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美江苏】
绿野焕新园,心归野趣间。苏州正在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郊野公园成为生态价值实现的新载体,探索出一条平原水乡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创新路径。
清晨的树山郊野公园,晨曦透过林间洒在蜿蜒的森林步道上,徒步爱好者正悠然漫步,享受这份自然馈赠。当地果农欣喜地表示:“以前这条山路只是我们果农上下山的通道,现在成了网红徒步路线。游客越来越多,顺路采摘的人增加了,现在我们既省力,收入还提高了!”这样的转变,正是苏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动实践。通过推进郊野公园建设,苏州不仅满足了市民对优质生态空间的向往,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一、改革背景,从资源管理到价值实现
近年来,苏州居民的休闲方式正从城市公园与古典园林走向更广阔的自然郊野,登山徒步、生态露营、户外休闲等需求持续升温。然而,作为典型的平原水乡,苏州可用于郊野游憩的山林资源相对有限,既有的郊野区域普遍存在路线不清、服务设施不足、体验品质不高等问题。面对这一现实,苏州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为契机,将郊野公园建设作为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2025年4月29日,“绿美江苏·生态旅游”系列推介暨苏州市郊野公园宣传推广周活动在虞山森林公园启动,虞山雄鹰线、旺山、树山、米堆山、五龙山五大郊野公园正式授牌,标志着苏州郊野公园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创新实践,系统推进郊野公园建设
苏州郊野公园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民生导向、因地制宜、节约集约”原则,不新增建设、不新划红线、不增加基层负担。在规划层面,苏州积极推进《郊野公园概念规划》和《建设导则》的编制,注重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等多重规划相衔接,确保布局科学合理。在实施层面,重点完善五大系统建设:特色景点、慢行步道、自然风貌、导览标识和配套设施。其中,观景平台成为亮点工程,全市摸排34处观景台点位,秉持“低扰动、轻建设、原真质朴”理念进行改造提升,最大限度保持自然野趣。
三、共建共享,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在郊野公园建设过程中,苏州高度重视社会参与和共享共治理念,探索“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共管模式,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郊野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线上通过园林官微、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等平台,宣传推介登山徒步路线、林果采摘、夏日避暑等郊野专题300余篇。线下充分发挥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及各类社会团体作用,举办“鹰”你而来长三角虞山雄鹰户外嘉年华、旺山亲子微型山地马拉松、树山夏日消费等郊野户外活动90余次,带动全市郊野公园接待市民游客435万人次。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为郊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建设成效,生态与经济双赢
苏州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带动林业生态价值全面提升。2025年,全市开展造林绿化工程70项,完成营造林2.04万亩,新建及改造提升省级绿美村庄8个。生物防治成效显著,布设专项监测点550个,释放生物天敌1.3亿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保持零成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效益同样可观,树山郊野公园通过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惠民政策,以“郊野市集”为载体,深度融合郊野文旅与特色林产品推广,有效促进消费增长。虞山郊野公园的观景平台成为网红打卡点,今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6.4万人次,同比增长41.38%,带动周边民宿和农家乐蓬勃发展,已成为县域旅游一条热门线路。
面向未来,苏州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立足自然生态格局,积极发展郊野公园、森林步道、自然教育、户外运动等新业态,通过促消费、聚人气,激活生态旅游新动能,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苏州新典范。
本文来自【绿美江苏】,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