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风掠过秦皇岛的海岸线,吹起的不只是咸湿的空气,还有艺术的创意、运动的汗水和年轻的笑声。这座传统滨海城市跳出“靠海吃海”的固有框架,以“艺术+体育+旅游”的融合模式,打造出一批让年轻人直呼“上头”的新型业态——从能拍潮流大片的艺术小镇,到能边运动边社交的体旅赛场,再到工业风拉满的老港口打卡地,秦皇岛正成为年轻游客“微度假”“深度游”的新选择。
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
艺术不只是“看展”,年轻人在这里“玩”出创意体验
“到处都是艺术作品,刚进小镇就忍不住拍了10多张照片!”8月25日,来自天津的“00后”游客王先生在“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的波普艺术展区前,举着手机和朋友合拍。这个7月份全新亮相的文旅项目,把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空间打造成了年轻人的“艺术游乐场”,让“看展”变成了“玩艺术”。
在这里,体验远不止“走马观花”:《夏日波普狂想——龙虾星球》展览里,亮黄、玫红的巨型龙虾装置扎眼又吸睛,随手一拍就是“多巴胺穿搭”大片;《不同艺术后浪十大美院学生优秀作品展》中,雕塑、插画旁贴心标注着创意说明,方便年轻人配文发社交平台。更让人着迷的是“动手环节”——艺术工坊里,陶艺制作、釉面彩绘项目前排起长队,不少年轻人捧着自己做的杯子、盘子直呼“比买纪念品有意义”;非遗市集上,手作银饰、创意扎染摊位前,年轻人一边和手艺人唠嗑,一边定制专属文创,3000多种特色商品,精准戳中年轻人个性化消费心态。
游客在波普艺术展区拍照
运营数据印证了这份受欢迎程度:不同当代艺术中心日均接待超2000人次,衍生的艺术玩偶销量突破5000件,成了逛展必带的“潮玩伴手礼”。
该小镇11公里外的北戴河村,则把艺术“种”进了田园里。壹半艺术写生基地的戴河岸边,数十个画架一字排开,来写生的美术生们正对着稻田、溪流潜心创作:“在这里画画,连灵感都跟着变鲜活了。”目前,这个2500平方米的写生基地已和80多所高校合作,每月接待数百名师生,让乡村成了年轻人的“天然画室”。
此外,北戴河村的戴河冰巧乐园更把“甜蜜”和艺术结合——温室大棚里的作物能变身冰淇淋原料,家长带孩子一边听作物知识讲解,一边DIY巧克力、咖啡。
体育不只是“比赛”,年轻人在这里“聚”出快乐社交
“第一次玩匹克球就爱上了!和朋友组队对打,累了就坐在场边聊天,周末这样过太惬意了!”8月27日,在秦皇岛蔚蓝海岸匹克球国际赛事中心,刚结束一场比赛的李女士擦着汗说。作为近年风靡年轻群体的“社交运动”,匹克球因门槛低、互动性强成为年轻人新宠,而这座华北首个专业的匹克球国际赛事中心,恰好满足了人们“运动+交友”的需求。
除了匹克球,秦皇岛的“体育+旅游”还有更多打开方式。依托滨海优势,蔚蓝海岸的帆船训练基地成了年轻人的“水上乐园”。8月以来,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秦皇岛分站赛、2025年秦皇岛帆船超级联赛、2025年河北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等赛事接连举办。赛场之外,普通游客也能体验帆船、帆板、桨板的乐趣,不少年轻人在海上“乘风破浪”。傍晚,则在海边营地搭帐篷、享烧烤、参与沙滩音乐会,一站式解锁“运动+休闲”的度假模式。
如今,秦皇岛已集聚18家帆船类经营主体,拥有1000余艘船艇、207条帆板,每年有超10万人次来此体验水上运动。体育不再是“专业选手的专属”,更成为年轻人放松、社交、打卡的日常选择。
老港不只是“怀旧”,年轻人在这里“寻”到文化认同
“没想到百年老港口能这么潮!”8月28日,在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来自东北的张先生与未婚妻决定在铁轨附近拍摄一组工业风的婚纱照。曾经以煤炭运输为主的秦皇岛西港,如今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有故事的打卡地”。
西港的改造精准契合年轻人的审美:南栈房——这座秦皇岛港第一座大型杂货库房,被改造为特色咖啡厅,保留原貌的木质梁柱、复古窗户搭配现代简约桌椅,年轻人坐在其中,手捧咖啡即可拍出氛围感照片;不远处的海誓花园,前身为港口机械维修队,改造后成了京津冀高端婚庆地,复古工业风的仪式场地、临海而建的“婚房”,满足了年轻人对旅婚的想象。
变身后的南栈房
2024年,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来这里不只是看风景,更是感受城市历史,这种‘有故事的打卡地’让体验感直接拉满!”一位年轻人说。而现场更多的年轻人则表示,以后还会来的。
从艺术小镇的创意体验,到体旅赛场的快乐社交,再到老港口的文化认同,秦皇岛用“艺术+体育+旅游”的融合模式,精准捕捉年轻人的旅行需求——他们想要的不只是“看风景”,更是“有体验、有互动、有记忆”的旅程。如今,这座城市的创新发展不仅让年轻游客找到了“兴趣落点”,也让秦皇岛在文旅转型中变得更具活力。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记者裴红川
■编辑/皮雪雁
■校对/侯明怡、赵润泽
■监制/姚运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