坝镇打造了集生态种植、四季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观光度假;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以古梨园为资源,推出一系列农事体验活动和特色农家美食,为游客提供了感受农耕文化的机会。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甘肃建设了3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30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培育了530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创建了9家全国甲级旅游民宿、9家全国乙级旅游民宿。
朱前涛认为,不管是在窑洞里品咖啡,还是在帐篷里品茶,这都是传统文化与新潮体验的融合,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消费场景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