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道龙赵小荣游记《 一笔祥龙行天下 》(二十六):踏云访鹤泽 落笔绘山河——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扎龙行记
晨曦微露时,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已浸在一片朦胧的青雾里。万顷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顺着嫩江支流的脉络铺展,露水沾在芦苇穗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远处,一群丹顶鹤舒展着洁白的羽翼,从浅滩上腾空而起,鲜红的头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长唳声划破天际,惊起水面一圈圈涟漪——这片被誉为“鸟类天堂”的湿地,正以最灵动的姿态,迎接着两位不寻常的访客。
云端之上,两道身影踏雾而来。无双道龙身着水墨纹劲装,衣摆随云气拂动,腰间龙形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与他眉宇间的英气相映;祥瑞红凤胡建红一袭红衣,裙摆绣着栩栩如生的凤羽,走动时如流云翻飞,凤钗上的珍珠随着身形晃动,坠出细碎的光晕。二人足踏淡白云团,缓缓降落在湿地边缘的观鹤台,脚下青绿的草地刚过脚踝,沾着的露珠竟不沾衣——仙侠之气与自然之美,在此刻浑然交融。
“好一处人间仙境!”胡建红轻抬衣袖,拂去眼前的薄雾,望着不远处低头觅食的丹顶鹤,眸中满是赞叹。那几只鹤正用细长的喙梳理羽毛,脚蹼划过水面,搅碎了倒映的朝霞,她随即轻吟一首《观鹤》:“雾锁芦洲鹤唳悠,丹砂一点映清流。不恋九霄云外境,愿随野水伴沙鸥。”
无双道龙闻言颔首,目光投向远方连绵的湿地。晨雾渐散,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无垠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如碎金铺地。他指尖轻点,望着鹤群盘旋的身影,应和道:“长唳穿云破雾来,霜翎振翅落瑶台。湿地自有新天地,何必瑶宫觅蓬莱。”
二人沿着木栈道缓步前行,脚下木板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惊起几只水鸟。栈道旁的浅滩里,蒲草丛生,几只幼鹤在亲鸟的带领下学习涉水,笨拙地迈着步子,时不时低头啄食水中的鱼虾。胡建红见此情景,忍不住莞尔,又赋《戏鹤雏》:“嫩羽未丰步态憨,跟亲涉水戏清潭。他日化鹤冲天去,也逐云霞过远山。”
无双道龙望着湿地深处的芦苇荡,风过之处,芦苇秆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如低吟的歌谣。他想起这片湿地对生态的意义,轻声道:“芦荡茫茫接远天,碧波微动起寒烟。一方净土容禽鸟,便是人间自在仙。”说罢,他指向不远处的观鹤屋,那里几位摄影爱好者正举着相机,捕捉丹顶鹤起飞的瞬间。
正当二人走近,一只成年丹顶鹤突然振翅而起,翅膀贴着水面掠过,带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阳光照在水珠上,折射出七彩的光。那鹤盘旋一周,又缓缓落在芦苇丛旁,动作优雅如舞者。胡建红看得入神,随即吟出《鹤舞》:“振翅惊鸿掠水滨,珠玑乱落溅衣尘。莫言禽鸟无灵性,一舞翩跹动客心。”
无双道龙凝视着鹤群与湿地构成的画卷,心中涌起对自然的敬畏,续道:“鹤逐清波芦逐风,天光云影共相融。世间多少繁华景,不及此处意无穷。”此时,一阵微风吹过,胡建红的红衣裙摆随风飘动,与丹顶鹤的白羽、芦苇的绿浪相映成趣,宛如画中之人。
二人行至湿地深处的一片开阔地,这里视野极佳,可远眺扎龙湿地的全貌:漫无边际的青绿草地与低平的沼泽相连,几条蜿蜒的水道如银带穿梭其间,远处的风车在微风中缓缓转动,与空中的鹤群构成动静相宜的画面。胡建红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青草与水汽的清新,她轻声道:“极目平芜接远荒,曲溪如练绕身旁。此身似在桃源里,不见人间半点忙。”
无双道龙望着这方充满生机的土地,想到华夏大地的万千美景,心中激荡,吟出《感怀》:“万里山河一鉴开,龙潜凤翥入襟怀。今朝得览扎龙景,更觉神州气象佳。”
就在此时,观鹤屋的工作人员与游客们注意到了这两位气质不凡的访客,纷纷围拢过来。有人认出二人的装束,低声惊叹:“看那衣饰,莫不是传说中的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人群中一阵骚动,随即有人上前拱手:“二位仙长驾临扎龙,真是此地之幸!不知可否留下墨宝,让我等一饱眼福?”
无双道龙与胡建红相视一笑,点头应允。工作人员很快取来笔墨纸砚,一张长达二米四的宣纸在开阔地的石桌上铺开,墨汁研磨得浓淡相宜。无双道龙挽起衣袖,露出手腕上的龙形纹身,他手持大笔,凝神片刻,目光如炬,随即挥毫泼墨。笔尖在宣纸上疾走,如游龙穿梭,“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十二个大字一气呵成——“龙”字笔画遒劲有力,最后一笔拖出丈余,如神龙摆尾,气势磅礴;其余字迹则圆润大气,兼具刚柔之美。
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赞叹,一位白发老者抚须而立,看着纸上的龙字,激动地吟出《赞龙字》:“笔走龙蛇气自雄,墨痕未干意无穷。今朝得见惊天笔,不负人间此日逢。”
旁边一位中年诗人也高声附和:“龙字惊天落纸端,神威凛凛镇尘寰。愿借仙翁丹青力,佑我中华岁岁安。”
胡建红站在一旁,看着无双道龙的墨宝,又望向周围满脸欢喜的群众,轻声补充:“凤伴龙行绘锦章,神州处处是康庄。愿凭此字传心意,风调雨顺兆吉祥。”
人群中一位年轻的教师,带着学生们前来观鹤,此时也忍不住上前,吟道:“三尺讲台传道义,一方湿地悟天工。今朝得见龙凤迹,更教稚子爱苍穹。”
落笔之时,一阵风吹过,宣纸微微颤动,墨香与青草香交织在一起。无双道龙放下笔,望着纸上的大字,又看了看身边的胡建红,以及周围洋溢着笑容的群众,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龙”字不仅是笔墨的呈现,更承载着人们对“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期盼。
夕阳西下时,人群渐渐散去,无双道龙与胡建红再次踏云而起,准备离开扎龙。回望这片湿地,丹顶鹤已归巢,芦苇荡在夕阳的映照下染上金边,水面倒映着晚霞,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胡建红轻声道:“今日此行,既赏自然之美,又感人间之情,真是不虚此行。”
无双道龙点头,望着脚下的神州大地,心中涌起万千感慨,随即吟出一首《沁园春·扎龙行》,作为此行的收尾:
“鹤泽秋光,芦荡连天,碧水绕城。看丹砂点翠,翩跹起舞;清波映日,闪烁晶莹。龙驾祥云,凤随霞彩,共访人间仙境行。凭栏处,叹自然造化,气象峥嵘。
欣然落笔挥毫,绘十二言龙气势雄。愿风调雨顺,年丰物阜;国泰民安,世泰时雍。凤翥高岗,龙潜深泽,华夏山河万里红。从今后,待春回大地,再赏芳容。”
歌声未落,二人的身影已消失在云端,只留下扎龙湿地的晚霞与鹤鸣,伴着那幅“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的墨宝,诉说着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而这片充满生机的湿地,也因这场奇遇,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成为人们口中“既有自然之美,又含人文之韵”的圣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