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世界级城市,是全球政治、文化与创新的重要枢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平台。北京的夜晚,既古典又时尚,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与商务人士驻足流连,成为感受中国活力与魅力的国际窗口,彰显出无可替代的全球吸引力。
8月29日, 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与营销专家贾云峰先生受邀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专题讲座,他以《夜间经济的国际经验与北京实践》为题,从海外夜经济发展经验、情绪地理学视角下的夜经济内涵,以及结合北京实际的思考三个维度展开。
一、夜经济不是简单的延长营业时间
讲座开始,贾云峰先生首先指出,夜经济早已不是简单的“延长营业时间”,而是融合现代服务业、餐饮、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复合型经济形态。
以国际视角着眼,从纽约到伦敦再到悉尼,全球城市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样本。贾云峰先生围绕国际夜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
纽约作为“不夜城”,拥有超2.5万家夜生活场所,涵盖时报广场、百老汇等经典地标,其夜间经济产出中餐饮服务是支柱,贡献最多就业与产值;皇后区美食夜市更以多元美食与文化表演,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
为保障夜经济有序发展,纽约设立“夜间市长”及咨询委员会,通过政策引导与环境治理,让夜生活既热闹又安全。科技应用也是亮点——帝国大厦的节日灯光秀、百货公司的圣诞橱窗,将夜间文化景观打造得独具魅力。
英国大曼彻斯特通过设立创意提升区、举办美食节、建立夜经济办公室等措施,推动商业街复苏。
澳大利亚悉尼则凭借每平方公里超180个夜经济载体的高密度布局,制定“24小时经济战略”,从街道共享计划到夜间灯光艺术装置,将夜经济打造成城市“专属标签”。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成功的夜经济需要政策引导、业态多元、科技赋能与文化深度融合。贾云峰先生认为 ,这一逻辑在以北京为代表的我国城市发展中同样适用。
二、从情绪地理学视角重新理解夜经济
近日,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情绪地理学:新商业模式的国家叙事与县域经济觉醒》,贾云峰先生是主编之一,他结合情绪地理学理论,分享对城市夜经济的思考。
情绪地理学关注人与环境互动中的情感体验,而夜经济正是城市“情绪场”的重要载体。例如,当下,“国潮+夜游”“中式夜游”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潮流,相关景点跻身亚洲夜游前列;古城因汉服跟拍视频爆火,背后是游客对文化沉浸式体验的追求。
贾云峰先生,年轻客群不仅看重夜游的视觉效果,更渴望情感共鸣。在《情绪地理学》中写到的轻资产不夜城,这些分布在全国不同地方的街区。城市与灯光设计共同构成“宠粉”场景,让游客自发传播;丰富的小吃市集,用“烟火气”打动人心。
让灯光从“物理照明”升级为“情感媒介”,北京故宫“数字紫禁城”夜游中太和殿檐角灯光随游客动作变化,模拟历史场景;长沙文和友通过“动态聚光+香味联动”提升客单价,深圳万象天地的“烛光投影+全息餐桌”让高端宴请区坪效倍增。
未来,随着AI与夜游深度融合,灯光将根据游客情绪实时调整氛围,如压力大的游客进入暖光“禅意洞窟”,历史爱好者触发壁画全息演绎,夜游将成为连接情感的“心灵栖息地”。
贾云峰先生认为,夜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业态丰富,更是通过场景设计、文化表达与技术应用,精准触达游客的情绪需求。
三、聚焦北京夜经济的发展思考与建议
作为首都,北京发展夜经济既有优势也面临挑战。近年来,北京出台多项政策,已形成蓝色港湾、三里屯等首批“夜京城”地标,以及簋街、合生汇等商圈,夏季夜市活动也丰富了消费供给。
贾云峰先生指出,业态上,北京夜经济仍以餐饮购物为主,对比纽约的艺术演出、伦敦的博物馆之夜等,挖掘文化IP内涵,形成全球知名的夜间文化品牌,是北京夜经济升级与突破的关键。
同时,应在配套上进一步配合夜经济的发展进行升级。例如,纽约24小时运营的地铁、伦敦部分线路通宵服务,灯光照明、夜间标识等设施也有待完善;管理上,应培养具备调力度与专业性的“掌灯人”;空间上,应缩小中心城区与通州副中心等区域的差距,打破南北商业发展不平衡;国际吸引力上,通过对支付便利性、多语种服务与离境退税等进行优化,提升国际游客在北京的消费。
基于此,贾云峰先生建议北京需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落实“一核两轴多节点”规划——中心城区重点打造王府井—前门高端购物区、三里屯—国贸国际消费示范区等;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串联石景山、首钢园等节点,中轴线连接永定门、故宫等历史文化地标;副中心与新城布局特色消费节点,如通州环球主题公园、宋庄艺术小镇。
二是丰富业态场景,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读、夜健”六大领域创新:推动SKP等商圈延长营业时间,培育“深夜食堂”特色街区;开发夜间旅游“打卡”地,如延长景区开放时间、推出大运河夜游;策划戏曲、相声等主题文化活动,扶持24小时书店;支持体育场馆延时经营,引进国际赛事。
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包括延长地铁运营时间、优化公交专线与停车服务;完善夜间照明、多语种导览与便民设施;构建夜间经济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人流、消费与交通数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引入智能消防与紧急求助系统;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商圈改造,对特色街区、创新项目给予税收减免与表彰。
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夜间消费的重要目的地,让夜经济从“亮化”走向“美化”再到“活化”。未来,夜经济将在推动北京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文商旅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与活力。在对标国际城市经验,破解发展命题的进程中,实现北京市文商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