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观察 冷润雨/文 川观新闻记者 赵明/图
“传统文化不缺魅力,只是需要用更现代、更鲜活的方式去表达。”在“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乐山专场现场,峨眉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赵凌云谈及传播心得时这样说。
乐山有3处世界级遗产,39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5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何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布会现场,乐山以峨眉武术的创新传播、夹江竹纸的活态传承为案例,现场分享了当地以文旅融合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融合碰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峨眉武术“出圈”的关键词。
发布会现场。(摄影:赵明)
近年来,峨眉武术与当代艺术、时尚、影视、文旅甚至消防领域碰撞融合。“要用时代感的眼光,去推动传统文化创新。”马赵凌云说,在峨眉武术传播上,她一直努力把峨眉武术从传统的“框架”里拎出来,甚至为传统文化找到“造血”功能。
她组建了一个由“Z世代”组成的峨眉派女子功夫团,拍摄的不少作品走红海内外。这群年轻人,通过挖掘流派故事和文化内涵,打破峨眉武术在武侠小说中的“玄幻”印象,让大众看到,峨眉武术是有根、有魂、有真实历史的。另一方面,她们借短视频平台发力“破圈”,将武术与书法、国画等传统元素融合起来,用场景化叙事复刻武侠经典。
马赵凌云现场分享。(摄影:赵明)
提及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杨雨介绍,他所在企业研发生产了不少文创品,还要研发更多老百姓喜欢、买得起的文创产品。此前,杨雨与团队投资2.5亿元建设书画纸产业基地,既承担非遗活态传承责任,又依托省市相关政策,精准对接游客对文化体验的新需求。该基地集现代化生产与“活态”博物馆于一体,通过“以产哺文、以文促旅”模式,实现纸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破解行业投入高、回收慢的痛点,达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从红衣仗剑的海外“炸场”,到竹纸工坊的文旅转型,乐山正以多元路径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