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严慧荣
从景宁县城出发,沿公路向西南行驶,过景宁南高速口两公里后,车窗外的风景便渐渐褪去了城区的喧嚣。青山如黛,茶园铺展,微风裹着淡淡的草木清香钻进车窗,不过15分钟车程,一片隐于茶园与花海间的秘境便撞入眼帘——这里便是封金山,一处以茶香为引、山水为韵、花海民俗为魂的畲乡桃源。
封金山坐落在距县城7公里的金丘村,是浙地蓝姓畲民的最早发祥地。南宋年间,畲民迁徙至此,垦荒时意外掘得黄金数斤,欣喜之下,便以畲族传说中“藏金纳福”的秘境为名,将此地唤作“封金山”。千百年过去,畲族的烟火气息在此沉淀,山水与人文交织,让这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
车子停在寨门前,门楼上挂着畲族特色的彩绸,门柱上雕刻着简单的祥云纹路,一旁的石碑上刻着著名画家吴山明先生题写的“封金山”三个大字,笔力浑厚,与周遭的山水相映成趣。跨进寨门的瞬间,喧闹仿佛被隔绝在外,只余下山风穿林的轻响、溪水流动的潺潺声,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畲族山歌。
顺着青石板路往里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自山间蜿蜒而来,这便是封金山的“血脉”。溪水先平缓流过水碓头村,绕过几户畲族人家的木楼,到了石矶处突然跌下,形成一汪深潭,再顺着近百米高的山势倾泻而下,化作了气势磅礴的斜漈。站在潭边仰望,水流如白练垂空,飞珠溅玉,水雾弥漫在山间,阳光穿过时竟能看到淡淡的彩虹。风一吹,水雾扑在脸上,带着沁人的凉意,让人瞬间忘却了旅途的疲惫。斜漈尽头有一座木石结构的栏桥,横跨河道两岸,站在桥上俯瞰,斜漈的全貌尽收眼底,水声震耳欲聋,却又奇异地让人感到心安。桥的另一侧,“漈上人家”畲族庄园依山而建,黛瓦白墙间点缀着畲族特有的凤凰纹饰,推开庄园的木窗,斜漈的壮阔与山间的幽静便一同涌了进来,若是在此泡上一壶茶,便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
沿着溪边的步道前行,一阵欢快的鼓乐声和歌声从不远处传来,循声而去,只见一片开阔的场地上正上演着畲族婚嫁表演。晒谷场周围围满了游客,有的举着手机拍摄,有的跟着鼓点轻轻摇晃身体。表演从“鼓乐迎宾”开始,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姑娘们头戴银冠、腰系彩裙,手捧米酒向游客致意;接着是“拦路对歌”,小伙子们站在路口,用山歌向“新娘”的亲友“发难”,若是对不上歌,便要喝“拦路酒”;随后的“借锅杀鸡”“抢鸡笼”等环节更是妙趣横生,游客们也忍不住加入其中,有的学着挑扁担,有的尝试用嘴叼碗喝茶,笨拙的模样引得众人阵阵欢笑。最热闹的当属“出嫁”环节,“新娘”头戴红盖头,在亲友的簇拥下走向“新郎”,沿途撒下寓意吉祥的五彩米,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这场表演没有刻意的编排,却将畲族婚俗的质朴与热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真切感受到畲族同胞的热情与洒脱。
体验完婚嫁表演,顺着山道往上走,一片绚烂的花海猝不及防地闯入视线。几十亩花田依坡而建,玫瑰与月季竞相开放,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层层叠叠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微风拂过,花海翻起浪涛,香气萦绕鼻尖,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花田间修有木栈道,游人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画中。栈道旁还设有几处休息亭,亭下摆放着石桌石凳,不少人在此歇脚,或是与花海合影。花海尽头,彩虹滑道如一道彩色的丝带铺在山坡上,孩子们尖叫着从滑道上滑下,笑声清脆悦耳。远处,古朴的畲族村落错落有致,屋舍旁是成片的稻田,青瓦、花海、稻田、青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
从花海下来,沿着村落的小路漫步,便来到了蓝氏宗祠。宗祠的门楣上悬挂着“蓝氏宗祠”的匾额,字体苍劲有力,两侧的柱子上刻着“祖德流芳”“宗功永耀”的牌匾。推开厚重的木门,庭院里铺着青石板,两侧摆放着几盆兰花,散发着淡雅的香气。正厅内,供奉着蓝氏先祖的牌位,牌位前摆放着香炉和供品,墙上挂着蓝氏的族谱和畲族的迁徙地图。一位白发苍苍的畲族老人正在擦拭牌位,他告诉我们,每逢重要节日,蓝氏族人都会聚集在这里祭拜先祖,商讨族中事务,这里不仅是供奉祖先的场所,更是维系畲族亲情的纽带。
离开宗祠,我们驱车前往附近的坑头村,那里的石林是封金山的另一处奇景。车停在村口,远远便看到山坡上遍布着形态各异的巨石,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似雄鹰展翅,有的像老翁垂钓,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冲刷,石头的表面变得光滑细腻,却依旧保持着原始的粗犷。石林间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顺着小路往上走,能看到不少巨石下藏着小小的水池,水石交融,倒映着蓝天白云,格外清幽。其中一块巨石顶部平坦开阔,站在上面可以鸟瞰整个坑头村的全貌,青瓦白墙的村落依偎在青山怀抱中,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村里还有一处名为“观音送子”的自然景观,远远望去,一块巨石形似观音怀抱婴儿,形态逼真,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神奇的是,这块石头会“唱歌”,用手敲击不同的部位,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天然的乐器。当地老人说,这些石林和奇石都有着美丽的传说,“仙凡隔”“神牛护村”“畲王汉将”等故事代代相传,既承载着畲族同胞对自然的敬畏,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坑头村的西南角,一棵千年古樟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得需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树枝向四周伸展,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蔽着村庄。古樟树下设有香案,村民们逢年过节都会来此祭拜,将其视为村庄的守护神。
夕阳西下时,我们回到了封金山的“印象金山”客栈。这座藏在青山翠影间的中式居所,青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仿佛刻着时光的纹路;素白的墙垣上爬着青藤,晕染出山水的诗意;木栏回廊环绕着庭院,亭台水榭相映成趣,踏入其中,便恍若走进了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之境。客栈内配套完善,设有惠明茶叶展示中心、茶艺培训中心和手工茶制作体验馆。在展示中心,我们看到了不同年代的茶具和茶叶标本,听茶艺师讲述惠明茶的历史——这种始于唐代的名茶,曾作为贡品进献宫廷,如今更是成为了景宁的一张文化名片。随后,茶艺师为我们演示了茶艺表演,温杯、置茶、注水、出汤,每一个动作都优雅从容,茶汤入口,清香醇厚,回甘悠长。最让人难忘的是手工茶制作体验,我们跟着茶农走进茶园,亲手采摘鲜嫩的芽叶,再回到体验馆学习杀青、揉捻、烘焙的工序。当亲手焙制的茶叶散发出阵阵清香时,心中满是成就感。
夜晚的封金山格外宁静,躺在客栈的床上,窗外是皎洁的月光和虫鸣,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茶香与花香。恍惚间,仿佛自己也成了这桃源中的一员,不必为世俗烦扰,只愿沉醉在这山水与人文交织的梦境里。第二天清晨,被鸟鸣唤醒,推开窗,看到山间云雾缭绕,粉浅红深的桃花缀满枝头,有的怒放着展现生机,有的含苞待放透着娇羞。一阵微风吹过,桃花瓣随风飘落,香气沁人心脾。那一刻,忽然想起唐寅的诗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若是能在此久居,躲在桃林里看花开,酿一壶桃花酒,闻着花香入眠,想必连梦里都会满是桃花的芬芳。
离开封金山时,回头望去,青山依旧,花海如潮,畲族的山歌还在山间回荡。这里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最质朴的山水与人文;没有刻意的修饰,却处处透着自然的灵秀与生活的温度。封金山,这处记忆中的世外桃源,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山水之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畲族文化的魅力,这份悠然与惬意,将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成为日后回望时的一抹温暖亮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