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观景台上,景区工作人员肖然与同事一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直播。屏幕上,中国军人步伐铿锵、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依次亮相,现代化国防力量令人振奋。肖然情不自禁轻声感叹:“真威武!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国。”
肖然正在给游客讲解二十四道拐的历史。(图/肖然 提供)
作为晴隆本地人,肖然从小便对这条被誉为“抗战生命线”的二十四道拐公路耳熟能详。她介绍,八十多年前,沿海交通被日军封锁,正是依靠这条崎岖公路,超过45万吨援华物资得以运往前线,撑起了民族的希望。“而今天,透过屏幕看到祖国的强大和军队的威武,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更让人感慨万千。”
远眺山下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肖然语气沉凝。“当年,晴隆县总人口不足五万,却有近八千人参与修路。他们自带工具和粮食,以血肉之躯在陡峭山崖上凿出这条生命通道。”
如今,国家日益强盛,令她倍感自豪,也更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二十四道拐的历史。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远处车流不息的320国道已接替二十四道拐,承担起现代交通的主要使命。而曾经的“抗战生命线”则保留了历史原貌,于2014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它虽不再奔波于运输前线,却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使命——静静地诉说历史与新生,并助推晴隆绿茶、脐橙等黔货沿道出山,继续滋养这一方水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允凤
编辑 宋洁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